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清•嘉庆—道光
乔重禧定制 杨彭年制 瞿子冶刻 子冶石瓢壶
广东 北京时间
2023年08月27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宽:15.4cm 高:6cm 容量:320cc
底款:吉壶 盖款:宜园 把款:彭年 刻款:子冶画壶
铭文:冬心先生,余藏其画竹研,研背有竹一枝,即取其意。板桥有此,一纵一横,颇有
逸情。子冶藏板桥画,盖仿梅花盦者。仿梅道人,子冶。
出版:《古壶之美》P428-431,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2000年7月
来源: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旧藏
参阅:1.《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P47,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
2.《紫砂壶鉴赏》P58-59,唐云主编,万里机构?万里书店,1992年12月
3.《前尘梦影录》P257,清道光?徐康撰,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3月
4.《紫砂研究?第二辑》P54-5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
5.《北山汲古——宜兴紫砂》P142-143,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15年
乔重禧,字鹭洲,号宜园,一号吉壶,乾隆至道光年间上海人。嘉庆廪生,博学嗜古,精鉴赏,工书法,与瞿应绍友善,亦热心紫砂壶艺。今上海歇浦有地名乔家浜者,即其故宅,有宜园之胜。
杨彭年,嘉庆至道光年间紫砂名工。善配泥,所制茗壶,浑朴工致,具天然之趣。陈曼生、瞿子冶、朱石梅、邓符生、郭频伽等尝延请彭年制壶并撰铭奏刀,此种撰铭名士和制壶名工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合。
瞿应绍,字子冶,一字陛春,号月壶,晚号瞿甫,又自署老冶,室名毓秀堂。乾隆至道光年间上海名士,道光贡生,官玉环同知。清道光徐康《前尘梦影录》:“子冶善兰竹,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瞿应绍有《月壶题画诗》一册传世,此书初刊于清道光三十年庚戌。其中有张澹序曰:“今年春,余客西泠,上巳后,因疾暂归。则子冶于二月初感中风殁矣。……令子小春,奉其遗诗若干首,将寿之木,问序于余。发而读之,区区仅有存者,且皆题画诗也。子治赋才宏肆,著作甚多。盖壬寅之夏,仓皇避地,散失而不自知之。道光庚戌七月吴江张澹谨识。”
《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关于瞿应绍,应该特别说明一点;虽然将砂壶与诗文书画篆刻结合的形式,是陈曼生和杨彭年提倡和合作的巨大成果,而且陈曼生本人绘画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但我们至今似乎还没有见过陈曼生亲自在砂壶上直接作的绘画。因此,中国画家直接在砂壶上抒发感情(作画镌刻)的做法,可以说是从瞿应绍开始的。”
《紫砂研究?第二辑》郭若愚称瞿应绍制壶是曼生之后第一人,“善诗文,精画竹,浓淡疏密,错落有致;又擅刻印,好收藏古器物,能鉴别金石文字。曾设计制作紫砂茗壶,他在壶上作书绘画,别具风格,为世人所重,人称‘瞿壶’。他和陈曼生一样,对制壶艺术都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墨林今话》:“少即与郡中贤士大夫游,名噪吴淞。”
《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卷四:“书画皆学恽南田,精篆隶。善制砂壶,多杨彭年造,壶柄印彭年图章。”
《清代画史增编》:“上海老明经,性古雅。鉴别金石文字,画宗南田而用笔放逸,又画竹工力最深,尤精篆刻,所刻茗壶,摹法曼生,制极精雅。”《清画家诗史》称其为“曼生壶之亚”。
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收藏有两千多件紫砂器,陆续出版了《古壶之美》卷一至卷九。基金会赞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无锡市博物馆、宜兴市文管委、宜兴市陶瓷博物馆对蜀山古窑址进行考古发掘,配合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举办学术研讨会,成果见于《砂壶汇赏》、《紫泥清韵》、《紫玉暗香》等,为紫砂文化的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931
  • Lot 932
  • Lot 933
  • Lot 934
  • Lot 935
  • Lot 936
  • Lot 937
  • Lot 938
  • Lot 939
  • Lot 940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200 500 800
10,000
2,000 5,000 8,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600,000 - 3,0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6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荣宝斋(深圳)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望海路1187号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三楼308荣宝斋(深圳)
电话: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