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石?鲁(1919-1982) 1954年作 移山
山东 北京时间
2021年11月10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117×87cm约9.2平尺
质地形式:设色纸本立轴
款识:移山。乌鞘岭上之青年推土机手。一九五四年石鲁作。
钤印:石鲁(朱文)
展览:“陕西省美展”,1954年。
“石鲁书画展览”,中国美术馆,1979年。
“西北美展”,1995年。
“二十世纪山水画大展”,2006年。
“和平延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9年10月16日-21日。
出版:《新观察》,1955年第三期封二。
《中国青年》封面,1955年第24期。
《西北二届美展作品选集》,P11,陕西人民出版社,1955年。
《小学生图画》,插图2,辽宁画报社,1957年8月。
《现代中国画》,1957年。
《石鲁书画展览目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1979年。
《二十世纪山水画集》,P224,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出版。
《文汇报》(2006年6月4日第四版)“二十世纪山水画大展”作品选刊。
《银座美术馆——馆藏作品选集》,P191,2007年。
《诗书画》试刊,P79,诗书画杂志社,2011年1月。
《长安画派源流展作品选》,P18-19,2012年。
《百年石鲁》(上),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年12月。
*竞投本拍品,需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保证金为人民币200万元整。
1954年兰新铁路乌鞘岭隧道贯通与石鲁绘制《移山》
兰新铁路,建于1952-1962年。线路从兰州市西行跨越黄河后,翻越海拔三千米的乌鞘岭,进入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经武威、张掖、酒泉出长城西端的嘉峪关,过马鬃山南麓的玉门、疏勒河,西跨红柳河进入新疆境内。经尾亚后,沿天山南麓过哈密、鄯善、吐鲁番,在达阪城穿过天山到乌鲁木齐市向西经过军垦之城石河子、奎屯、博乐最终到达边境口岸城市阿拉山口市。1952年10月1日,兰新铁路在兰州破土动工,于1958年12月铺轨越过甘、新交界的红柳河,从此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兰新铁路在新疆境内共有978公里,是一条直线进入新疆。1971年12月,全长457公里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开始修建,于1984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
乌鞘岭的位置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属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在地形上,它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在气候区划上,高原亚干旱区、中温带亚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三大气候区在乌鞘岭相交;也是划分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经过的地段,以东为季风区和外流区域,以西为非季风区和内流区域,属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也是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也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2.2℃,志书对乌鞘岭有‘盛夏飞雪,寒气砭骨’的记述,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通往长安的重要关隘。乌鞘岭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使它成为我国自然环境中的一条界山。它是我国地形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边界,乌鞘岭的西南为地形第一级阶梯。以东以北为第二级阶梯;乌鞘岭其次,处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点上。其藏语名为 “哈香日”,意思是和尚岭,历史上先后称洪池岭、分水岭、乌沙岭,新中国成立后通称乌鞘岭。
1952年兰新铁路开工兴建,这条由甘肃省会兰州出发西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铁路必然得穿过乌鞘岭。此时恰逢中苏友好合作的“蜜月期”,苏联政府给予了兰新铁路建设全面技术援助,提出了使用展线设计来降低坡度以提高列车爬坡能力。乌鞘岭展线工程起自原兰新铁路打柴沟站,向北在乌鞘岭岭西迂回曲折,在原天祝县城所在的安远盆地再度迂回后,终于古浪县境内的龙沟站结束。但是这条由苏联帮助设计的铁路,初期设计运量仅仅只有500万吨,在改革开放后其运能远远不能满足运量增加的要求。尽管1992年至1994年期间兰新铁路在武威南至乌鲁木齐间增建了复线,但是由于乌鞘岭地质的复杂性,兰州西至武威南段的复线工程一直没能同时跟进,乌鞘岭成为制约兰新铁路运能提升的“瓶颈”。
1952年10月1日,兰新铁路在兰州破土动工。1954年5月29日,全长967.8米的乌鞘岭隧道贯通。乌鞘岭站也随之开通运营,为五等站,有车站、养路工区、信号工区。站区一年四季气候都非常恶劣,属于“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区域,即使在三伏天也得披个棉袄,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
其它描述:《乌鞘岭》、《跨过乌鞘岭》及《夜过乌鞘岭》:纪实文学的写作
