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常玉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 他们
北京 北京时间
2021年12月07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44.5×28cm.17.5×11in.
质地形式:纸本水墨
来源:尚·克劳德·希耶戴日藏常玉本名常有书,1900年10月14日生于四川顺庆(今南充市),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近现代著名画家。 少时家境殷实。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与徐悲鸿、林风眠熟稔,常玉的艺术观点却与他们不同,他不 进美术学院进修,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绘画。常玉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追求精神自由,他经历 大起大落,一生默默无闻、不被赏识。 常玉是中国早期旅法画家流亡在域外的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是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他同时又是一个为自己艺术信仰而自 由创作、成就斐然的绘画大家。时光荏苒,珠玉蒙尘,吾辈拂拭有责,赋珠宝于重辉,常玉是一颗不可湮没的东方明珠。常玉是孤独的大师,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般的起伏跌宕:从小家庭富足,被父兄们宠着长大。儿时学画、学小提琴,跟着家乡的大儒学 书法、诗文。二十岁风华正茂时来到巴黎留学,他是中国第一批留法艺术家,和当时的艺术大师贾科梅蒂是好友,毕加索也曾给他画过 像,好友徐志摩赞赏他画的是“宇宙大腿”,他也是中国第一代赴法油画家中唯一进入西方艺术潮流中心的人。彼时的巴黎是文化艺术史 上最辉煌灿烂的时刻,一天之内可能会有几十个登上教科书的艺术家汇集在繁华的蒙马特街区,常玉29岁时刚到巴黎没有多久,就被当 时巴黎的大收藏家h·P·侯谢注意到了。侯谢对这样一位清新的东方面孔感到非常惊喜与喜爱,他在日记里夸奖常玉“真是了不起,而且 才正在起步中”的同时也记住那个独具一格的东方签名:颜料未干的时候,迅速用笔刮出线条,上面是一个“玉”字,外面用框框住, 既像国画中的印章,又仿佛一个中文的“国”字,下面签上“SanYu”。侯谢的赏识意味着巴黎主流社会的大门已经对这位东方公子打开 了。侯谢也确实帮助常玉结识了如毕加索、马蒂斯等一众优秀的艺术家,在他的收藏和宣传下,常玉多次参与法国秋季沙龙、法国独立沙 龙,特别是还有在欧洲地位非常高的法国杜勒里沙龙。但这些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常玉却并不关注,他对钱有和市场都不在乎,在侯谢替他 打开巴黎大门的那几年里,巴黎有相当多的画商都对常玉的作品表现出巨大的兴趣,但是常玉却几乎都拒绝了这些合作邀请,也常常放出 版商的鸽子,这也使他与侯谢的关系逐渐恶化并最终分道扬镳。他的好友庞熏琴曾回忆道:“人家请常玉画像,他约法三章:一先付钱, 二画的时候不要看,三画完后拿了画就走,不提这样那样的意见。答应这些条件就画,否则坚决不画。”在他三十多岁的那一年,兄长的 突然离世使他失去了经济来源,如父的长兄与合作伙伴侯谢的离开,使想和常玉做生意的人更加无法走进他的世界,他突然一人被“孤悬 海外”,也从这一刻起,他开始从生活优渥的温柔贵公子跌为巴黎街头穷困潦倒的流浪者,但即使使最窘迫的时候,他也不屑于这些身外 之物的来去,不愿委曲求全的与画商勾结、与拉帮结派的画廊合作。在常玉的生活难以为继时,昔日的贵公子不得不为解决生计问题几次 成为餐厅的服务员,在家具厂打工过,做过陶艺,也做过水泥工。 但即使在这种落魄的生活中,常玉内心依旧是曾经的翩翩公子,甚至从照片上也看不出生活给予他的苦难。