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沈周(1427~1509)·竹堂寺观梅图(附出版;章保世家藏)
北京 北京时间
11月29日 晚上8点 开拍
拍品描述
合并尺寸:111×48.cm.约4.8平尺
材质:水墨纸本
形制:立轴
创作年份:弘治庚戌(1490年)作
拍品详情:【款识】竹堂梅花一千树,香雪塞门无入处。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野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满身毛骨沁冰影,嚼蕊含香各搜句。酒酣涂此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只愁此纸卷春去,明日重寻花在地。弘治庚戌春與李秋官楊黃門竹堂寺觀梅,沈周作图并诗以赠寺僧。 【钤印】沈氏启南(朱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515页,第59方印相符】、白石翁(白文) 【题签】沈石田竹堂寺观梅图真迹神品,题辭见《石田集》,适生珍秘。 【题跋】1、丁卯秋八月,返里整此图籍书画,得石田此帧,重付装池顿改旧观,书此志喜,是年九月十五日,保世记于苏州?龢故居。钤印:保世(朱文) 2、白石翁书诗画称三绝,此帧落笔不多,而逸趣悠然,诚为尤物。昔翁为蔡时中作《仙山楼阁图》,蔡于洞庭缥缈峰下筑天绘楼以藏之,老友小池大兄近构竹见居于东京郊外,又得此画,张之素壁,其亦足与蔡之天绘楼并垂不朽欤。中华民国第一癸未岁朝春日沈能毅题。钤印:沈氏能毅(朱文),双骏馆(朱文) 3、按《石田集》七言古诗载竹堂寺与李敬敷杨启同观梅诗云:竹堂梅花一千树,晴雪塞门无人处。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老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满身毛骨沁冰影,嚼蕊含香各搜句。吉祥牡丹清本久,定惠海棠亦幽未。只凭坡口讬繁华,似恐同花不同趣。酒酣涂纸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只愁此纸卷春去,明日重来花在地。诗共八韵,而此帧所题则短牡丹四句,想系石翁作画时随意一题,有信笔挥洒之乐,及后整体诗集,遂重加增改。又第二句“无入处”集中改“入”为“人”,以字句论,似“人”较“入”为切,以韵论则“入”字较协也。要云此帧为白石翁真迹神豪无疑,义至其画本,疏(密)逸淡雅,尤为沈画之难得者,可宝也。品,甲戌春仲长洲章保世记,定惠海棠亦幽,未句误书幽亦未。保世再誌。 【出版】明《石田集》卷九 【说明】 1.沈能毅、章保世题边跋; 2.章保世家藏 【跋者简介】 1.章保世(1897-?),字佩乙,江苏吴县人,1933年6月至1934年3月期间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1933年6月1日,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和实业部部长陈公博签发公报,任命章保世为开滦矿务总局第六任督办。喜爱收藏书画,在收藏界小有名气。除了宋版古籍外,还收到很多从内延散供的古代名画。故章先生有“半个项子京”的雅号。 2.沈能毅,曾为北平《新中国报》记者,后又为北平印刷局局长,同陈巨来是早年旧识。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人。虽经荐举,隐居不出。擅画山水、花鸟,画名甚大,自成风格,形成“吴门派”,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诗宗白居易、陆游、苏轼。有《石田集》。 酒酣涂纸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 沈周《竹堂寺观梅图》鉴定赏析 天津美术学院刘金库教授 本幅沈周画《竹堂寺观梅图》,立轴,水墨纸本,纵111厘米,横48厘米,上有沈周自题诗文:“竹堂梅花一千树,香雪塞门无入处。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老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满身毛骨沁冰影,嚼蕊含香各搜句。酒酣涂纸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只愁此纸卷春去,明日重寻花在地。弘治庚戌春與李秋官楊黃門竹堂寺觀梅,沈周作图并诗以赠寺僧。”后钤“沈氏启南”(朱文)、“白石翁”(白文)。此段长文在沈周的《石田集》有记载和著录。弘治庚戌是明弘治三年,庚戌,公元1490年,沈周时年64岁。 本幅画作上有“白石翁”(白文)一眼就知道审沈周在58岁之后画的一幅佳作。