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弘仁(1610-1664)·静谷寒烟图(名家递藏;附著录)
北京 北京时间
11月29日 晚上8点 开拍 /7天23小时
拍品描述
合并尺寸:22×16.8cm.×12 约0.3平尺(每幅)
材质:纸本水墨
形制:册页
拍品详情:【款识】静谷深深藏野衲,虚楼隐隐护寒烟。为拈澹墨闲情绪,销取松声白石泉。庚寅长夏坐久无聊,偶有剩册一本,计十二帧,不觉取次而就,因以存之听松阁中,渐江僧。 【钤印】弘仁(朱文)(九次)、渐江僧(白文)(五次) 【鉴藏印】重威鉴赏(朱文)、芝道人(朱文)(二次)、培之清赏(朱文)(二次)、翰墨轩(朱文)、戴氏芝农藏书画印(朱文)、芝农家藏(朱文)、戴植培之鉴赏(朱文)、惜花主人(朱文)、芝农收藏(朱文)、士元珍藏(朱文)、戴培之藏(朱文)、芝农心赏(朱文)、麓云楼书画记(朱文)、仪征张重威鉴藏书画记(朱文)、听鹂馆收藏书画印(白文) 【题签】张重威:渐江上人山水册,守梅阁藏。钤印:重威鉴赏(朱文) 【著录】 1.《麓云楼书画记》第三十八页; 2.《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十八页 3.陈明哲著:《渐江年谱简编》第七页 【说明】 1.汪士元、戴植(清)、张重威递藏。 2.【“芝农收藏”、“芝农心赏”、“戴氏芝农藏书画印”、“芝道人”、“芝农家藏”、“听鹂馆收藏书画印”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第1545页,戴植第1、9、19、25、27、42方印】相符;【麓云楼书画记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第485页,汪士元第18方印】相符。 【藏家简介】 1.汪士元(1877?-1935?)江苏省盱眙县人,原名汪祜孙,字向叔,斋号麓云楼,因其藏有宋徽宗画《晴麓横云图》立轴而得名;又号玉带砚斋、清净瑜迦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殿试第二甲第六十六名进士,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取得进士称号的人之一,为近代著名收藏家、书画家、政治家,著有《麓云楼书画记略》。 2.戴植,字培之,号芝农,一号成芬,别署诚庵、芝道人、听骊馆主人、培万楼主人、翰墨轩主人等,江苏丹徒人,清书画家、藏书家、书画收藏家。 3.张重威(1901-1975),扬州仪征人,原名张垕昌,字重威,号潜园、默园,著名金融家、收藏家。1938年升任天津分行经理(兼管北平分行),在任期间创立了中南银行平津行外汇部,获利甚后;1949年离津赴上海升任总行副总经理。 弘仁,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安徽歙县(今属黄山市)人。明亡有志抗清,从古航法师为僧,法名弘仁,号渐江、渐江僧、渐江学人。精山水,兼工画梅和双钩竹,亦工诗。为新安派奠基人,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新安派四家”。与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为拈淡墨闲情绪写取松声白石泉 ——渐江《静谷寒烟图》册鉴赏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刘金库 被视为倪瓒化身的渐江,即是寄身琳宫梵刹、苦守青灯古佛的弘仁被画史视为画黄山成功的第一人,他在当时“四僧”中地位最高,当时几乎所有名家都极力推崇弘仁,狂傲者如石涛者亦不吝赞美,可以说文人画在倪云林之后,弘仁是一个真正的书画家高峰。只不过世易时移,情绪激昂的绘画更符合时人审美并引发共鸣,以静、净、境三个为基调的绘画转而寂寥了。但艺术价值终如钻石蒙尘,洁尘后仍会煜煜生辉。 弘仁的绘画作品是与元代倪瓒作品在清代等量齐观的作品,原因在于,当书画鉴藏家没有办法收藏到倪瓒作品时,就收藏弘仁的作品来替代,在清代的大收藏家如梁清标、高士奇、宋荦等人的收藏,无不是如此。即有弘仁的藏品为雅,无则为俗。足见弘仁在当时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正如周亮工曾总结时说的一样: “释渐江,……喜仿云林(倪瓒),遂臻极境,江南人以有无定雅俗,如昔人之重云林(倪瓒)然,咸谓得渐江足当云林(倪瓒)。” 