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1、重要私人旧藏;
2、香港苏富比,2003 年4月27日,拍品编号174;
3、香港怀海堂珍藏;
出版:
《机暇清赏 - 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 年,页158-159,编号38;
展览: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机暇清赏 - 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瓶》,2007年11月11日至2008年3月30日;
说明:雍正皇帝深慕古风,故御窑厂为迎合圣心,在仿古瓷器的烧造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据唐英《陶成纪事碑记》所载,在五十七种宜于岁例贡御的釉水名目中,仿古釉数量相当可观。其中仿宋瓷尤为重要,不仅种类涵盖诸多名品,且直接以内廷下拨的宋代旧器为蓝本,“仿铁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种,俱仿内发旧器色泽”,烧造水准堪为后世典范。
青铜器历来为鉴古、仿古之大宗,模仿其造型烧制瓷器在宋代已相当流行,不少名品即属此类,如南宋官窑尊、簋、龙泉窑鬲式炉等。至明清两代,此类仿古器的礼制意味进一步淡化,渐渐成为日常陈设、赏玩之物。拍品造型源自商周青铜器而略有变化。造型规整沉稳,呈四方之形,唇口微微外侈,束颈,丰肩敛腹,下出圈足,肩部随形对置如意绶带双耳,融入清宫的精巧元素和吉祥寓意,品格超群。通体满挂仿哥釉,质地肥腴,釉面光润,金丝铁线开片自然分布,圈足底端施酱釉,以摹“铁足”之效,与宋器一脉相承。足内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古意盎然。此壶融古铜器造型之端庄与宋瓷釉色之幽雅于一身,展现了雍正时期宫廷仿古艺术的独特魅力。
暂得楼藏有一件清雍正仿官釉双耳扁瓶,其耳部装饰、造型等与本品相近,皆为雍正御窑雅品,著录于《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页56,图11。2015年12月北京秋季拍卖会曾售出一件同时期仿官釉双如意耳大方壶,其尺寸、造型、釉色等与拍品相同,当时成交价为8,280,000人民币,可资参考。
国人崇古尚古之风由来已久,宋时即以先秦吉金为形,制瓷以仿效。有清一代,复古思潮再次盛行,景德镇御窑多有摹古之杰作,以仿宋釉、仿宣德青花等为常。雍正十三年,唐英于《陶成纪事碑记》中总结雍正朝御窑瓷器时,列举了五十七种年年进贡之品类,近三分之一为仿古釉色。御窑厂亦以历代青铜器之造型为蓝本。 本器即为雍正时期仿古佳例,造型取裁自青铜器之方壶,古朴凝重。乾隆时期编纂的《西清古鉴》见载“周丙辰方壶”,两侧虽饰铺首衔环耳,且重心较本器偏下,然上设唇口,下承外撇底足,造型颇为相近,且书中载该方壶“高一尺五寸一分”,约合48厘米,与本器亦近似。雍正时期,此方壶是否已雅蓄宫中,并作为瓷器灵感来源待考,但本器造型深得青铜器之雅韵,可见一斑。前述“周丙辰方壶”刻有铭文,《西清古鉴》载其铭文虽漫漶不可读,但“曰侯,曰王后,亦重器矣”,即不论铭文为何,皆为重器,可见此类器地位之高。本器如意耳别具匠心,刚柔并济,肩部更为挺阔,蕴古而弥新,殊为珍异;且体量颇大,气势非凡,深得青铜器宗庙之静穆崇肃,彰显王朝盛世之气象。
景德镇御窑厂自明代永宣、成化时,便在仿制哥釉领域展现出一定水准。清代以雍正乾隆时期最佳。雍正帝雅好文艺,信佛修道,性喜清凈,深谙哥窑之美。即使是口有破损之哥窑瓶,雍正也命“瓶口上粘处别动,要收拾一色”,并要求把紫檀木座“往细致里收拾”,可见对哥窑瓶珍视至此(见雍正三年九月十四日《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哥窑或仿哥釉器常在宫中用作花器,如《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有为“哥窑小花尊”、“哥窑花插”等修整木座、配座之记载。清宫档案中见载“哥窑双耳扁瓶”、“哥窑瓷双耳方瓶”、“哥窑瓷如意耳四方瓶二件”等名,或为本器之相类器。
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对仿哥釉颇为用心。《陶成纪事碑记》中载,“仿铁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种,俱仿内旧器色泽”,可知如本器之仿哥釉,不仅注重效仿釉色及自然开片,亦仿其“铁骨”,且以内府旧器为样例,由此得以形神兼备,冠绝一朝。本器足内书篆款,多见于雍正晚期单色釉及青花大器之上。故宫博物院现藏多件雍正仿汝釉器,款识皆与本器相近,当为一人所书,参考《汝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窑瓷器荟萃》,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年,页222-227。自款识而言,本器极有可能为年希尧督窑、唐英协理时期所制。其釉质厚润,釉面满布片纹,疏密粗细相间,深得宋器神韵,篆款更添古意。
雍正一朝瓷器以细腻精雅著称,体量如此之大者,甚为罕有。与本器形制相近者多见施以仿哥、仿汝、仿官三种仿古釉,或意在追寻宋时风雅,有独特的设计与考量于其中。与本器形制釉色皆相近者极少,一例为日本私人旧藏,尺寸略大(高51.5厘米),造型、施釉及款识书写皆与本器极为相近,曾于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上拍,拍品编号2985,后于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拍得1150万之善价。
另可参考仿汝釉、仿官釉装饰者:仿汝釉例见佳士得香港2016年11月30日,拍品编号3316,为法国皇室后裔巴黎伯爵奥尔良王子夫妇旧藏,体量与本器相仿;仿官釉一例见上海博物馆馆藏,尺寸较大,高55.7厘米,著录于《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58;另一仿官釉例尺寸略小,高仅43.8厘米,曾两次上拍于香港苏富比,分别为1995年5月2日,拍品编号100,及2006年4月10日,拍品编号1614。
雍正时期亦曾烧制相近如意耳扁方瓶,口部、足部更为简约,器型普遍较小,如上海博物馆藏清雍正仿哥釉如意耳长方扁壶,亦作扁方造型、饰如意耳,尺寸较小,高仅18.7厘米,见《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111。另见故宫博物院藏造型相近之仿汝釉器,款识与本器亦极为相近,尺寸较小,高27.5厘米,参阅《汝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窑瓷器荟萃》,北京:故宫博物院,2015年,图版100。
北京京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
地址: | 北京古玩城A座五层589 |
电话: | |
邮编: | 100000 |
向卖家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