洪流《乌鞘岭上》发表在《人民文学》1954年第10期;1955年,工人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跨过乌鞘岭》,封面即为艾中信《通往乌鲁木齐》;1956年,甘肃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编辑的《夜过乌鞘岭》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在1954年1月28日出版的《群众日报》上,这份当年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共陕西省委两级机关报,“群众画刊”部分以“冬季施工中的乌鞘岭”报道了当时乌鞘岭的建设情况,并配多张现场图片,部分便是来自洪流的拍摄,其中一张图下说明为“在严寒的冬季,推土机群在乌鞘岭工区紧张工作”。从这件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石鲁创作《移山》的现实性来源。
美术界人士深入乌鞘岭建设工地,
体验生活,写生收集创作素材
石鲁1953年来到乌鞘岭工地,很多新闻界、艺术界的同志也先后到来,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艾中信带领着研究生靳尚谊、蔡亮、葛维墨从北京赶来,艾中信还曾在工地和石鲁碰面,并在石鲁照顾下,一同去写生。1954年,艾中信创作油画《通往乌鲁木齐》,便是以乌鞘岭工地为主要描绘对象,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石鲁的影响。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师生艾中信、靳尚谊、蔡亮、葛维墨一行“第一次坐火车 去兰州乌鞘岭深入生活写生。1954年读研究生的时候,艾中信先生带我、蔡亮、葛维墨三个人到甘肃兰州乌鞘岭深入生活。那是我们第一次坐火车,艾先生坐卧铺,我们都是硬座。先到西安呆了几天,然后跟石鲁一起到兰州。兰州铁路刚修到那儿。站台上还没房子,一下车就是空的站台。兰州破破烂烂,我们到时太阳刚刚升起,蔡亮诗兴大发:“噢,一个城市的黎明”!兰州铁路工程局的一个作家叫洪流,把我们带到乌鞘岭。虽然是夏天,乌鞘岭却下大雪,我们住在账篷里面。我画了好多速写。回来以后艾中信画了《通往乌鲁木齐》,当时我准备考油画训练班,什么都没画;葛维墨画了唯一一张比较好的《走向生活》,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蔡亮也画了一张,画的是勘探队员借住在藏民家里,油灯下藏民补衣服。”
——摘自《靳尚谊全记录》
《通往乌鲁木齐》是艾中信第一幅崭露头角的大作。1954年春,他到乌鞘岭兰新铁路工程队体验生活,有感于五月大雪之后祁连山脉的奇伟雄峻,和兰新铁路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创作了这件气势恢宏的油画风景画。画家以平远的视线,宽银幕式的宽广构图,纯正亮丽的色彩,细而不腻的笔法,描绘了壮丽的山川自然景色。通过对劳动工地上人声鼎沸,推土机轰鸣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描绘,表现出当时大自然的巨大变化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扩大了生活面,后来蔡亮画了以藏汉人民亲如一家为内容的《借宿》,葛维墨画了以青年上山下乡为内容的为《到祖国最而妥的地方去》。这两个题材立不是从工地直接取得的,而是从围统工地的生活侧面诱发出米的。靳尚谊画的是工地组画,我画的是工地风景《通往乌鲁木齐》。石鲁关于体验生活一点多面和多侧面的联系生活整体的见解,对创作是有指导意义的 。
摘录艾中信《化生活为艺术的步步脚印:回忆石鲁断片》
乌鞘岭隧道建设与石鲁的写生之行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西北美协的负责人,石鲁深入青海、甘肃等地区进行写生,搜集素材为创作准备。1952年底开工建设的兰新铁路,作为当年西北地区的最重要的建设活动,也一定会吸引到石鲁的注意力,他和当时的许多其他文艺界人士都赶来汇聚在此,既有政府的号召,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内心的激动兴奋,他迫不及待地希望用画笔来记录下亲自所看到的火热场面。
“一九五三年,继天兰铁路(天水至兰州)通车以后,大西北又开始了兰新铁路(兰州至新疆)的修筑工程,工程的重点就是乌鞘岭下的两个大隧道。浩浩荡荡的筑路大军万箭齐发,直指这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络绎不绝的汽车、卡车、拖拉机、推土机沿着河西走廊隆隆开过,顿时,千年荒凉的山岭喧闹起来。
党中央十分重视和关心这一铁路的修筑工程,为了配合宣传鼓动,活跃工地,先后组织了好几批新闻界、艺术界的同志赶赴这里,电影制片厂的同志也将摄影机搬到了这亘古人烟稀少的高山峻岭,两个摄影组同时开拍《两代人》和《马兰花开》两场电影。工人、干部、艺术家一起融汇在紧张的战斗生活里,工地上一片繁荣景象。
石鲁也随着四十六名记者、画家千里迢迢来这里体验生活。他爬上海拔三千米的施工现场,马上便被那从未见过的宏大场面惊呆了!他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一放下背包就扛起画板,画了全国第一个女推土机手胡友梅,画了天祝藏族自治县县长驼三祖才郎,画了数不清的工人、干部和藏族老乡,工地上那么多的美好形象,那样多新奇的场景,他恨不得一下子全收罗在自己的笔下。一天,石鲁照例绝早起床了,他顾不得山头浓云密布,按计划赶到了隧道洞口,铺开画板就开始画起画儿来。可刚画了不大一会,细雨便像雾网一样罩了下来。他一动不动,画得是那样认真专注,丝毫没有打算起身避避雨的意思,几个过路工人好奇地围上来,其中一个问他画的什么?他脱口而出地答道:“打通河西走廊的开路先锋!”风钻工人看到画家在冒雨画自己,竟不觉增添了许多力量,一把把风钻交替怒吼着向岩壁插去!谁能想象得到,画家手中一支小小的画笔,竟能给艰苦奋战的筑路工人那样大的精神鼓励!画家更是沈醉在图画的世界里,全然忘记浑身上下早已被淋得湿漉漉的了。五六个月的时间,他画的速写素描已经越来越多,变得空前富有,仿佛成了精神上的“暴发户”。他登上夜幕降临的高山峡谷,面对着星罗棋布的喧腾工地,挥动双臂吶喊了一声:“源泉哪!”