其实,真正在书画鉴藏之际,见到弘仁的作品时,内心是一种别样的感受,宁静而平淡,飒爽而归一的感觉,入得三昧。现将渐江的名迹《静谷寒烟图》册页,一一缕述如下: 一、弘仁在反清复明失败后的第一真迹 弘仁在反清复明战争失败后,于庚寅年(1650年)开始追求他的书画艺术,以弥补内心的失望与抚慰,治愈他内心的伤痛。 渐江《静谷寒烟图》,册页,纸本水墨,纵22厘米,横16.8厘米,计12开。册后有弘仁自题: “静谷深深藏野衲,虚楼隐隐护寒烟。为拈澹墨闲情绪,销取松声白石泉。庚寅长夏坐久无聊,偶有剩册一本,计十二帧,不觉取次而就,因以存之听松阁中,渐江僧。”钤印有:弘仁(朱文)(九次)、渐江僧(白文)(五次)。 前有张重威题签:渐江上人山水册,守梅阁藏。钤印:重威鉴赏(朱文)。此册页递经汪士元、戴植、张重威所藏,并为汪士元《麓云楼书画记》所著录,诚为其弘仁山水之精品。计有:重威鉴赏(朱文)、芝道人(朱文)(二次)、培之清赏(朱文)(二次)、翰墨轩(朱文)、戴氏芝农藏书画印(朱文)、芝农家藏(朱文)、戴植培之鉴赏(朱文)、惜花主人(朱文)、芝农收藏(朱文)、士元珍藏(朱文)、戴培之藏(朱文)、芝农心赏(朱文)、麓云楼书画记(朱文)、仪征张重威鉴藏书画记(朱文)、听鹂馆考藏书画印(白文)。 经过三次著录: 1.《麓云楼书画记》第三十八页; 2.《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十八页; 3.陈明哲著:《渐江年谱简编》第七页。 此《静谷寒烟图册》为弘仁于1650年所作。在这一年,弘仁开始武夷山“逃禅”后约三年进入书画创作。 渐江出生于歙县城边的桃花坞,俗姓江,名一鸿,上学时改名江韬,字六奇。江姓属徽州望族,《江氏宗谱》载:祖父在江韬年幼时就携子孙迁往杭州并落籍,江韬此后便在杭州上学。江韬少年时性格孤僻,喜欢文学和绘画。清军进攻徽州时,江韬跟师父汪沐日一起,加入了抵抗的义军。抵抗失败后,包括汪无涯、江韬在内的一部分抗清志士随南明唐王朱聿键入闽。随后,清兵长驱直入攻下了福州,又在武夷山下的汀州(今长汀县)追上并杀死唐王。一干抗清人士群龙无首,只好藏入武夷深山。一段时间后,江韬和去闽的歙县人士汪沐日、汪蛟、吴霖等,在万般无奈之下皈依了佛教,成为古航禅师的弟子。古航禅师原姓郑,先后主持浦城、建阳、江西等地的几大寺院,在福建、江西一带的声名极盛。江韬和一干人之所以出家,一方面是以出家保全自己,另一方面就是拒绝落发留辫。古航禅师给江韬取法名曰弘仁,这一年,弘仁38岁。 顺治六年(1649年)冬天,四十岁的弘仁自武夷山回到了歙县,悄悄住进了县城边上的太平兴国寺。在此之后,渐江频繁地出入黄山,挂瓢曳杖,芒鞋羁旅,如闲云野鹤般往来奇峰、怪石、苍松、云海间,专门刻有“家在黄山白岳之间”一印,以明心志。经清风明月群山众寺的荡涤,渐江获得了放松和沉静,可是心中犹有块垒,这表现在渐江的作品中,既有荒寒萧索的崇高,也有着荒疏冷逸的不苟且。这也难怪,在他的内心中,一直有着对于这个世界的执拗和倔强。从某种意义上说,渐江的作品,是由一系列的痛苦突变而来,至于渐江,一直忍受痛苦,抒发痛苦,直至与痛苦合而为一。高居翰在《中国绘画史》中曾形容说,渐江后来的画,“像一纸用细铁丝和玻璃建成的结构,纤弱而不具实质。然而它透逸出寂静的气氛,像是从稀薄的明亮的空气中看过去的一座敏感的抽象山景。” 弘仁曾有书寄程守(程蚀庵,字非二,号蚀庵)云:“入武夷山,居天游最胜处,不识盐味且一年。业披缁皈古航本师。” 做“不识盐味”的“野人”大约一年后,情势缓和,渐江在武夷山皈古航道舟禅师,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研究学者们认为,弘仁去武夷山,大致可断定为追随唐王隆武帝抗清复明,是奔赴战场,为了战斗,无作画的条件亦无写画的心境,从甲申(1644)到庚寅(1650)数年间没有作品存世也间接说明这一点。而武夷山“逃禅”后约三年(约1650年),弘仁离开武夷,回到歙县常年游览于黄山后才重操画笔。将全部才情寄托于画,源于大势已去,复明无望,心境渐归平静。现在,有充足的理由证明:《静谷寒烟图册》为弘仁于1650年的第一件真迹作品。详见下文。 二、弘仁在《静谷寒烟图册》的内涵 弘仁(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出家后释名弘仁,号渐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善画山水。