并有沈能毅、章保世题边跋,为章保世家藏。题签“沈石田竹堂寺观梅图真迹神品,题辭见《石田集》,适生珍秘。”现就前人与今天考证分述如下: 一、传世沈周在竹堂寺《观梅图》不同画本 在明代竹堂寺经常会有文人学士再此聚会吟诗,唐寅画《达摩像》、文徵明画《寒林图》、沈周的《竹堂寺探梅图》等,都是在竹堂寺画的。沈周画《竹堂寺观梅图》画于何时?需要多重考证。 沈周(1427-1509年),明代著名画家,其艺术特色在绘画上尤为突出,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他的绘画风格可以分为“粗”和“细”两种。沈周的艺术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二个不同的时期:细沈、粗沈二个不同风格时期。 在沈周的早期作品中,他主要受到王蒙的影响,画风以细笔为主。这些作品多描写细致的高山大川,布局丰满、层次繁密、笔法苍秀。后来,沈周受到黄公望的影响,画风逐渐变粗,形成了粗笔风貌。他的成熟时期作品,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呈现出苍中带秀、刚中见柔的特点。 沈周的山水画在构图造境方面,无论是繁复还是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改变了元人空寂之境的风格,更注重朴实的质感,于拙中藏巧。这种风格的变化,也体现了沈周从早期到晚期的艺术成长和探索。总的来说,沈周的绘画艺术在“粗”与“细”之间游刃有余,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沈周画的《竹堂寺观梅图》中梅花画作具有以下特点:他的画作构图通常比较简约,不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复杂,而是注重意境的传达。沈周的梅花体现了文人的高洁和坚韧,梅花作为“四君子”之一,在文人画中象征着坚强和不屈的精神。沈周的梅花用笔简练而富有力度,墨色浓淡相宜,能够表现出梅花的质感和精神。沈周的梅花画强调写意而非写实,更注重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意境,而非梅花的外在形态。在技法上,沈周善于运用干湿并用的方法,使画面既有骨力又显生动。沈周的梅花画作显得非常自然和生动,仿佛梅花在风中摇曳,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沈周的梅花画常常与诗词结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体现了文人画的一种综合艺术特色。沈周的梅花画作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而且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藏苏州博物馆的《竹堂寺观梅图》一直有很大的争议,认伪者居多,真伪可因人而异,被认定为成化己亥十五年(1479),时年53岁,沈周的《竹堂寺探梅图》为纸本立轴,纵89.5、横51.4厘米,图中绘文人探梅之景,画中古木槎桠,老梅横斜,一墙相隔,墙外作文人二三,仆从小儿相随,拱门内走出一僧,与文士作相迎之状。画上方有沈周题:“竹堂梅花一千树,晴雪塞门无人处。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老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满身毛骨沁水影,嚼蕊含香各搜句。吉祥牡丹清本欠,定慧海棠幽亦未。只凭坡口姹繁华,似恐同花不同趣。酒酣涂纸作横斜,花下珠光湿春露。只愁此纸卷春去,明日重寻花在地。竹堂寺探梅,与李敬敷、杨启同观梅,因作是图,以志握手言欢之雅。时成化乙未冬日沈周。”并钤有“启南”朱文印。潘承厚、潘承弼兄弟题于1930年的《绕佛阁》词各一首,并钤“博山”“景郑”朱文小印,可知是潘氏旧藏。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此外,还有一件是钱境塘收藏的一个画本,也是真伪难辨。在那个《探梅图轴》行书题识:竹堂梅花一千树,香雪塞门无人处,秋官莆门両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老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满身毛骨沁水影,嚼蕊含香各搜句,酒酣涂纸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只愁此红卷春去,明日重来花满地。竹堂寺探梅有作。沈周。钤印:煮石亭、启南、石田。鉴藏印:三祥斋藏金石书画、海昌钱镜塘藏、镜塘鑑赏、数青草堂供养、曾藏荆门王氏处。 