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张大千 近代 南国清歌图
广东 北京时间
2022年01月03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120×50cm
质地:设色纸本立轴
铃印:张元、大千居士、春愁怎话
款识:南国清歌入破时,银灯如火照花枝,雪肤云鬓足参差,翠羽汉室王母使,玉纤团扇大苏词,误他举举与师师。倚浣溪沙,爰。
鉴藏印:九华堂珍藏印、栾斋鉴赏
题签:张大千仕女图,三十七年丁亥双梅轩识。
说明:刘少旅旧藏。「浣溪沙」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张大千的仕女画常拟用浣溪沙诗意形容女子所带有的唐人遗韵。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是张大千人物画创作最为密集的时期,此间所作的高士、仕女在绘画风格上都具有气韵清新、意寓高逸的特点,追求诗情与画意的完美结合。张大千以「浣溪沙」词意绘过多幅仕女图赠送友人清玩,画面中的仕女眉目神情以工细笔法写之,清秀娇美;鬓发簪饰、纨扇红履均用心为之,藴藉和雅,用笔绝精,悉为唐人风韵。张大千对仕女美的姿态风韵,有独特的画意追求:「仕女面部设色不可太浓,仕女必须脱俗恬淡,有飘飘然之感。」 对敦煌唐代壁画临摹是大千人物画艺术变革的关键。此前大千的人物画主要受到明清名家如唐寅、陈洪绶、华新罗和费晓楼影响。此轴写宋代欧阳修鹧鸪天词意,正作于敦煌之行以前。画中人物体态娉婷婀娜,衣纹行笔自由流畅,明显取材于唐寅的仕女画法。作品清新淡雅,雍容沈静,在造型和笔墨上均代表了大千前期人物画的高水平,显示出画家在继承传统艺术方面的深湛功力。 在40年代初经历了敦煌壁画的临摹阶段,大千的人物画功力更上层楼,他将敦煌壁画中空灵明快的线描,辉煌灿烂的色调,以及高华超迈的气度融入笔端,使仕女画往前推进到唐宋风格,形成一种华美艳丽的格调,这与当时所流行的「病态的林黛玉式的美人」(张大千语)大不相同,一洗近世流滑孱弱之习气。敦煌后的十余年,是张大千仕女画的高峰期。由此图颇可观之。 四川省博物馆珍藏的《南国仕女图》与此图款识相似,但内容有别。四川省博物馆藏作题为:「南国清歌入破时,银灯如水照花枝,雪肤云鬓足参差。翠羽汉宫王母使,玉纤(团)扇大苏词。《浣溪沙》,西台仁兄方家两正。」填词并不完整,或为疏忽所致。此幅则词意完整、气韵连贯,尤其最后一句「误他举举与师师」,直接胎自吴梅村却情诗「错认微之与牧之,误他举举共师师」句,不仅为画面点睛之笔,更抒发了其心中事。举举与师师分别指唐代长安名妓郑举举和北宋末年汴京名伎李师师,二人皆为美艳绝伦的一代名妓,大千画仕女时大概便参照了她们的风流仪态。 此幅作品无年款,但以风格论之,大概作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大千敦煌归后,才思敏捷精力犹盛,拾取唐人精魄,试作补天手,《南国清歌图》展示的正是将文人画笔墨技法与唐人遗风熔冶一炉而流露出的圆融娴静之韵致。 本作曾为香港著名收藏家刘少旅旧藏。九华堂珍藏印、栾斋鉴赏,皆为刘少旅鉴藏印。民国期间,刘少旅在广州经营九华堂,日本侵华时,广州九华堂为炸弹所毁,刘少旅为了避难而南迁香港,其后在荷里活道租了一间小铺,沿用九华堂之名,开始从事书画装池,后来又为徐悲鸿等艺术家筹办展览,并与张大千、溥心畲等画家交谊甚厚,代挂笔单,尤其是张大千关系更密,在张大千居美期间,刘少旅特派次子刘卿云随侍左右。长期与画家、收藏家交往,令他有机会聚集了名人书画1000多件,他将这批书画命名为太乙楼收藏,乙与一同,太乙也就是传统概念的天地万物之元气,九华多佳品,太乙尽真迹,意在其中。特别是其中的张大千《山水二十八条屏》、丁云鹏《白描十八罗汉卷》(谢稚柳鉴题)、吴小仙《神仙游戏图卷》(吴湖帆旧藏),都是刘少旅最心爱的书画藏品,自谓「太乙楼三珍」。 南张北溥的画坛传奇 1927年,画坛新秀张大千和旧王孙溥儒在北平结识,从此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在上个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中国画坛,丹青妙笔,珠联璧合,享有「南张北溥」之美誉。 《溥心畲先生诗文集?年谱》中记载:溥心畲与张大千的订交在「1926年春,在北平春华楼(溥心畲)宴请张善孖、张大千、张目寒等人」。1928年秋二人再次会晤,此事则被收录进《张大千年谱》,「先生(指大千)离沪赴北京,经陈三立介绍,在原恭王府偏福殿结识溥心畲。」