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佚名?(宋-元?) 罗汉图对屏 立轴 设色绢本
北京 北京时间
2021年06月19日 开拍
拍品描述
作者 佚名?(宋-元?)
尺寸 115×53cm×2
创作年代 暂无

佛教在唐朝进入全盛时代,各派道场寺院林立,诸多以佛教故事、公案等为内容的壁画也随之流行,宫廷和民间各阶层的参与也使佛教人物形象逐渐世俗化,更贴近汉地的文化生活。到了宋代,手工业更为发达,大幅绢素的出现,使不少壁上绘画转向绢本材料,这也为佛教绘画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尤其到了南宋,东南沿海船运的发展,大量佛画东渡日本,成为日本各大寺院的陈设品。这其中尤以十六罗汉为题材的成套绘画最多。
从存世的十六罗汉图来看,大多是由几套底本经各代传摹演绎而来,比如传贯休《十六罗汉像》,现多定为宋摹,风格奇古,造型夸张,富于装饰趣味;又金大受《十六罗汉图》,有明确作者款;还有众多传为颜辉所作的作品,虽无本款,在流传过程中,归于其名下。这一系列的十六罗汉图,给我们呈现出宋元之交逐步固定为形式内容统一的十六罗汉形象。
此两件罗汉像就是某一套十六罗汉像中散佚的第六跋陀罗尊者和第十二那伽犀迦尊者。第六尊者跋陀罗为梵语 Bhadra 的音译,汉语意义为“贤”。据记载佛陀跋陀罗(359-429),传经者,生于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族姓释迦,系释迦牟尼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 5岁丧父,17岁出家。记忆力超强,与后秦僧人智严同从大禅师佛大先受禅法。后受智严邀请入汉地,于后秦弘始八年至长安。因与鸠摩罗什不和,被迫与弟子慧观等40余人赴庐山, 备受慧远欢迎。留居庐山,译《修行方便禅经》。东晋义熙八年(412年)赴荆州,其后又到建康住道场寺,与法显等译出《摩诃僧祇律》;同时译出《大般泥洹经》。后又创译《华严经》60卷。其所译经论共13部,125卷。所译《华严经》对中国佛学的发展影响甚大。佛驮跋陀罗于刘宋元嘉六年(429年)圆寂,年七十一岁。第十二尊者那迦犀尊者,原为北印度色玛一王子,长大后放弃王位继承权出家为僧,获阿罗汉果位,释迦牟尼称赞他为断绝尘缘弟子中最好的一位。驻锡于半度波山的那伽犀那(Nagasena)尊者,以论耳根清静闻名。
《国华》为日本著名美术期刊,是公认的日本研究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期刊。此两件罗汉像与《国华》第六十七编第一册中刊载的十六罗汉像为同一底本所出,从人物结构到布景渲染如出一辙,虽然此两件罗汉像因流传接裱过程中,命纸受伤,不如《国华》中的显得精神,但从残余命纸未脱处,我们依然能够窥见当年赋色的隆重与精细。同时布景的坡石及树干的墨皴依然能展现出宋法神髓,不见笔而能见象,这是宋代理学格物致知思想在绘画中外化。《国华》刊载这套十六罗汉,日本学者研究定在南宋,大致合理,因其宋法未失,仍见物理。
与此相类的十六罗汉图另见龙光院与永源寺所藏两本,均托款颜辉,但从布景的繁复细碎程度,以及丛树的前后浓淡来看,似要晚于《国华》本,因其坡石树法刻画颇有刻板之感,尤其是永源寺本,树节僵直生硬,已失物理,难见“格物”精神了。因而这两本托款颜辉,时代定在元,大略也有此种原因。
此两幅罗汉像体现出苍古、简素、古拙的意境,加之线条、设色、造形,皴法等都还保有宋代精神,在古代绘画中也是弥足珍贵的作品了,现日本寺院或市场上基本已无此高古之版本整套留存者,而是零散存于国外各博物馆。能有幸得遇此对屏高古罗汉像已实属缘分,倘有机缘寻获另十四件,促其合璧,亦是美事幸事,千年胜迹,再现拍场,得之殊胜。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20,000 50,000 8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500,000 - 2,8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3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19号
邮编: 100052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