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陈毅(1901-1972) 致王力书信 册页 (八开) 水墨纸本
北京 北京时间
2021年06月19日 开拍
拍品描述
作者 陈毅(1901-1972)
尺寸 30.5×20.5cm×8
创作年代 暂无
全文著录: 1.《陈毅同志给王力先生的信(1965年11月8日)》,陈毅编,人民日报,1980年8月16日星期六第八版。 2.《王力诗论》P259-P260,王力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3.《王力传》P139-P140,张谷·王缉国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4.《语言大师王力》P90,刘兴华编,接力出版社,1994年。 5.《国文通才王力》,王辑国·张谷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部分文字著录: 1.《陈毅的诗论》P24,古远清编,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12月31日。 2.《话说陈毅读白居易诗·文史杂志》P18,冯锡刚编,1992年8月28日。 3.《陈毅的人生艺术》P200-P201,徐晓曼·周广珍·李西宁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 4.《重提学习民歌与发展新诗的关系·文艺理论与批评》P113,苗得雨编,1996年5月24日。 5.《建国后新诗格律探讨的回顾与思考·文史哲》P20-P21,吉发涵编,2002年5月29日。 6.《毛泽东与陈毅的诗词交往·党史天地》P12,王晓飞编,2006年9月15日。 7.《跨界话语》P326,现代出版社,黄莱笙编,2016年。 款识:陈毅。8/11。
说明:此作品由藏家直接得自于王力先生家属,并附赠王力先生部分手稿及其夫人回忆录手稿。

“别的东西我都不在乎,这封信一定要追回。这是无价之宝!”
—王力
长信寄重托,文武两诗心。
——陈毅致王力论诗信札赏析
在新中国诗歌史上有这样一封信,它一经被发表就指导了新中国旧体诗的发展方向,后来新中国就新旧诗体发展研究专著中都会引用或讨论这封信,可见它的影响及魅力。这封信就是陈毅元帅致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的一封长信。
王力先生(1900-1986),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1926年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他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有许多且具有开创性。其代表作有《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等等。王力先生曾任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王力在主持中大文学院的两年时间内,求贤若渴,延揽了大批知名教授学者来校执教,包括熊十力、钟敬文、李笠、商承祚、詹安泰、吴三立、黄海章、罗香林、杨成志等。一时间,中大文科名家荟萃,盛极一时。回溯历史,恐怕只有上世纪20年代大革命时期,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傅斯年、顾颉刚、俞平伯、罗常培等大家鸿儒相继南来可与相比。其所著影响力深远,连金庸在1975年《书剑恩仇录》修订版出版时,《后记》中坦承写到:修订是书时,才翻阅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一书而初识平平仄仄”。修订后的回目,如“盈盈彩烛三生约霍霍青霜万里行”等,都是读了先生之作的改变,受到了诤友梁羽生的赞赏。
关于这封信的缘起有个历史故事。1965年9月29日,新中国建立16周年的前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的陈毅在北京举行了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招待会上陈毅元帅以坚定的无产阶级外交家的立场,从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和外交政策出发,正确、灵活、机智地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重大问题。国际新闻界认为,这次招待会“轰动了世界”。王力从报上看到了这次招待会的报道,细读了陈毅的讲话。他看到陈毅以分明的爱憎谴责了超级大国的侵略行径,坚决支持第三世界人民的抗暴斗争,表明我国人民坚决抵抗外侮、誓死保卫祖国的态度,感到很受鼓舞。他按捺不住爱国的激情,就写了五首题为《读陈毅副总理对中外记者谈话》的七律组诗:
第一首诗写陈毅这次讲话在国际国内产生的重大影响:豪言壮语最强音,道出神州六亿心。主义环球瞻北斗,政权新国有南针。声波远撼摩天厦,心瓣遥呈椰树林。努目低眉分敌我,妖魔诅咒友朋钦。
第二首写中印边界中国军队反击战的胜利:友谊千年绵亘长,野心何事学强梁!两条道路由君择,九万平方是我疆。有理当知犹有节,能柔应识尚能刚。只轮匹马前车鉴,黩武从无好下场。
第三首表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生财自诩兴家早,作态相怜创业难。若不因人肠辘辘,何由使汝面团团?泥涂此日翻身起,云路他年刮目看。世道沧桑应记取,嗟来莫漫舍三餐!