其画取法元代倪瓒、黄公望,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他重视师法自然,善画黄山、武夷山诸景,传达山川之美,意境伟峻秀逸,“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同成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在安徽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形成“新安派”。同时,与石涛、八大、髡残合称“四僧”。 弘仁在《静谷寒烟图册》中首开以倪瓒笔墨,绘平远江岸之景,用墨神出古异,淡不可收,格调荒寒;第二开在云林基础上参以自家笔法,以丰富的点苔及渴墨的运用,冲淡了冷寂与萧疏,使画面增添了清新文秀的氛围;第三开或自写生所得,绘漠漠江干,两丘次第耸起,在画面中部形成幻影般的叠加,初览似单峰独立,唯江上数点渔舟,才暗示出两山间的距离;第四开笔法构图皆为之一变,当拟沈周粗笔风格,绘水际大石突兀,群峰耸起,礬头错落,平台迭出,期间树影纷繁,不留余地,天幕留白处又以层层淡墨设置远山,使之绵延无极;第五开布景以经营位置胜,绘秀野疏篁,水边小道,尽得曲径通幽之感;第六开以黄鹤山樵笔意入手,实为萧尺木面貌,作奇峰怪石,形质苍古,意境却辽远开阔……十二开册页为弘仁“坐久无聊”,于书斋中漫笔所得,因取景不同而笔法各异,虽参以倪瓒、王蒙、沈周、董其昌等人的笔墨语言,却不受成法约束,皆能以自家面目脱出,使画作整体呈现清淡虚灵、超凡脱俗的艺术格调。 弘仁的山水画具有以下特点: 1.师承与风格:弘仁的山水画深受元代倪瓒、黄公望的影响。他的作品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于运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的技法。同时,他也受到萧云从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题材与表现:弘仁擅长描绘黄山、武夷山等自然景观,其作品能传达山川之美,意境伟峻秀逸。他的山水画以黄山为主题的作品众多,每一幅都注明景点名称,如始信峰、仙镫洞等,显示了他对黄山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3.艺术风格:弘仁的山水画风格高洁清劲,设色秀雅。他的作品在继承宋元画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刚正、平实、清醇、蕴藉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他的生活哲学和佛教思想。 4.构图特征:在构图上,弘仁的作品多采用冷静又自然的笔墨和严谨多变的章法,给人以清逸萧散、寂静空幽之感。他的作品在师法自然的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创新和理解。 三、弘仁《静谷寒烟图册》的艺诣 弘仁擅长画山水,尤其以画黄山著称。他的艺术造诣深远,对后世影响颇大。弘仁在41岁画的本册,即渐江在绘画艺术方面的一些主要造诣,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笔墨技法的创新:渐江的画作以线条为主,用笔简练、墨色清淡,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皴法,使得黄山山石的纹理和质感更加逼真。 2.画黄山的艺术表现:渐江对黄山的描绘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黄山画作不仅表现了黄山奇峰异石的自然美,更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哲思,使得黄山在他的画作中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精神境界的象征。 3.构图布局的巧妙:渐江的画作在构图上极为讲究,往往采用高远的视角,使得画面空间感强烈,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4.意境的营造:渐江的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空灵、静谧的意境。他的画作常常表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让人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和超然。 