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张渥(?-约1356前) 十二美人倦绣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北京 北京时间
2021年12月07日 开拍
拍品描述
作者张渥(?-约1356前)
尺寸题跋26×70cm;画芯26×141cm
出版、著录:1《宝迂阁书画录》见历代书画辑刊第13册第326页;2《文徵明书画简表》第109页;3《文徵明年谱》第563页;4《论吴门书派》第341页;5《明清中国书画全书-文徵明》第224页;6《世界因遗产而璀璨-2018中国古书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高峰论坛》。李仲斐题签条:张叔厚倦绣图。癸未(1943)大雪,李仲斐书于西维书屋。款识:叔厚。收藏印:伍氏迂盦主人(朱)、德峻(朱)、希之(朱)、宝迂阁书画记(朱)、芝陔审定(朱)、伍氏南雪斋藏(朱)、瞻乐室(白)、芝陔审定(朱)、俪荃审定(白)、南海伍元蕙宝玩(朱)、樵香□书画印(朱)、古黔陈少石收藏名迹(白)、黄德峻景崧父一字琴山(朱)、安(朱)、大明锡山安国珍藏(白)、白元心赏(朱)希之(朱)、南海伍氏南雪斋秘籍印(朱)、伍氏澄观阁书画之印(白)、桂坡(朱)、琴山(朱)、俪荃审定(白)、希之(朱)、停云生(白)、南海伍氏南雪斋秘籍印(朱)、古黔陈少石收藏名迹(白)、伍元蕙字良谋又字俪荃评书读画印(朱)、芝陔审定(朱)。一、文从简题跋:此元张叔厚摹周昉倦绣图也。笔法高古,设色冲淡,直造精妙,入神之地。吾以为昉之后一人而已。余子何足道哉?先太史八分书十二咏,字字姿媚,神韵有余,可称合作。时天启壬戌仲春书于停云馆。雁门文从简。钤印:文从简(白)字彦可(白)。二、吴荣光题跋:道光丙申(1836)十二月,吴荣光借观于宣武城南吉见斋,时年六十有四。钤印:吴荣光印(朱)。三、文徵明题跋:美人十二咏(一)春衣初试薄罗单,女伴相携出画阑。因爱风光闲伫立,不知金鸭午香残。《赏春》(二)春困无端压黛眉,梳成湘鬓出屏围。手拈仙杏腥红朵,欲插逢欢问可宜。《插花》(三)春城杨柳绿成阴,有个凭阑幽阁深。若使果能成一笑,此时应不啻千金。《倚阑》(四)燕语春泥堕锦筵,情愁无意整花钿。空闺欹枕不成梦,香炷金炉自袅烟。《欹枕》(五)春困无聊思不开,桃花烂熳锦云堆。黄莺唤起深闺梦,齐向园林斗草来。《斗草(六)深深垂柳散轻烟,妆阁初停贴翠钿。姊妹不知人意懒,总来庭院打秋千。《秋千》(七)香鬟三尺绾芙蓉,翠耸巫山雨后峰。斜倚玉床春色去,鸦翎蝉翼半蓬松。《云鬟》(八)睡起沉唫倚绣床,抛缄细嚼紫茸香。落花万点东风软,红雨半帘春昼长。《倦绣》(九)远山叠叠小溪斜,西子临溪学浣纱。待侣图中浣纱态,肯教妆去与夫差。《浣纱》(十)晓解妆奁开宝镜,分明秋水浸芙蓉。浪夸西子容倾国,只恐新妆未若侬。《临镜》(十一)夜捣守宫金凤蕊,十尖尽换红莺嘴。闲来一曲鼓瑶琴,数点桃花泛流水。《染甲》(十二)今夕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佳人共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穿针》嘉靖丙午(1546)三月长洲文徵明书。钤印:文徵明印(白)、徵明(朱)、停云生(朱)。
张渥(?-约1356前),中国元代画家。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今安徽合肥),后居杭州(今浙江杭州),一说为杭州人。通文史,好音律,然屡举不中仕途失意,遂寄情诗画。能山水,“尽自然之性”,擅长人物,法李公麟白描得其清丽流畅之风;擅“铁线描”,被誉为“李龙眠后一人而已”。亦尝作弥勒佛像。所画线条刚劲飘逸,人物形神刻画生动,兼画梅竹亦潇洒有致。

备注:
(一)文徵明(1470—1559),名壁或作璧,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江苏苏州人。贡至京师,授翰林待诏。工书画诗文,其小楷温纯精绝;
