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陈逸飞 1990年 威尼斯运河
北京 北京时间
2021年12月07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74×110cm.29.1×43.3in.
质地形式:布面油画
正签(右下):Chenyifei展览:2007年纪念展-缅怀陈逸飞(1946-2005)玛伯乐画廊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油 画训练班,进入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现上海油画雕塑院),曾任油画组负责人。 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 了创造性成就,成为文化名流。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 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其中作品《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其作品被 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都是他画笔下的主要题 材。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1983年,哈 默画廊的主人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撰文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1984年,美国 《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回顾陈逸飞如电影般的一生,他总是那个时代的先行客,尽管一路成功,却从不安分于惯性延续,说要“多走一些路程,多闪几次光 亮”。作为中国当代写实主义的重要代表,陈逸飞的画面上弥漫着宁静与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用西方的绘画语言 勾勒出浓郁的东方文化,以纯熟的技法、多元的题材、浪漫的风格独树一帜。陈逸飞的作品有明显的古典主义风格,同时带有浪漫主义的 气概和写实主义的真挚情感。回顾陈的创作生涯,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六七十年代以红色经典为创作题材的上海画院时期; 第二阶段,八十年代以江南水乡和音乐家系列为主题的留洋时期;第三阶段,九十年代把古典美发挥到极致,大量创作仕女、海上旧梦系 列的归国时期。其油画创作所选取的题材涵盖革命历史、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西藏风情等多重视野,体现了他融汇西方油画 语言与东方文化后深度思索的探寻与表现。他以绘画艺术为基点,打造“大美术”的概念,在电影、时装、环境设计等方面不断开疆辟 土,创下不菲成绩。作为艺术家,陈逸飞有着精湛高超的创作技艺和天生的浪漫气息,他从不沉湎于眼前的成功,而是勇于不断打破虚幻 的辉煌景象,闯过一个个充满风险的人生关口。 陈逸飞1946年出生在浙江宁海一户知识分子家庭,刚出生便随父母迁至上海。他的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常 带子女去做礼拜,教堂内的玻璃彩画、雕塑、宗教故事等,成为了陈逸飞最初的艺术启蒙。宗教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陈逸飞,从小汲 取的西方古典艺术养分,让陈逸飞后来创作的作品不仅有一种贵族气,还有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息。陈逸飞的早期作品多为主题性写实绘 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所崇尚的是国内主流的油画语言形式即苏联写实风格,在思维与风格上受到了苏联写实主义的局限。1980年 代以后,陈逸飞赴美留学,并在欧洲开展了艺术考察之旅,不仅大量观摩欧洲名画原作,还在欧洲的异国风景中寻找到新的创作灵感, 这番经历使其油画创作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前期以表达思想内涵的主题性绘画转变为追求情调与诗意的风景画及人 物画,从严谨豪迈的苏联式写实艺术转变为细腻典雅的欧洲古典写实艺术。在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下,他开始广泛运用各种当代视觉概念 和技术手段进行创作,逐渐突破了固有的模式,他将西方学院派艺术的真实生动与东方美学的含蓄内敛结合了起来,在摄影式的逼真影 像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中讲究意境的元素,为写实绘画注入了时代精神,并增添了诗意、浪漫的东方情调。