二战爆发后,德军占领巴 黎,重要物资实行配给,常玉买不到也买不起绘画材料,他就用油漆替代颜料,用廉价的纤维板或聚合板代替高成本的油画布。画材劣质 因此成为了他晚期画作的一个特点,也因此画面常常随着时间逐渐剥落。这是常玉的“黑色时期”,展露出与年轻时完全不同的绘画风 格。这种穷困一直持续到他年逾六十,因为在家中燃煤炭取暖,这位艺术家以令世人无比惋惜痛心的方式在陋室中意外去世,成为人类艺 术史上永远的伤痛。世人常将他与毕加索、梵高等艺术大师齐名比较,他们都曾生前潦倒,却在死后作品受尽世人追捧,作品价格更是频 频刷新拍卖场上的记录。大多数的观者,第一次欣赏常玉的作品时,会觉得毫无艺术感,只有在重复观察之后,才能体会蕴含在意境中的 真诚与严谨,他的画稚拙、深邃,凝练且内敛,没有无端的色欲,没有焦虑的探索和对自我的对峙,清雅精细。如今的常玉已经跻身华人 里身价最高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成为无数人争相收藏的对象。常玉生前的朋友这样形容他,“其人美丰仪,且衣着考究,拉小提琴,打网球,更擅撞球。除此之外,烟酒无缘,不跳舞,也不赌。一生爱好是天然,翩翩佳公子也……”家庭的富足使常玉从没有对金钱的概 念,于是喜怒从心,他任性细腻,品位精雅也恃才傲物,绝不会容忍任何商业利益,凌驾于自己的创作之上,也不甘心以绘画为谋生的手 段。有时他宁愿把画送人也不愿出售,依着自己的喜好随性而行;并且不愿意让别人对他的画提出意见,只一人在自己巴黎的陋室中描绘 自己纯粹的内心世界。 他的画与中国画西方画都不太搭,是一种中国文人气质和西方巴黎精神的胶着物,令人心醉。常玉是南方的文人,在南方工整细腻的 生活秩序之下成长起来,在构图和用色上,常玉都有意追求极简,每幅画作尽量不超过三种颜色,黑色、白色和粉红色。常玉继承了元代 以来的文人画传统,努力在西方的绘画中,实现中国人“平淡”和“天真”的美学理想,他的静物花卉会在花盆上以细致小楷,题写一些 古诗词,比如宋代理学家程颙的名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看常玉的静物花卉时会觉得那不是花,而是一股子君子 气,这是一种只有中国人才能感受到的美。 尽管常玉和徐悲鸿、林风眠等同样为活跃在20世纪的留法画家,也有着不输于他人的艺术领悟力和实践表现力,但是在国内,他的名 字并非尽人皆知。他在艺术上追求精神的自由,我行我素,出于骄傲和自尊,他淡薄名利,生前不被赏识。常玉是天生的文人性子,他用 东方的书写方式,去展现东方讳莫如深的题材,线条极其简练,也极其优美,配色温柔缱绻,它们是界限,也构成了内容,但追究到底其 实都是他和自己的内心和欲望真诚交流的产物。至于晚年,他的作品和年轻时作品的柔情相比,更多了生命的份量。吴冠中曾说常玉晚期 作品的线条是“乌黑的铁一般的线”,“不再是迷梦,是一鞭一条痕的沉痛”,这不仅是生活给他的鞭痛,更是常玉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 悟体现。1920年,常玉以“勤工俭学”名义赴法,然其并未俭学,更未勤工,而是另辟蹊径,进入巴黎大茅屋画室追寻艺术理想,创作了大 量纸上作品,主要以水墨、铅笔、炭笔、水彩记录大茅屋模特、同学、友人等形象,线条兼有山的体量与水的柔情,造型简洁生动,正如 常玉所说:我的面不论形式或颜色都很简单…而形式上我首重简化,非必要的就不留下。 常玉所绘肖像作品为数不多,所绘对象大多是熟知的朋友,如《邵洵美》、《徐志摩画像》等。相较于人体,肖像更注重面部五官刻 画与神态表现.本幅《他们》通过稀疏几笔,精准把控人物神态面貌,线条干净利落,体现了常玉追求的“精简的力量”。
出版:《常玉素描与水彩全集》,财团法人立青文教基金会,台北, 2014年,第132页,编号D4144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00,000 - 2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马泉营759-20号
电话: 8610-83915366
邮编: 10002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