根据现有资料,沈周曾在竹堂寺观赏梅花,并创作了《竹堂寺探梅图》和《竹堂寺与李敬敷杨启同观梅》等作品。本幅沈周画《竹堂寺观梅图》相比较而言,应当说比上述二幅更加真实。 沈周与竹堂寺的交往主要体现在他在竹堂寺观赏梅花并创作相关作品上。在本幅沈周画《竹堂寺观梅图》的画的比较精一些,画作描绘了文人探梅的情景,古木槎桠,老梅横斜,一墙相隔,墙外有文人和仆从,墙内有一僧人相迎。 在画上的自题跋:“竹堂梅花一千树,香雪塞门无入处。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老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满身毛骨沁冰影,嚼蕊含香各搜句。酒酣涂纸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只愁此纸卷春去,明日重寻花在地。”结尾处“弘治庚戌春與李秋官楊黃門竹堂寺觀梅,沈周作图并诗以赠寺僧。”李秋官即李敬敷,楊黃門即杨启。 竹堂寺位于绕佛阁,近代人吴梅有首诗——沈石田《竹堂寺探梅图》:破桥故里,南去数尺,时过萧寺。钟梵馀几,更无俊侣寻春画中意。废兴梦里,空念胜国,千树万蕊。尘界弹指,再来苦想禅林太平世。放笔问红萼,万古名花长久未。扶杖近游,风流思老辈。认半纸芳菲,还在天地。两行清泪,叹旧馆侯王,凭吊何事?写花魂洞箫吹起。 从吴梅的诗中可以知道,称赞本幅沈周画《竹堂寺观梅图》的可能性最大的。沈周“竹堂梅花一千树,晴雪塞门无入处。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沈周将李秋官(即李敬敷)、楊黃門(即杨启)嵌入诗中,另外,在《竹堂寺与李敬敷杨启同观梅》: 这是一首描写沈周与朋友李敬敷、杨启在竹堂寺观赏梅花的诗。诗中描绘了竹堂寺内梅花的繁盛景象:“竹堂梅花一千树,晴雪塞门无入处。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老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沈周不仅与竹堂寺有着深厚的交往,还通过他的绘画和诗歌,将竹堂寺的梅花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沈周与竹堂寺的交往,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本幅沈周画《竹堂寺观梅图》画种属于纪游图,即沈周《竹堂寺探梅图》另有记载是画的竹堂寺珍庵(大云庵),即涉及到《草庵纪游图》。沈周与珍庵(大云庵)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弘治十年(1497年)。这一年,沈周因公事来到苏州城,并夜宿于大云庵。这次游历给沈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为此创作了《草庵纪游图》和《草庵纪游诗》,还详细记录了庵内的环境和自己的感受。 大云庵本名大云庵,但当地人误将附近的吉草庵传为“结草庵”,导致大云庵之名被掩盖。沈周在诗中为大云庵正名,并详细描述了庵内的景象,如“尘海嵌佛地,回塘独木梁。不容人跬步,宛在水中央。僧定兀蒲座,鸟啼空竹房。乔然双石塔,和月浸沧浪。” 这次游历不仅使沈周对大云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促使他与住持悳茂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悳茂对沈周的才华和作品非常欣赏,并邀请他创作了《草庵纪游图》。这幅画作现存于上海博物馆,是沈周细沈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 总的来说,沈周与珍庵(大云庵)的交往主要表现在他的游历、创作和与住持悳茂的互动上。这次经历不仅丰富了沈周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也使大云庵在他的笔下和画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二、沈周在竹堂寺《观梅图》递藏关系 本幅沈周画《竹堂寺观梅图》画种属于纪游图,在章保世家藏时,章保世进行考证,在二次边跋上加以考证。 第一段边跋写明了他收藏经历:“丁卯秋八月,返里整此图籍书画,得石田此帧,重付装池顿改旧观,书此志喜,是年九月十五日,保世记于苏州?龢故居。”钤印:保世(朱文)丁卯年即1927年,章保世在家里找到这幅藏品并重新装裱成轴。 第二段边跋是对本幅作品进行认真详细地考证,即对比沈周的《石田集》上著录的文字进行详细地考证:“按《石田集》七言古诗载竹堂寺与李敬敷杨启同观梅诗云:竹堂梅花一千树,晴雪塞门无人处。