摘引 阎正《石鲁传奇》
石鲁《移山》表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兰新铁路乌鞘岭隧道建设的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石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瞬间场景,描绘的是乌鞘岭建设工地上,三位青年正同步驾着推土机将土方推聚到一起的场面。《移山》画面题识为:移山。乌鞘岭上之青年推土机手。一九五四年石鲁作。画作题目非常有深意,使人联想到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改造自然需要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石鲁巧妙地将此寓意道理移入到画面上,借以赞美乌鞘岭隧道建设者。
乌鞘岭隧道是1952年底开工的兰州至新疆乌鲁木齐铁路中的一段,这一段是建设难度最大的。乌鞘岭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2.2℃,志书对乌鞘岭有‘盛夏飞雪,寒气砭骨'的记述,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通往长安的重要关隘。1954年2月,乌鞘岭劳动大军突破三万,《人民日报》称“这是全国建筑铁路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施工线路长达六十多公里”。1954年4月,乌鞘岭地区七座隧道全部打通,到7月,兰新线铺轨通过乌鞘岭。
《移山》画面呈现的现实真实感也表现在更多细节方面。建设者驾驶的推土机,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能力生产,来自于苏联,中国生产第一台推土机则是到1958年才在天津下线。画面的推土机和洪流拍摄图片的推土机是一致的。从外观上看和国产的推土机有明显的的区别:1、乌鞘岭建设推土机驾驶员坐的驾驶室四周是开放的,国产推土机是封闭的。2、乌鞘岭建设的推土机,前部有一个方形铁架支撑,驾驶位后部有一个三角形铁架支撑,这两个支撑架由一个横贯的铁架连接起来,前端有滑轨,通过滑轨的活动控制着牵引绳向下牵拉着推土刀。当年出版的推土机操作书本封面,便是印制的这一类型的推土机。
画面视觉主体是驾驶三台推土机的青年建设者,以及堆集起来的土石。驾驶推土机的建设者中,石鲁精心描绘了靠近画面右侧的两位,他们坐在同一台推土机上,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一位是“新手”。这一画面情节的设置,来源于画家在当时的现场工地看到。“师傅”穿着桔红色的上衣,上衣印着铁路标志,头戴着风雪镜,一手紧握着操纵杆,另一手抓着方向盘,整个身体向左倾斜,指导身旁的工人“新手”;“新手”穿着对襟大褂,外披着深棕色的外套,穿着蓝色裤子,左腿蹬在座椅上,整个身体向右倾斜,边看边听。推土机发动机箱的烟囱不断冒着浓烟,提示着整个推土场面的即时感和氛围感。
构图上,石鲁以斜角线将处理划分画面,占据画面下面的多半部分为山坡工地,上半部分为描绘雪山,这是乌鞘岭的马牙雪山。山坡工地为土黄色,为了显示乌鞘岭的地理恶劣,工地边缘线非常清晰显示陡峭。上部的马牙雪山与工地间并未描绘过渡地带,进一步凸显高原的地势落差变化以及空旷。推土机行进路线从描绘的履带碾压印迹来表示,由远至近设置为弧线性,并且近处的三台推土机和远处机械的大小描绘上作强烈对比,借视觉透视运用来进一步强化空间纵深。
整个画面的视觉真实感更通过细节描绘、光影效果来建立的。人物、推土机、堆集的土石、碾压印迹等,细致生动的用笔,坚实的造型处理,得益于石鲁当年的写生经历,得益于石鲁自身对中国画墨色材料特性及绘制工具的掌控力;画面的鲜亮感,既是因为乌鞘岭地理环境,当地充足强烈的日照光线,画面上融入了西方绘画中光线明暗阴影的表现,堆集的土石,人物、推土机、碾压印迹、甚至远处的马牙雪山,均能见到这种娴熟的运用,尤其是近处堆集的土石,背阴处以纯度更高的颜色来强化,辅以灵动的用笔,视觉效果更加强烈。
新中国成立至五十年代初期,石鲁绘制了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画作品,包括《侦察》、《变工队》、《剪羊毛》、《巡山放哨》、《王同志来了》、《幸福婚姻》等,在这些作品中,表现什么样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也是当时的社会政治需要,至于采用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这应该是石鲁个人自发性的探索,同时也把西方绘画的技法尝试融入其中,追求写实。1955年、1956年先后去印度和埃及写生后,石鲁逐渐转向于山水画,《延河饮马》、《东方欲晓》、《南泥湾途中》、《转战陕北》、《东渡》等等画作中,中国画笔墨特质在逐步强化凸显,并带有着个人性的气质与格调。
毫无疑问,对于石鲁而言,《移山》是他在五十年代初精心创作的巨制,是其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画探索尝试的代表作;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记忆而言,《移山》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建设事业火热的开展,充满理想与激情的人民,正在创造属于他们的崭新国家和美好生活。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22,000,000 - 28,0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22,0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山东天承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山东济南文化东路63号恒大中环广场20层
电话: 0531-88809888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