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佚名(宋)·御苑楼观图
北京 北京时间
11月29日 晚上8点 开拍 /6天3小时
拍品描述
合并尺寸:22.5×24.cm.约0.5平尺
材质:水墨绢本
形制:镜心
拍品详情:【鉴藏印】文子(白文) 【题签】宋张择端楼阁图神品。钤印:子超(朱文) 【藏家简介】缪曰藻(1682~1761),字文子,号南有居士,室名缪晋斋,先世吴县(今苏州)籍,居江苏吴县(今苏州)。侍讲缪彤之子。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士,授编修,累官东宫洗马。家收藏书画、碑帖甚富,善鉴别。《苏东坡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卷》即曾为其所有。著有《寓意录》。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佚名宋人《楼观图》 界画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以类似建筑工程图纸的样式出现的。在战国时期就有“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图之”的记载。汉代则有《汉麟阁图》《甘泉宫图》。南北朝的时候,很多画家参与到佛教建筑的设计绘画之中。早期的界画之所以作为建筑工程图纸,因为从整体布局,到榫卯结构,都不可以有差错,必须非常仔细。 自汉魏六朝以来,一直有大画家擅长画这类画,比如六朝的陆探微和顾恺之都是这方面的高手,他们逐渐提高并丰富了界画的一些技法。唐代“画圣”吴道子则能“不假界笔直尺”,徒手就可以画出界画。正是由于这些大画家的存在,促使界画的艺术性逐步加强,使其脱离了建筑工程图纸的原始形态,进而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晚唐到宋元年间,是界画发展的黄金阶段。界画基本摆脱了作为人物画背景和山水画点缀的尴尬地位,成了独立的画科,一般以楼阁为主体、山水为背景、人物舟车为点缀。在同时期的艺术典籍,例如北宋刘道醇的《五代名画补遗》中,就专门设有“屋木门”,《宣和画谱》中设“宫室”一门,并把“舟车”附在这里,并且罗列了唐尹继昭,五代胡翼、卫贤,宋郭忠恕几位代表性画家。 到了元代,书画典籍里正式出现了“界画”的称谓。盛熙明《图画考》中记载:“今之画者,多用直尺,一就界画,分成斗栱”。又如汤垢的《古今画鉴》中写道:“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 此幅传为宋代张择端界画团扇楼观图,精细地描绘一幢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宫殿矗立在阆苑之内的图景,只见殿宇外廊侍女伫立,大臣则手执笏板,正于台阶之下等待宣召,可想而知,此楼阁应为帝后驻跸之行宫。再看背景里花木遍置,雕阑布设,长廊连接着殿宇暗示着画外更广宽的建筑空间。不得不让人猜测这是一幅大型楼阁长卷的局部粉本。继而细审楼观殿宇的绘画细节,除了建筑基本架构的长线条,如台基、础柱、屋顶等部分通过界尺来绘制,其余斗栱以及门窗、屋内陈设布置等皆为徒手绘成,极尽工细之能事,甚至可以清晰的分辨升、栱、昂、耍头、梁头等营造部件,进而细考其形制,均符合宋代“单杪单昂五铺作的”斗栱特点。再看画中人物穿戴的官帽,为直脚幞头长翅帽,亦符合宋代服饰礼制,据此判定此幅为宋末到元初的作品,应当是合理的推断。 此宋人佚名《楼观图》描绘宫殿之雄伟,界画工整,比例精确,线条流畅,人物生动传神,树石画法笔笔皆用中锋,符合宋人作画的特点,虽不能断定为张择端所为,但画作中呈现出的宋代宫苑一角,以及官员在殿御前觐见的场面,也足以让我们遥想千年以前桂殿兰宫的细节图景和已经消失的宋代皇家的生活方式。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委托价 (已有0次出价)

人民币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80,000 - 15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8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中纺大厦8层
电话: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