(二)文从简(1574—1648),字彦可,号枕烟老人,文徵明曾孙。山水画得家传,也学王蒙、倪赞等;
(三)安国(明嘉靖间),字民泰,号桂坡,江苏无锡人。明藏书家、刻书家,收藏书画甚富;
(四)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清代嘉庆、道光间名臣历任江西巡抚,河南、湖广总督。著名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
(五)吴荣光(1773—1843),字殿垣,号荷屋。嘉庆四年(1799)进士,清代著名收藏家;
(六)伍元蕙(1824—1865),名葆恒,字良谋,又字俪佺(丽荃),号南雪道人、迂盦。广东南海人,清道光咸丰时期著名收藏家,著有《南雪斋藏真》;
(七)黄德峻(清),字琴山,号景崧、三十六、鸳鸯馆主人。能书善画,富收藏;
(八)李在铣(清),名侯,一字芝陔,河北涿鹿人,富收藏,与翁同龢(1830—1904)、宝熙(1871—1930)等交善。
(九)陈少石(1855—1915后),字立文,名蘷麟,别号少室山樵,宝迂阁主人,善书法,富收藏。
(十)李仲斐(生卒年不详),近代书画家,吴湖帆弟子

文徵明在书作中改方正平稳的结构为似敲反正的空间效果,隶中有楷,单字本身的揖让向背不求表面的平稳,上下左右关系大胆地留空白,使人感到整体谨严而局部活泼。纵观通歌图》是以李公麟的无景本为依据的,但张渥在其中加入了部分背景,如《国殇》《山鬼》中加入儿株树木,以渲染苍凉的气氛。可见张渥是很善于通过加入适当的配景达到刻画人物的。由文从简在倦绣图题跋:“此元张叔厚摹周昉倦绣图也”,可知此幅《倦绣图》是张渥以周昉无景本的倦绣图为依据所创作,同样画家也在加入了配景,树石与人物的搭配在组合上有坐有立,疏密得体,富有变化,给人一种很悠闲的意境。图中落叶飘零,富意秋日已至。全卷构图松散,与人物的精神状态合拍,非常符合整个画面所要表达的气氛。作品的构图中所采用的点缀物给作品增添了不少生气,以景造境,气韵经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张渥画此幅《倦绣图》颇有点托物言志的心理。古代讲求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固守闺阁、足不出户,与外界接触极少,纵胸有大志却也无处施展。女性内心多苦闷孤寂,神情多含蓄而沉抑。她们呆于闺中,百无聊赖,把绣花当成一种消遣,然而织绣仅仅是一种寄托而已,倦绣之后心理的失落却难以排遣。《草堂雅集》记载张渥:“博学明经,累举不得志于有司,放意为诗章,时用李龙眠法作白描,前无古人,虽达显人不能以力致之。”可见张渥博学多才,但累试不中,胸中积闷无处发泄,于是寄情于诗画。张渥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是由此可见的,这在收入《玉山草堂雅集》中张渥的某些诗作中表现得相当明显。
但不同于《九歌图》中白描线条崇尚宋人刚劲的易趣,《倦绣图》的线条吸收了李公麟追其笔墨情趣上的温润恬静,去其壮挺之气,追求唐代画家周昉作品中的静穆含蓄、线条细秀。作品人物刻画流丽,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秀润的游丝描恰当的表现了仕女稠密褶纹的衣裳,极富质感,浓墨画出的发髻衬托出仕女秀丽的脸庞。人物裙子的线条介于铁线描与游丝描之间,细劲而有气韵,圆浑流畅,流动多姿,典雅含蓄。上衣的线条中渗入了铁线描,在回转流畅的游丝描里平添了几分刚挺和放硬之气。人物娴雅更似周昉笔意,同时画家融入了元代文人群体审美格调,作品追求一种温雅、静美、流动的审美情调和抒情风格。
张渥既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又富有诗学素养,题画小诗里得以体现,他的作品中体现出的正是当时一种士大夫群体的精神气质。整幅作品布局爽朗明媚,山峦景色平远,虚实结合篇,妍丽秀润,运笔酣畅温润,结体宽博慎密,风貌婉媚遒劲,使人感到轻松、优雅、恬静、清秀之气。
