|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董其昌 小楷临褚遂良《老子西升帖》
北京 北京时间
2022年07月24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本幅26*13.5cm*17;题跋26*13.5cm*2
类别:书法
形制:册页
质地:纸本
『血 ** 古 人』 DIALOGUE WITH THE ANCIENTS “隐士”的集结:董其昌小楷临褚遂良《老子西升帖》 笔墨或水墨由中国毛笔所画出,具有无限多样性,在历史中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它的重要性。透过笔墨,能看出一位艺术家基本表现潜能的发挥。笔墨像人的声音一样,它们有各自的特性,而互不相似。国画中的笔墨就像是受过训练的声音一样,所以它们不仅有一种声音,还具有特别的表达模式。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特别的用笔方法,来画出他们的点、线。如“披麻皴”、“斧劈皴”,等等。世界上的一流歌唱家很少,歌者越好,其声音越容易被辨识,而且愈不容易被模仿。画家的笔墨愈精湛,也愈不容易被假造。中国的笔墨就像声音训练般,必须经过极多练习,耗费许多功夫,才能达到精通的地步。 中国画并非只是“抄袭古人”,或者是“不断地重复着某人所做过的”而已。真正珍贵的,是画中所加入的新鲜成分,以及个人的贡献。绘画中的“神品”,有取薪火之功,同时要求每一幅画都要包含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在每件新作品中创造自己的结构、笔法、皴法和颜色。**冠中先生指出,艺术巨匠似园丁,这种伟大的功勋其实建立在孤独的默默劳动中。 笔墨在中国画中,就像受过训练的歌者的声音。我们借着熟悉的画家独特的用法和手腕的运作,去学习辨识、鉴赏它们。所有的艺术家虽然在模仿前代的大师、学习前人的笔法,但却永远不同于原作品的本质和表现。每个新的艺术家最后都发展出自己的笔墨风格。声音需要经过传统方法训练,同时学习成名歌者的唱法,才有经典的话剧或歌剧可以永久流传。同样的,了解中国的仿古背景、知道好的标准、熟悉艺术家的内在特质,继而血**古人,自成一派,必得到认可与反馈,也最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1791年6月小暑后,王文治在苏州拙政园中,在好友许宝善处得见董其昌临褚遂良的《老子西升帖》。此时的王文治已辞官归隐二十余年,许宝善(1732-1804)是与王文治同年的进士,字斅虞,一字穆堂,江南青浦人。累官监察御史,丁忧归,不复出,以诗文词曲自娱。二位“隐士”正在享受人生中最惬意的十几年时光,面对难得一见的这本董其昌小楷,王文治格外欣喜,亲自为它题写了签首“董文敏临老子西升经,无上妙品”,并写下一段题跋,以此志幸。 董其昌评褚本《西升帖》瑶台婵娟,王文治则认为董其昌临的这本《西升帖》要比褚遂良的更为婵娟,直言为“绝姝丽者”,更用**武帝尹夫人与邢夫人的典故,叹息**的大书法家赵孟頫不能下到后世,一见董香光此作的绝世风采。 和王文治惬意的隐居生活相反,曾经常常以戏耍他为乐的纪晓岚,这一年可谓忧心忡忡,乾隆皇帝正因为四库全书的校对疏漏过多,大发雷霆,问责纪晓岚,下谕:“如再不悉心详检。经朕看出。必将纪昀等加倍治罪。不能再邀宽贷也。”早年官场上的失意,使得王文治与纪晓岚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境遇,这一点与董其昌逃离官场的心境颇为相似。 董其昌的书法可以说是乾隆的心头好,一些心思缜密的臣仆,会拿出私家珍藏的董其昌法书精品贡献于圣上,以表忠心。早在乾隆七年(1742),前朝老臣张照就是在复任刑部尚书前后,给乾隆帝进呈了一本董其昌《临诸家帖册》,这本册页后被收录于《石渠宝笈》,在2021年香港秋拍以5775万港币成交。1757年,乾隆二度南巡时,礼部尚书沈德潜前往接驾,一次就进献书画七件,其中就包括两件董其昌行书册。若是王文治与纪晓岚一样在朝为官,或许会想办法把董其昌的这本《西升帖》进献于皇帝,以博龙颜一笑吧。 乾隆皇帝毕其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数量之巨,举世无双。乾隆八年,他就决定要将内府收藏的书画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理。首先将有关佛教和道教的作品,编撰成目录《秘殿珠林》。而褚本《西升帖》就被编在列,为上等一品。相较于褚遂良,乾隆帝可能对于董其昌的书法更为亲近,这也是由于康熙、雍正两位先帝的陶染,他们都以董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 而促使这一现象很关键的人物就是与董其昌同乡的“沈荃”,沈荃作为董其昌的追随者,在康熙九年受召之后,将董其昌笔法传授康熙,以至于后来朝野上下都笼罩在董风之中。沈荃作为康熙帝师的身份,使其在朝野中备受恩宠,名动天下。 与此恰恰相反的是,沈荃的弟弟“沈白”,一生布衣,从未出仕。董其昌这本《临老子西升帖》在王文治的题跋之前,还有沈白的一行题字“甲寅(1674年)花朝贲园沈白观于稻孙楼。”而前面所提的董其昌《临诸家帖册》则有沈荃的题跋,两个兄弟一个在朝一个在野,就如同纪晓岚和王文治、《临诸家帖册》与《西升帖》的命运,似乎冥冥中注定了《西升帖》无缘与乾隆会面了。乾隆时常临摹董其昌书法,并加以亲跋题诗,若是将董其昌与褚遂良的两本《西升帖》放在一起,乾隆皇帝会更偏爱谁呢?且当一时遐想,不必甚解。 “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王文治在其《论书绝句》中对董其昌如此评价,“神品”、“空元”、“性灵”这些词无不透露着董其昌对禅宗思想的极高修养和在王文治心中的崇高地位。