5.文化内涵的丰富:渐江的画作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其个人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体现。他的画作中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渐江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高超的技艺上,更在于他将个人的情感、哲思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尤其是黄山画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弘仁艺术风格的形成,不仅得益于极高的天分和勤奋,还与他多年潜心研究古人之法,深得古人绘画三味密不可分。他早年从学于孙无修,中年师事萧云从,又学元四家的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而晚年对倪云林的风格喜爱尤加。另外,弘仁在研究宋画、学习宋画时也用力甚笃。其友王泰徵曾说他:“凡晋、唐、宋、元真迹所归,师必谋一见也。”他常至收藏家吴伯炎家观摩宋元名画,渐领宋画精神,虽说其画中宋画痕迹不显,但他画中刚劲、直硬的线条明显有别与元人的笔意,故其师法倪云林又能不被倪所左右,这与他有深厚的宋画基础和与倪云林所描述对象不同有着直接相关。所以画史上才有“神韵逸趣似元,风骨法度似宋”的评价。其次,弘仁在具备这些深厚的传统素质同时,又能不懈地师法自然,把从古人学到的笔墨形式及感悟的意境全部用在自己创作中去,也就是以黄山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把笔墨意境、线、几何造型等融入自己笔意中来,终于形成他的冷逸、清淡、峭峻、刚性的画面意境。 四、结束语 渐江所绘的本册页,是他的山水画的一个起点,也是众所周知的落款“渐江僧”时期,也是弘仁(38岁得此名)开始走入艺术巅峰的起点作品。其实,落款“渐江僧”的弘仁作品,都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品,也是研究弘仁艺术的富贵原点。 渐江最为崇尚的画家,是元代的倪瓒、黄公望。三人相似之处在于:同属于前朝遗民,同样忧国忧民孤独无助,同样在无奈凄凉中寄情于山水。可是人与人终究是不一样的,倪瓒身上那种极致的清洁和高贵,是平民出身的渐江所难拥有的;至于黄公望,那种旷达渺远、风轻云淡的超脱气质,也是渐江所缺乏的。渐江虽然有着幽深、幽寂、幽远和幽秀的特点,可总体上还是缺乏前两者的雍容、诗意和大气。只是渐江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是以山水画作诗的方式,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悲怆。这一种对于艺术的独特理解,无疑是具有现代精神和意义的。 在“四僧”中,渐江同样是独特的:与石溪的苍古深密、八大的高古奇崛、石涛的激情奔放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渐江自始至终保持着孤迥、冷逸、瘦硬的性格,也保持纯净、幽旷又峻逸的画风。渐江很少用粗笔浓墨,多是枯笔精细,于空灵中显充实,于静谧中寓深秀。渐江笔下的山石,都是高耸突兀的,石多树少,偶尔在山头上画一棵倒悬的孤松,仿佛悬崖积雪,也如寒鸦鸣叫。绘画总体上呈现的旷迥、清雅、枯淡、瘦峭、深邃、冷僻风格,不是中庸的,也不是温润的,甚至不是寂寞的,它刚强、瘦硬,有一种极端之美,寂寞而寒冷,仿佛滴水成冰。从境界上说,渐江的画,不是禅宗所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第三重境界,在很多时候,他仍固执地坚守着第二重境界不肯推进。好的艺术,一般皆有两种特质:一方面直入人心,让人体会到世间的冷暖;另一方面,又暗含一种力量,让人明心见性。渐江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胸怀天下的书生,在遍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麻之后,痛苦积淤,失望俱增,只能以一种老僧入定的方式全力遁世,表面上看起来逍遥淡然,实际却悲愤艰难,像高山瀑布倾泻而下,于乱石中摔得粉身碎骨。 