“水乡”系列的创作始 于1983年,是年春在美国留学的陈逸飞返回上海,赴江南古镇写生,沿途“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的景观皆成为其笔下素材。和陈 逸飞同一代的中国油画家中许多人都有很深的西藏情结,他们各从自己的角度表达着自己对这片苍茫而神秘土地的认知与情感诉求。陈 逸飞也不例外,他在早期的革命题材,水乡等系列作品成功之后,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创作领域,1990年代中期进军西藏,从而有了一系 列“山地风”的佳构。“江南水乡”是陈逸飞最具个性化的主题之一,从80年代初开始的这个系列作品总数达到上百件,时间跨度为二十余年。陈逸飞所创 作的江南水乡题材的绘画作品在哈默画廊展出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很快成为他最富盛名的作品。这些水乡系列作品一经展出,便在西方 艺术界引发了极大的轰动及高度认可。他娴熟而准确的把握住了西方世界对中国风景的心理感受,让西方人看到一个与西方完全“不同” 的却为他们所读解的古朴、神秘、宁静的东方世界。很明显,他这种用“诗化了的中国意象”描绘中国古老的江南水乡的表现方式得到了 西方世界普遍的情感共鸣。1989年,陈逸飞用同样的笔法和视角记录下了意大利的水乡。当年,他游历意大利威尼斯,并创作一系列相 关题材的油画。 此次作品《威尼斯水乡》即是陈逸飞水乡系列作品的另一代表,是他在游历威尼斯时创作的。威尼斯是欧洲著名的水城,画家描绘了 两组古建筑之间的运河和古城特色的贡多拉船。前景的水道、游船,中景的房舍和远景的拱桥共同营造出一个开阔的空间,光线的变化造 成了水面上的倒影以及缤纷的色彩。这幅画的构图饱满稳重,虽然只描绘了一个片段小景,但是空间层次丰富,画中的色彩较为写实,色 调低沉黯淡,以突出小镇的历史久远感。鲜艳的色块与浓重的阴影在画中构成了蓝与黑、明与暗的对比,画中平静克制的写实主义,以及 对于形式和构成的兴趣在某些方面令人联想起毕沙罗的“蓬图瓦兹”系列。与印象派所不同的是,陈逸飞为他心中的风景制造了一种朦胧 暧昧的视觉效果,渲染出一种静寂、浪漫的氛围,使画中的风景彷佛摇摆于现实与梦幻之间。事实上,陈逸飞所发现和表达的,是中西共 同的“怀旧意识”和“诗性语言”,他始终坚持的精湛写实技术和浪漫主义规范,永远是评判艺术的重要标准。陈逸飞的绘画创作并没有 被五光十色的西方艺术流派所左右,东方神韵十足,整个画面充满质感,细腻而又厚重,韵律感十足,如诗如诉。水波涟漪,清新透明的 薄曦笼罩着梦幻般的威尼斯,旖旎而眩目。 康科兰博物馆馆长米歇尔·包特温尼曾说:“陈逸飞他的作品以西方人所能够达到的娴熟的形式,精湛而又准确地把握了对中国风 景的感受。他的诗化了的中国意向给予美国人很易于接近那个国度的人们的感受和情绪。他的作品为我们人性化了那块土地,帮助我们充 实了我们两个民族之间的空隙。”作为中国当代写实主义的重要代表,陈逸飞用西方的绘画语言勾勒 出浓郁的东方文化,以纯熟的技法、多元的题材、浪漫的风格独树一帜。 陈逸飞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所崇尚的是国内主流的油画语言形式即苏 联写实风格。八十年代时,他赴美留学,并在欧洲开展了艺术考察之旅, 不仅大量观摩欧洲名画原作,还在欧洲的异国风景中寻找到新的创作灵 感,这番经历使其油画创作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前 期以表达思想内涵的主题性绘画转变为追求情调与诗意的风景画及人物 画,从严谨豪迈的苏联式写实艺术转变为细腻典雅的欧洲古典写实艺术。 其油画创作所选取的题材涵盖革命历史、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 西藏风情等多重视野,体现了他融汇西方油画语言与东方文化后深度思 索的探寻与表现。从七十年代的《黄河颂》到九十年代的《威尼斯水景》, 可以一窥陈逸飞的风格变化的痕迹。 此次上拍的《威尼斯水乡》是陈逸飞水乡系列作品的另一代表。威 尼斯是欧洲著名的水城。画家描绘了两组古建筑之间的运河和古城特色 的贡多拉船。陈逸飞在创作中运用了欧洲风景画和印象派的技法,同时 又有着浪漫主义色彩。前景的水道、游船,中景的房舍和远景的拱桥共 同营造出一个开阔的空间,光线的变化造成了水面上的倒影以及缤纷的 色彩。这幅画的构图饱满稳重,虽然只描绘了一个片段小景,但是空间 层次丰富,画中的色彩较为写实,色调低沉黯淡,以突出小镇的历史久 远感。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351
  • Lot 352
  • Lot 353
  • Lot 354
  • Lot 355
  • Lot 356
  • Lot 357
  • Lot 358
  • Lot 359
  • Lot 360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800,000 - 2,8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7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马泉营759-20号
电话: 8610-83915366
邮编: 10002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