纵观王文治与董其昌的一生,有诸多相似之处。辞官归隐,以书画为乐,究心佛学,无不表现出二人精神之契合,反映到王文治的书法上更是如此,其书法用笔规矩而洒落,结构紧密而内敛,墨色以淡为主,着实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时,在杭州寺庙中见其所书《钱塘僧寺碑》,大赏爱之。由于乾隆皇帝的赞赏,王文治的书法声望大大提高,广为流传,为士林所宝。 1798年,69岁的王文治在时隔七年后,再次见到这本《西升帖》,已经是在另一位好友汪心农处了,并写下第二段题跋,直言“衰年之福”,文辞朴素之中,深切之情,令人直面。汪心农(1754-1821),名谷,号琴田,安徽休宁人,善画兰竹,精鉴赏,富收藏,与王文治、毕秋帆等是好友,曾得阿胶一箱,闻有菊花香,便以此制墨,而墨上“白凤膏”、“菊香膏”等字都出自王文治的手笔。袁枚也常托心农用菊香膏造墨。 汪心农后此册又归苏州施南金,钤有收藏印“稻香书画珍藏”。施南金(1773-?)字献琛,号稻香、稻芗等。施城子,钱大昕**,诸生。紫阳书院肄业,能诗,善行楷,有书名,曾被聘于顾之逵家教书法,喜藏钞书,影钞**刻称善本。施南金的书法深得董(其昌)字精华,行笔流畅,结体疏朗,章法空灵,风格清新典雅,洒脱自如。 册尾空白处有“金传声”小玺一印,是清晚期著名的金石学家、收藏家金传声(1813-1866)先生,字兰坡。曾藏有《赵左溪山无尽图卷》、《**历山水册》(今均入藏上海博物馆)。“镜塘鉴赏、钱氏数青草堂收藏印”为近代书画收藏大家钱镜塘先生所钤。从题跋、鉴藏印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断定,这件董其昌《临老子西升帖》先后经过许宝善、汪心农、施南金、金传声、钱镜塘五位收藏家的递藏,传承有序,殊为难得。 学界普遍考证认为《西升经》是中国**晋时期成书的一部道教经典,共三十九章,书中借用老子弘道尹喜、老子化胡为佛等故事,阐释了道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论述道教的义理和修养。将虚无且玄妙的“道”和“气”以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内容精要而意蕴悠长,成为道教修真的经典,同时成为历代书家热衷的创作稿本。 由于关系到科举和仕途,董其昌对小楷非常重视,从钟、王小楷,到**各大家,甚至**元人小楷,无不加以关注。董其昌《临老子西升帖》便是以传为褚遂良的《西升帖》为底本进行临创的小楷作品。褚遂良是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唐人书评》称其书法“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亦是大唐盛世最秀雅的书法典范,可惜的是褚本《西升帖》今已不传,但董本《西升帖》临摹之精,造诣之高,亦可使我们一窥文雅纵横、大唐盛世的气象与清格。 董其昌小楷临褚遂良《老子西升帖》通篇以淡墨写就,是董其昌极富特色的一种用墨标志,跃然于纸的是古淡萧散的韵味,用笔自然率意,神驰飞扬,点画精到,在布局上,无论是行距还是字距都比较疏朗,始终营造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结字轻旷,意境幽远,透露着淡雅清和的禅意,也有一种淡然忘我的境界。 纤毫毕现、层次分明的笔墨效果也得益于精良的纸墨,董其昌用纸用墨都极为讲究,此册纸面光滑、晶润如镜,正是董其昌最喜欢用的镜面笺。镜面笺是高丽笺的一种,16世纪中叶之后,始用于书画。上海博物馆藏《楷书阴符经府君碑卷》、日本龙谷大学藏的《阿弥陀经册》皆为镜面笺作。 小楷临褚遂良《老子西升帖》与以上所列两件小楷,均未钤印,这一现象,颇有渊源。据考,董其昌各个时期创作的部分精品,常有不钤印的做法。因董其昌名声远播,求其书画者络绎不绝,董本已倦于酬应,再加上有陈继儒这种不分彼此的朋友和众多妻妾儿女对董氏作品“虎视眈眈”,所以,对于自己满意的作品,董其昌故意不钤印,使其处于未完成的状态,这也是不得已的做法。如:上海博物馆藏《行书临东坡尺牍册》,书于贵重的金粟山藏经纸上,为1612年董氏58岁盛年之作;《画禅室小景图册》,为1618年64岁作;《秋兴八景图册》,董其昌66岁作,色墨交融、已臻妙境。 董其昌的小楷临褚遂良《老子西升帖》,从归隐西溪的洪瞻祖到一生布衣的沈白,从丁忧归不复出的许穆堂到王文治的至交汪心农,无怪乎王文治感叹“物聚所好,信哉!”。诸位“隐士”的修持,使得董其昌的小楷临褚遂良《老子西升帖》不只是一本传奇的法帖,更是将他们的精神聚于一物的载体,如同世外高人,大隐隐于市四百年后,重现人间。
生卒年:1555~1636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211
  • Lot 212
  • Lot 213
  • Lot 214
  • Lot 215
  • Lot 216
  • Lot 217
  • Lot 218
  • Lot 219
  • Lot 220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2,600,000 - 3,5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2,6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开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霞光里18号佳程广场A座
电话: 010-66089788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