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倪元璐 草书自作诗《送曹秋水司李莆中之作》
北京 北京时间
2021年05月29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134×49cm
质地:水墨绫本
形式:立轴
款识:送曹秋水司李莆中之作,元璐。
钤印:倪元璐印(朱,同《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29印,第447页)、太史氏(白,朱,同《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31印,第447页)
出版:《明清书画集粹》,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第57页。
展览:“明清书画集粹特展”,扬州博物馆,2006年。
倪元璐 1594~1644
释文:尽宇苦毛鸷,漳波尤未宁。官兼佛救世,帝命尔司刑。但托光明烛,并焚罗织经。颍州真宰相,万月注璃瓶。

展览:“明清书画集粹特展”,扬州博物馆,2006年。

灵秀神妙 脱尽俗麈 倪元璐草书《送曹秋水司李莆中之作》赏
倪元璐(1593—1644),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编修。崇祯初抗疏魏忠贤党杨维垣,迁国子祭酒。后为温体仁所忌,蒙谗言罢归,绝意仕途。崇祯十五年(1642),闻畿辅被兵,毅然尽鬻家产,募得死士数百,驰赴北京,陈制敌之策,拜户部尚书。李自成陷京师,倪元璐整衣冠拜阙,自缢死,谥文正。和大多数古代文人一样,倪元璐经历了青年时代考取功名,壮年仕途却遭坎坷的命运,其最为后世称道的是以身殉国的壮举。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倪元璐竟然和崇祯帝一样选择了缢死,同那个伟大的朝代一起归於平静。这一点和王铎迥然不同,因而倪氏的为人为艺正符合古人一贯的评价标准。
明代有一股反叛传统的潮流,不少书法家求新求变,历史的发展似乎总是在新与旧的两极徘徊前行。经历了元代赵孟頫时代守旧的阴霾,蓄积了多年的力量顷刻爆发,倪元璐自然是这一历史潮流的追随者和领军人。倪元璐工画山水竹石,善行草书,用笔苍古劲爽,结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紧密,行距宽疏,笔势连绵而下,转折处有蹇涩之意,在行笔流转、顿挫中融入更多的沉郁和涩拙;线条支离怪异,颇感风骨凌厉。不刻意执著,却能抒写性情,不拘法度,倪书有着遒媚浑厚的美感。
其书法成就,黄道周曾说:“抹蔡掩苏,望王逾洋,宜无如倪鸿宝者。但今肘力正掉,著气太浑,人从未解其妙耳。”倪元璐的书法得力於苏轼和王羲之,黄道周在《书秦华玉镌诸楷法后》云:“同年中倪鸿宝笔法探古,遂能兼撮子瞻、逸少之长,如剑客龙天,时成花女,要非时妆所貌,过数十年亦与王苏并宝。当世但恐鄙屑不为之耳。”倪后瞻评其书法面貌:“倪鸿宝书,一笔不肯学古人,只欲自出新意,锋棱四露,仄逼复叠,见者惊叫奇绝。方之历代书家,真天开丛蚕一线矣。”其所谓“一笔不肯学古人”,当是指倪氏的面貌上和古人拉开了差距。以书法名世的大家自然会有自己的一番面貌,然而倪元璐却将这一距离拉的更大。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明人无不能行书者,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
此件《行书自作诗》作品为其行草自作诗,绫本立轴。三行写就,一气呵成,参差错落。秦祖永《桐荫论画》中说:“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以此作品审视倪氏之风格面貌,当知古人之评价不虚。有人也将其和徐渭相比,认为徐渭的书法同他相比在格局上相差甚远,王香泉(景曾)云:“吾生平颇爱天池书法,脱尽俗麈,及置诸倪公行草之旁,便如小巫无坐立处。”可见无论从面貌创新,还是对后世影响方面,倪氏显然都拥有较高的价值与地位。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1501
  • Lot 1502
  • Lot 1503
  • Lot 1504
  • Lot 1505
  • Lot 1506
  • Lot 1507
  • Lot 1508
  • Lot 1509
  • Lot 1510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200,000 - 1,8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2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十竹斋拍卖(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江苏大厦9号楼
电话: 010-8413952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