以黄山为圆心,渐江有时候也会走出徽州,去江南的其他地方转一转,以画会友,随便赚点盘缠。从渐江晚年的年谱中,更可以频繁地看到他的游历路线:四十二岁,主要在南京;四十三至四十六岁,主要在芜湖;四十七岁,返歙;四十八岁,复游南京;五十岁,回歙,在黄山云谷寺挂单;五十一岁,住歙县五明寺,在休宁建初寺挂单,又回五明寺,往庐山,阻于雪,留鄱阳;五十四岁,渡鄱阳湖,游庐山……值得一提的是,渐江去庐山之时,另一个画僧“八大山人”此时正在南昌,住在青云谱的道观中,生活窘迫,受着一个叫方士琯的年轻徽商资助。方士琯是渐江的同乡,比“八大山人”小二十四岁。 渐江还经常去东南的扬州、苏州等地。有时候居于寺庙,有时候“打秋风”于富贵人家,有时候甚至露宿野外,面对满天星辰安然睡去。虽然此时渐江的画作价格很高,有些甚至已经超过倪瓒。可是对于渐江来说,世间都是身外之物,他是一个画僧! 清顺治十八年(1661),渐江51岁,秋天之时,渐江画出了享誉最高的一幅画《晓江风便图》,画是作为礼物送给即将去扬州的歙县西溪南好友吴羲(伯炎)的。渐江性格孤僻,一生唯程守、许楚(芳城)与吴羲三人是挚友。吴羲又名吴伯炎,是商人,酷爱文化和收藏,藏有倪瓒的《幽涧寒松图》《东冈草堂图》《汀树遥岑图》,以及吴道子的《光武燎衣图》等。渐江每每到吴伯炎家,便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和临摹,有一次竟在吴伯炎家待了几个月,回去后看自己的画作,越看越不满意,最后竟将自己的画作全部撕毁。 吴伯炎在跟渐江成为莫逆之交后,将吴道子的《光武燎衣图》馈赠了渐江。渐江后来又将这幅画转给了程邃。吴伯炎自歙县经新安江去扬州,渐江精心绘制一幅《晓江风便图》为之送行,卷尾题写:“辛丑十一月,伯炎居士将俶广陵之装。学人写《晓江风便图》以送。揆有数月之间,蹊桃初绽,瞻望旋旌。弘仁。”此画构思大胆精巧,从绘画本身来说,这一幅画线条简劲绵长、刚柔并济,墨色雅淡润泽、枯湿相映,意境空蒙邈远、洁净澄澈。 康熙元年(1662)冬,小友王艮又陪同渐江去了庐山。在庐山期间,渐江与当地画僧进行交流,修研佛家功课。康熙二年初夏(四月),渐江下庐山,沿阊江到达祁门,又翻山越岭到了黟县鱼亭。六月十六日,渐江回到了歙县五明寺。几天后,老友吴伯炎从扬州归来,约渐江来丰溪见面。老友相见,分外激动,渐江留宿丰溪,整日把酒言欢。众人还兴致勃勃地放筏西干,畅游丰乐河。山水明净,江风清澈,渐江谈兴猛烈,索性脱了衣服在筏上作画。没想到受了风寒,待回到五明寺后,渐江发起高烧,“自秋徂冬,感疾不起”。 披云峰上的银杏树叶子还没有落尽,凛冽的冬天就到了。渐江的病变得更加严重了,有时候觉得稍好一些,渐江就起床下地,拄着个竹杖在寺庙里转悠,有时候实在忍不住,吩咐人研墨画画。去世前几天,渐江完成了一套册页中的最后一幅画,组画共八张,分别为《松》《涧》《泉》《池》《岩》《石》《壁》《冈》,现在有六页藏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在最后一页《冈》上,渐江还专门画有一塔,是所谓浮屠。 那一天清早醒来,渐江又感精神不错,于是嚷嚷要去友人家取草鞋,准备再去黄山。一干僧人犹豫着没敢让他出门。午饭之后,渐江突然昏厥,躺于榻上很快陷入昏沉,又惊醒掷帽大呼“我佛如来观世音”,随后喃喃念佛不绝。当晚,渐江圆寂于五明寺,享年五十四岁。 这一天,为公元1664年1月19日。友人汤燕生会同渐江的弟子,将之葬于披云峰下,遵其嘱,“莳梅花数十本,以大招之从师治命也”。此后很多年,几株老梅都在落雪之时盛放,那隐隐约约的芳香,可以视为画僧永远的呓语。
著录:王泽强《清末民国收藏家汪士元研究》,P141,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版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委托价 (已有0次出价)

人民币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000,000 - 3,0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0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中纺大厦8层
电话: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