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老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满身毛骨沁冰影,嚼蕊含香各搜句。吉祥牡丹清本久,定惠海棠亦幽未。只凭坡口讬繁华,似恐同花不同趣。酒酣涂纸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只愁此纸卷春去,明日重来花在地。诗共八韵,而此帧所题则短牡丹四句,想系石翁作画时随意一题,有信笔挥洒之乐,及后整体诗集,遂重加增改。又第二句“无入处”集中改“入”为“人”,以字句论,似“人”较“入”为切,以韵论则“入”字较协也。要云此帧为白石翁真迹神豪无疑,义至其画本,疏(密)逸淡雅,尤为沈画之难得者,可宝也。品,甲戌春仲长洲章保世记,定惠海棠亦幽,未句误书幽亦未。保世再誌。” 今天,我们对比《石田集》卷九中这段文字,章保世题边跋中的考证是可信的,从而证明这件藏品是真迹无疑。 章保世,字佩乙,1897年出生,江苏吴县人,1933年6月至1934年3月期间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1933年6月1日,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和实业部部长陈公博签发公报,任命章保世为开滦矿务总局第六任督办。章保世时年46岁,当时任中华汇兑银行总办,是一位银行家。章保世曾担任北洋政府财政部钱币司司长,是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陈公博的好友,与开滦矿务总局议事部议长龚仙舟也相交甚厚。担任开滦督办一职后,他和前几任督办一样,既没有实际权力,对开滦的管理也起不到实际的监督作用。1934年3月5日,国民政府实业部以“总字第9434号”训令开滦矿务督办:“查该矿督办一职,原系旧制,核与现行矿业法规定不符,应即裁撤。所有关于监察保护该矿经营各事项,暂由本部直接管辖。合行令仰遵照即便办理结束呈报,并将关防文卷缴部以凭分别存销,此令。”1934年3月31日,章保世宣布裁撤督办之职,并将实业部发给开滦矿务督办处的木质关防缴回实业部。章保世作为开滦第六任督办,自上任到离职仅仅9个月时间。从此,历时40年之久的开滦矿务督办一职彻底取消。 章保世的儿子章汝奭先生说他的家世云:“我父亲倒是才子,1898年戊戌应童子试,荣膺苏州府长洲县案首(第一名秀才)年仅十三岁。后毕业于江苏宜立法政学堂。我父亲在二十岁之前即以文名享誉大江南北,有江南才子之称。24岁在上海就是《申报》和《时事新报》两个报纸的主笔,后来被段祺瑞要过去做北京政府的财政次长,就是副部长兼泉币司长。”同时他喜爱收藏书画,在收藏界小有名气。他请了位北京琉璃厂的行家做管家,除了一大橱宋版古籍外,还收到很多从内延散供的古代名画。故章先生有“半个项子京”的雅号,因为收藏有大批古代对联,又被誉为“对联大王”。 在抗日战争时期,章保世先生移居海上,避不出仕。日本人邀仕不成,便垂涎他的艺术收藏,多次派人上门洽购。章先生其时经济上确实也碰到困难,但他仍然冒着坐牢的危险严辞拒绝。历尽艰难将大批珍贵艺术品保存下来。建国后,章先生将他众多国宝级书画藏品中的一部分转让给博物馆。如北宋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唐寅的《秋风纨扇图》都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外,章保世先生家属的藏品:一是吴镇的《湖光山色》,一是倪瓒的《南湖山色》出现在拍卖市场,已经拍卖出很高的价格。 第三段是沈能毅有题跋:“白石翁书诗画称三绝,此帧落笔不多,而逸趣悠然,诚为尤物。昔翁为蔡时中作《仙山楼阁图》,蔡于洞庭缥缈峰下筑天绘楼以藏之,老友小池大兄近构竹见居于东京郊外,又得此画,张之素壁,其亦足与蔡之天绘楼并垂不朽欤。中华民国第一癸未岁朝春日沈能毅题。”钤印:沈氏能毅(朱文),双骏馆(朱文)。 沈能毅,别名沈学仁,出生年份是1894年,但他的卒年不详。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浙江桐乡人,曾担任过北平《新中国报》的记者,以及上海《新申报》、《国语日报》和《时报》的营业部部长。此外,他还在1930年后担任了财政部北平印刷局局长,并兼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官公署的秘书。沈能毅也是一位知名的收藏家,擅长书法和绘画。陈巨来为沈能毅所刻的几十方印作,比如“思明斋书画记、沈氏珍藏”,气息古雅,并不常见。 三、沈周纪游图与梅花诗 沈周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梅花诗中有两首比较著名,分别是《竹堂寺与李敬敷杨启同观梅》和《梅花?寂寂疏林满地苔》。 其中《竹堂寺与李敬敷杨启同观梅》:竹堂梅花一千树,晴雪塞门无入处。