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年代:明晚期
尺寸:直径19cm
著录 出版
Helen D. Ling及仇焱之,《抗希斋珍藏明全代景德镇名瓷影谱》,卷2,香港,1950年,图版79
拍品描述:来源
1.胡惠春旧藏
2.仇焱之(1910-80年)旧藏
3. M. C. Wang 旧藏
记录
纽约佳士得,2007年9月19日,编号394
敞口,板沿呈如意云纹状,而称之为板沿匜,器形取**金匜器,浅弧腹,器型极为罕有,可作洗或笔舔;器底细砂胎上刷酱色护胎釉后通体罩天青釉,取法****,釉色宝光内蕴,开片细密自然,宛如雨过天晴之色;因釉水流淌,口沿及内壁凸棱处釉薄,显黄褐色泽,内心釉厚,垂流中相互交融,流淌中显变幻莫测。下配紫檀镂雕木座,质地尤佳。
宜兴钧陶在明代中叶被称为「宜钧」或「欧窑」,曾上贡于朝廷,从文献记载看,均釉流行于明代中叶。明代嘉靖年间的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卷二「均窑」条记载:「近年新烧,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但不耐用。」万历年间,曾两次到宜兴的文学家王樨登在其《荆溪疏》里也提到:「**山黄黑二土皆可陶,……近复出一种似钧州者,获值稍高……」可见宜兴地区的带乳浊釉的陶器——即所谓均釉,在万历时就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明代后期,生产均釉最成功的窑厂是所谓「欧窑」。朱琰在成书于乾隆年间的《陶说》中记述:「明时江南常州府宜兴县欧姓者造瓷器,曰欧窑。」晚清时期许之衡所撰的《饮流斋说瓷》说:「欧窑,一名宜均,乃明代宜兴人欧子明所制,形式大半仿钧,故曰宜均也。明清时期欧窑,古朴典雅,气韵生动,受人珍视。据《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记载,雍正元年,宜兴挂釉器及欧窑产品就进入宫廷。雍正四年,宫内有宜兴挂釉瓶三件,欧窑方花瓶一件……其中的「宜兴挂釉仙鹤水壶」实际上就是宜钧。此类清宫旧藏宜钧形制优雅,釉层肥厚,色彩匀净,光亮鉴人,代表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宜钧最高水平,亦为此时文房重要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