第四首反映中国政府和人民支持越南人民斗争的坚定立场:激情翘首望南天,如此英雄如此坚!赤帜迎风招义烈,红河汲水洗腥膻。亡秦岂止余三户?反帝长宜站一边。行见铁蹄清扫尽,晴空万里净烽烟。
第五首表达中国人民时刻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怒吼共工触不周,国魂叱咤唤神州。焚心久积填膺愤,刺背深铭刻骨仇。红日一轮驱雾夜,青松六亿斗霜秋。长蛇封豕终灰烬,树帜昆仑最上头!
诗写好后,王力先生又写了一封短信,一起寄给陈毅元帅。陈毅元帅收到这组清新闪烁着爱国主义火花的诗作非常高兴,大加赞赏,没和王力先生沟通,就推荐发表在11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样还未尽兴,11月8日深夜,陈毅元帅忙完一天繁忙的政务,又坐在灯下给王力写起信来,就是我们今天看到这封珍贵的陈毅同王力先生论新中国古体诗创作的信。
11月2日王力先生在城里开会。午饭前他接到夫人的信说:“陈毅副总理有封信给你,是封长信”。收到这封信,激动不已。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到:“陈毅同志鼓励我多些新诗词,多写对中国诗歌改革有贡献。我打算再来一些尝试,以不辜负他的期望”。在中国诗歌改革的问题上,陈毅元帅和王力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陈毅主张写诗要感情真挚,要有音韵、节奏,王力十分赞同。自从收到这封信后,王力先生的诗作逐渐多了起来,他后来写旧体诗,都力求摆脱书卷气,努力从事中国诗歌改革的实践。王力先生后来出版的《龙虫并调斋诗集》共收进90首诗,其中80首是1965年之后写的,这与陈毅元帅的鼓励和影响息息相关,不负陈毅元帅的重托。陈毅元帅的信不仅对中国诗歌改革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也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一辈学者的深厚情谊。
这封信,王力先生一直珍藏着。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几次抄家,作为“罪证”劫走了。后来,一些“抄家物资”陆续归还,却总是见不到这封信。真的就“石沉大海”了吗?王力先生当时愤慨地说:“别的东西我都不在乎,这封信一定要追回。这是无价之宝!”直到1979年,这封珍贵的信件,才从北京大学某仓库的角落里找出来了。王力先生喜出望外的心情,是笔墨难以形容的,他叫家人请人将信封和八页信件装裱成册珍藏起来,并亲自题签。1980年,我国语文学界和文改工作者将要集会庆贺王力先生学术活动50年。人民日报以《双重珍贵的纪念》为题,全文发表了这封信。此时王力先生整整80岁了,每天依然精神振奋,工作10多小时。可惜陈毅元帅已经作古,一封长信寄重托,犹忆当年论诗情,将军不在,丹心依旧。
这封信不仅是一封信,更是一件近现代的书法杰作。陈毅元帅除了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外交能力,一位诗人,更是一名出色的书法家。他曾自言:“我在诗人面前是将军,在将军面前是诗人。”此通写给王力教授的八开信札,我们可以看出陈毅元帅的行草书,整体上既有王铎的奔放,还兼具“二王”的神韵。二王正是魏晋时代,陈毅元帅曾去拜访陈寅恪先生,二人倾谈《世说新语》,皆崇慕魏晋风度,体现在书法上自然是率真烂漫,天趣盎然。仔细观察他的书法结体,还带有一些米芾的味道。可见,他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深入的,也是精准到位的。并且,能够从这些古法中脱离出来,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尤其在线条上,很见功夫。有学者研究解放后陈毅元帅的诗词书法又受毛主席的影响,线条的奔放瘦劲颇有几分毛泽东狂草的风致。用笔流畅自然,清新脱俗,八面出锋,有风樯阵马之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跌宕起伏,粗细对比强烈,真是做到了极致。每个字的点画安排上信手拈来,从容不迫,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前后有所照应,彼此有所依赖,关系和谐稳定,虽然是行草书,但是字字断开,虽然字字断开,但是笔意不断,始终相连,潇洒流落,翩翩自肆,即于字里行间尤见陈毅元帅的学养深醇,诗才超迈。
历经劫难,陈毅元帅人间遗珍很少,此作集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历史价值、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于一身,藏家可珍。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0352
  • Lot 0353
  • Lot 0354
  • Lot 0355
  • Lot 0356
  • Lot 0357
  • Lot 0358
  • Lot 0359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20,000 50,000 8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取消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500,000 - 2,0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5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19号
电话: 010-83159597
邮编: 100052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