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老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满身毛骨沁冰影,嚼蕊含香各搜句。吉祥牡丹清本欠,定惠海棠幽亦未。只凭坡口诧繁华,似恐同花不同趣。酒酣涂纸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只愁此纸捲春去,明日重来花在地。 这首诗描绘了竹堂寺的梅花盛景,以及诗人们观梅时的雅兴。诗中通过梅花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另外在《梅花?寂寂疏林满地苔》:寂寂疏林满地苔,自知溪径不容媒。沈郎太瘦亦复耳,范叔一寒如此哉。漫有心肠竟何与,本无颜色不须猜。老夫气味颇同致,岁晚相逢笑口开。 这首诗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诗人对清高、孤寂生活的认同,以及与同道中人相遇时的喜悦。这两首诗都体现了沈周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高洁、清雅生活态度的追求。 本幅沈周画《竹堂寺观梅图》画种属于纪游图,沈周的纪游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系统中的一大表现题材,对山水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沈周作为明代中晚期吴门画派的开宗立派者,他的纪游山水画艺术达到了该领域的高峰。沈周的这类作品以客观纪实与主观情感交融著称,诗、书、画“三绝”结合,构图拙巧相生,奇正结合,展现了极具现代意蕴的艺术风格。这些作品不仅丰富和拓宽了文人画的情怀和创作目的,也对当时社会的审美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周的山水画题材主要可分为写实、抒情、仿古三大类,其中写实山水最具特色和意义。他的访胜纪游图大多描绘亲身游览过的山林胜境,以实景为客体,真实再现自然真趣,并倾注了真切的主观感受。例如,《吴中山水》册和《西山纪游图》卷等作品,展现了苏州周围的名胜,各具佳趣。沈周的山水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还表达了文人的情感和理想。 沈周的名作《草庵纪游图》也是其艺术特色的体现。这幅作品描绘了苏州大云庵的景象,反映了沈周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的表现手法。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沈周如何将自然景观与文人情感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艺术作品。 四、沈周此幅纪游图结论 本幅沈周画《竹堂寺观梅图》画种属于纪游图,同沈周的其它纪游图相比,不输有名的《吴中山水册》、《西山纪游图》和《草庵纪游图》,沈周的山水画题材主要分为写实、抒情、仿古三大类。其中,写实山水画最具特色和意义,本幅沈周画《竹堂寺观梅图》属于包括访胜纪游、幽居庄园、雅集文会、寻访送别等类型。 访胜纪游图通常描绘沈周亲身游览过的山林胜境,以实景为客体,真实再现自然真趣,并倾注了真切的主观感受。例如,《西山纪游图》卷通过描绘苏州洞庭西山秀美明丽的景色,表达了畅神、适意的情趣。沈周的这些作品在表现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强调了主观情绪的表达。 在明代,纪游图作为一类实景山水画,在文人画一线相传的吴门地区兴起。纪游图或称纪行图,是记录行程并体现游览过程的一类实景画。这些作品通常以手卷或册页的形式创作,不仅承载着咏景、导览的职能,还常常具有纪史、志宦等作用。沈周的纪游图见证了山水画由仙山转入实境的过程,反映了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深度观察与体验。 综上所述,本幅沈周画《竹堂寺观梅图》,与苏州博物馆的《竹堂寺探梅图》、钱镜塘收藏过的《观梅图》三图对比,以本幅沈周画《竹堂寺观梅图》最有可能是真迹,有民国至今的考证与收藏,得者自当识之,宝之至久。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200,000 - 3,5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2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中纺大厦8层
电话: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