张渥是位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修养的画家,他概括、集中并提炼了前贤和同时代画家中有益的艺术语言并加以运用和发展。明清以来,他的线描技法更被奉为“人物十八描”之一“铁线描”的典范,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此《倦绣图》精微秀丽,布局得宜,位置分组,开阖有致。诸形凝于笔端,写照传神。造型取法严谨,线条简劲流畅,纤丝不苟。色润笔精,秀气可掬。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与唐代周昉一脉相承。文从简曰:“笔法高古,设色冲淡,直造精妙,入神之地。吾以为昉之后一人而已。”
文徵明的书法博采众家之长,法度严谨,气韵生动,字体秀丽,笔法圆润,独具风格,历来为世人称领,文徵明在明代的书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堪称一代书法大师。文微明的隶书是明代隶书风格的典型,他曾集汉隶书写《汉隶韵要》(祝允明校韵,国家图书馆藏)。他的隶书可以看做元以来隶书发展的重要阶段,何良俊《四友斋从说》评曰:“至元则有无叙孟思、褚奂士文,皆宗梁皓,二吾松陈文东为最工。至衡山先生出,遂迥出诸人之上矣。”
文徵明也尝自言:“吾于篆则不能,隶莫吾如古人也。”此隶书《美人十二咏》,“字字姿媚,神韵有余”,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与《倦绣图》的绘画风格谐和,“可称合作”。张渥罕见的传世人物之作与文微明少有的隶书书法,如此精妙之作,可谓世间罕见。
此作分别经由李在铣、伍元奠、安国、陈少石、阮元收藏,并被著录在《宝迂阁书画》中,历代藏家倍加珍爱,方使得如此珍品流传下来。艺术与历史传承至今,总需要有人负起历史的责任,将其在文化发展史上的价值保存下来。

十二美人倦绣图
此卷是描绘了几位女子倦绣后百无聊赖的生活情态,通过人物举手投足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物问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形象逼真,将人物内心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一闪即逝的心灵波动表现的淋漓尽致。卷后文微明题隶书《美人十二咏》,行笔干净利落,严谨结实,结体俊俏而又严肃典雅,独具文微明隶书清劲秀丽、温润闲雅的风格。
卷起大片空蒙的水域说明了园林之大,侍女一手提壶一手端着杯子,徐步向画面中心走来,腰后插扇似乎说明壶中的水刚刚烧开,小桥一边的桥首掩藏在大块的玲珑石后面,桥的另一边双木挺立,枝叶疏秀,树木用双勾填色,工整精细。树荫底下两名位女子坐丁绣毯上,面前摆一花撑却无意穿针引线。左面女子,着交领蓝色上衣和橙色长裙,左手放在腿上,右手摆弄着旁边的针线盒,若有所思:右面女子一手托腮,一手抚摸着刚刚绣好的花草,满怀心事。其面容蛾眉杏眼,樱口桃腮,秀丽姣美。这两名仕女柔静幽娴,仿佛是沉湎在一种百无聊赖的心态中,茫然若失,掩不住内心的寂寞与空虚。旁边的池塘里飘满了落叶,池塘的另一侧一个女子站在花撑前伸颈举臂,做伸懒腰动作,满脸的倦意,真实地反映了妇女倦绣的疲态之感。女子的身后修竹亭亭玉立,青翠悦目,秋风萧瑟,竹叶摩挲。作者着意刻画人物的皓腕纤指,作品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人物的面部和手部两处重点部位的刻画,塑造出茫然若失、寂寞空虚的女子形象,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园中庭院中假山堆叠,修竹摇翠,人物衣纹线条淡中间厚实,柔中见骨力。画风古朴雅致,有唐人笔意。
此卷是由元代画家张渥所画,张渥字叔厚,号贞期生,博学多艺,尤工画人物,以白描法着称于世,《九歌图》是其代表性作品,也被认为是元代人物画中的名作。其继承了李公麟白描画法长处,运用线条的粗细长短、干湿浓淡、转折变化、疏密对比、起承转合并略加淡墨渲染来表现不同物象的形状、质感、结构、动态、层次空间和相互关系,达到了状物传神塑造艺术形象的目的。元四家之一倪瓒在《九歌图》款后提拔:“张叔厚画法,吴孟思八分,具得古人风流,今又何可得哉!”贝琼也其为:“李龙眠后一人而己”。张渥的绘画艺术在当时巳享有较高的声望,时有“妙绝当世”之评。