之后,两人互为欣赏,相处莫逆。1935年8月在北平大古玩商、集萃山房老板周殿侯先生提出「南张北溥」一说后,北京著名画家于非闇旋即响应发表《南张北溥》一文,文中于非闇曾以《南张北溥》为题对二人作了对照:「张八爷是写状野逸的,溥二爷是图绘华贵的,论入手,二爷高于八爷;论风流,八爷未必不如二爷。南张北溥,在晚近的画坛上,似乎比南陈北崔、南汤北戴还要高一点。」随后又有署名作者为「看云楼主」的也在《网师园读画小记》中称「海内以画名者众矣,求其天分高而功力深者,当推张大千、溥心畲二家,大抵心畲高超,而大千奇古;心畲萧疏,而大千奔放。」从此,「南张北溥」享誉大江南北。 在绘画上,他们都属于全能画家,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精。张的格调是大气磅礡,溥是文气逼人,有人称溥是「中国文人画最后的一笔」。张大千擅长大画,越大越能画出张的特点;溥喜作小画,尤其是小手卷,小的高度甚至在3-4厘米。尽管作品小,但溥画过人之处在于结构严谨,笔法挺劲,气韵秀美,空灵超逸,宁静致远,以小见大,这些恐无人能比。从绘画成就和影响上看,他们都是崇尚宋元一路的画家,功力都很深厚。不过,张民国时期就与兄张善孖创立了「大风堂画派」,晚年又另辟蹊径,创造了泼墨泼彩技法,不仅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道路,并赢得了「东方之笔」「东张西毕」(与毕加索)之盛誉,这些是溥难以相比的。溥去世得较早,67岁就离开了人世,他的艺术主要成就基本定格在民国。但就张、溥艺术而言,张大千取法清初四大高僧,上溯宋元晋唐,更吸收借鉴敦煌重彩,所作辉煌大气,可称「南人北相」;溥心畲则绕开董其昌「崇南抑北」的南北宗论,直学被文人画家所贬斥的南宋院体,且将南宋院体山水的刻露一洗而变为元人的萧散,可称「北人南相」。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上,张大千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精通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早年师从古人,尤其推崇石涛。在曾熙、李瑞清等名士的指导下,张大千仿学石涛、八大山人的画作,继而学习海派大家任伯年、吴昌硕等画风。后在敦煌临摹壁画三年,上溯北魏、隋、唐、宋、元,可谓寻尽中国画之根源,并周游列国,形成了中年时期师法自然的画风。晚年师法心境,进入心到笔随的状态。张大千是一代宗师,凡山水、人物、动物、花鸟、佛像等无不精通。与平民出身的大千先生相比,溥儒先生则多了许多富贵之气。溥儒是诗书画三绝的文人画家,其书法师王羲之、米芾,人评其书「以右军为基础、书出于米芾、蔡襄堂奥间,郎朗如散发仙人。」先生学画,并无师承,全凭其在王府临摹古人真迹,渐渐悟道而成。在中国画坛上,无师自通且能登临顶峰之人并不多,可见先生天分之高。溥儒先生的画作,常见的是山水和人物。其山水画作,古意浓厚,取势险峻,常常有亭台楼阁分散其中,高士俊杰或访友、或赏景,诗书印均佳,富贵和文人气弥漫画间。 张大千与溥儒的友谊,有如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终身不弃。大千先生在自己40年回顾展的自序中有赞:「柔而能健,峭而能厚,吾仰溥心畲。」而溥心畲在张大千拿自己的照片求题诗时曰:「滔滔四海风尘日,宇宙难容一大千。」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041
  • Lot 042
  • Lot 043
  • Lot 044
  • Lot 045
  • Lot 046
  • Lot 047
  • Lot 048
  • Lot 049
  • Lot 050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600,000 - 2,6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6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华汇中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北花园388号华汇大厦6层
电话: 010-53119886
邮编: 100126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