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傅克俭(﹟) 王文彬(1928~2001) 1975年作 长城 布面油画
北京 北京时间
2021年06月05日 开拍
拍品描述
作者 傅克俭(﹟) 王文彬(1928~2001)
尺寸 270×540cm(三联屏)
创作年代 1975年作
钤印:傅克俭画 签名:王文彬 傅克俭合作
说明
1.此作品是艺术家为北京饭店所创作的大型油画,并由甘肃美术出版社印成单幅画全国发行;
2.此画曾制作成壁毯作为我国送给联合国总部的礼品之一。

质文兼备,隽永经典
——王文彬、傅克俭《长城》
王文彬的艺术被吴作人先生评价为“文彬的画是中国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他的油画《夯歌》被誉为“20世纪现代油画的经典之作”;壁画《山河颂》被誉为“民族壁画的典范”。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世彦也赞誉“《夯歌》和《山河颂》虽然只是区区两幅画,却也是进入史册典籍的光辉两幅。一生一世能有此两幅,成为绕不过去的丹青事,实已经足矣。”确实,王文彬的艺术生涯便是一部人民的艺术史。1928年生于青岛的王文彬是现代中国第三代画家中的个中翘楚,少年时期家境贫困的他便对艺术心生向往,新中国解放前进入山东美术出版社后研究石版印刷创作年画,取材于民间的画作已露光芒,深受农民喜爱。青年时期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毕业创作的《夯歌》也源自山东地区农民土地改革后打夯盖房子、修水库时边唱边打的火热场景,令人难以忘怀。毕业后又因成绩优异破格留校壁画系担任教师。王文彬取材于人民生活实景的创作内容,多领域的丰富从艺经历,为他之后作品的风格重构,主题转化提供了多种途径。
此次上拍的油画作品是王文彬和傅克俭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长城》,原北京饭店大堂悬挂布置画。作品曾制作成宽十米,高达五米的壁毯作为我国送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也曾出现在1986年原国务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并兼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黄华接见联合国亚洲司司长顾菊珍夫妇的合影照片中,作品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自古以来“长城”作为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图像,凝练了中国文化渊源流长的底气与自信,在中国近现代艺术作品中频频出现。抗战年代我们将“长城”意指为“血肉长城”、“钢铁长城”,寓意着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铮铮铁骨;新中国时期的“长城”则在整个社会状态的改变下转向为“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的意象,象征国泰民安。
此件1975年创作的《长城》,在定稿前有两个版本的画稿,第一稿角度为俯视,色彩与光影的选用接近于写生的创作手法。第二稿为平视,采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平远、深远”的构图形式,画面视野开阔,将万里河山尽收眼底。此幅作品的画面内容提纯为对长城与层峦叠嶂的处理,语言符号清晰明确;笔触相较前两稿更为厚重,简练。对远、中、近景的色彩处理依次由近到远,直到天山之间。作品的前景中细致的描绘了近处的长城及山头。中景随着长城的蜿蜒延伸到第二色阶,将远山处理为灰蓝色的群像。在曙光照耀下,画面中的长城如盘踞蜿蜒的巨龙从中苏醒,迎接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正如美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所言:“艺术家表现的绝不是他自己的真实的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纵观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他多领域的主题性作品都是共情在时代精神的旗帜下,对生活的仔细观察,真实写照。宏大叙事与微观具体的视角和表现,都可能揭示一个民族的心理性格、一个时代的复杂讯息。他的作品便在微观与宏观的平衡中,清晰有力的传达出了时代的主题意义。此件作品也将生动的现实通过个性化的构思和表现,营构出了主题所需要的宏大特质。他所塑造的长城图景也成为表现新中国历史与文化底蕴的经典样式。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1,000,000
1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5,000,000 - 8,0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5,0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越秀区东湖路125号
电话:
邮编: 51010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