张渥不但擅长白描,他画山水亦能“尽自然之性”,所以他作人物喜欢添加背景,以使作品达到更好的效果。玉山草堂的文献中曾记载至正十一年五月,张渥为顾瑛家侍女素云画过肖像,顾瑛对此有题画诗:“薄薄红销映雪肤,玉惑时把鬓鬓梳。风流得似贞期子,添个芭蕉画作图。”从诗中可知张渥的肖像并不只画人物,而是加入了芭蕉作为配景。张渥《九图中小桥流水,湖石林立,玲珑剔透,杂以秀木奇卉,修竹环抱的蕉林庭园。作品吸收了周昉的表现方法和风格,同时具有文人画的笔致墨韵,人物或立或坐,画中环境幽雅,气氛安静,所用画法精细苍秀,青绿淡染,明快清雅,人物形象精确,工细秀雅,色彩鲜艳,含蓄蕴籍,色调淡雅清丽,仕女形象秀美,线条流畅,不失为精心之作。
明代中期,吴中书坛时称祝允明、文徵明、王宠“三家鼎足”,而文徵明以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且享年最永,执吴门书坛达三十馀年,后学者众多,对书坛的影响最为深广。文徵明的隶书作品不多,但他颇为自得。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文徵明的隶书师法钟繇,点画劲挺,笔势灵动,结体匀称,章法整饬,体势之间清丽古雅,婀娜多姿,法度严谨而富于个性,其书风稳健端整,蕴藉融合,成就较高。
此卷《美人十二咏》,是他嘉靖丙午(1546年)74岁所作,书写《赏春》等12首七律诗,通过十二个方面描写了古代仕女在无法逾越的闺阁生活和无法迈出的庭院文化中,或梳妆打扮,或戏碟采花,在赏春、惜春中打发那沉寂的青春年华。
此卷《美人十二咏》,书体将钟繇的古朴和王羲之的俊逸融合成一体,并汇以赵孟俯的的笔意,笔势劲健中含柔婉,起笔和使转的锋颖不像中年那般峻强,而是凝劲流畅,体现出他晚年书艺达到精熟,表现出古雅秀润的意韵。以此卷书法与现藏天津博物馆的《隶书毛先生践行诗册》比照,法度谨严,笔画精整,用笔十分讲究,一笔不苟,姿态秀丽,占划富工弹性,显得清劲挺拔,是颇为一致的,可信为真迹。
首先,从笔画特点上来看。两幅作品皆是体质古拙沉雄,笔画精妙。在笔画的使转上颇有讲究,有严格的法度规范可循,结合了其楷书清劲秀丽和钟繇八分书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的特点。用笔细劲刚健,提按分明。笔画中的起笔、收笔、使转都有特定的样式。起笔是笔尖碰纸后的自然流露;收笔是顺着笔锋提笔的自然形成;使转是笔按压后顺锋自然而下。
其次,从结体、布局上来看。两幅作品的结构都紧密规正、太小一致,在布局上,横向和纵向的空隙距离基本相等。笔与笔之间互相联系、相互贯气。不但笔画与笔画有联系,字与字也呼应,行与行也相应。运笔的轻重缓急、结构的疏朗旷达,或正或偏诚具方外之妙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镇密。字里行间透露出经纬分明,静穆雅洁,风韵绰约之感,使人百看不厌。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10,000,000
1,000,000
20,000,000
2,000,000 5,000,000 8,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4,000,000 - 6,0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4,0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博乐德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金航东路3号院1号楼818室- 020(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