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梁鸿志(1882-1946) 袁克文、黄浚、陈衍等致梁鸿志信札 纸本
北京 北京时间
2021年06月10日 开拍
拍品描述
作者 梁鸿志(1882-1946)
尺寸 尺寸不一
创作年代 暂无

近代
提要:本拍品为梁鸿志旧藏信札一组,包含:1.袁克文致梁鸿志信札两通两页;2.黄浚致梁鸿志信札两通两页;3.陈衍致梁鸿志信札五通八页。4.郑沅致梁鸿志信札两通两页。5.张元奇信札一通一页;6.卓掞信札一通四页;7.马其昶信札一通一页;8.蒋瑞藻一通一页;9.朱联沅一通一页;余页二十二页。
说明:梁鸿志存文献涉及的清末民初的诗家计有:袁寒云、陈衍、卓掞、黄秋岳、张元奇、蒋瑞藻、郑沅、朱芷清、马其昶、朱联沅等诸家,这其中多为闽籍同光体诗人,此文献的面世对研究清末民初的掌故与“同光体”这一重要的古体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所谓“同光体”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活跃于晚清至辛亥革命之后的重要文学流派。其始创者陈衍在京师大学堂任教的时候曾说:“‘同光体’者,余与苏戡戏目同光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也。”这是“同光体”诗派定名的开始,亦表明“同光体”诗风的特色。“同光体”诗人提倡“无一字无出处,无一诗不用典”。“同光体”后期以李宣龚、黄秋岳、梁鸿志为代表。其中多为在文学上虽有才华,但在做官上终不得要领的人物。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反而导致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当时,袁寒云与易顺鼎、闵尔昌、何震彝、步章五、梁鸿志、黄秋月、罗瘿公六位名士,民国初年在北京南海流水音结成诗社,称“寒庐七子”,流连诗酒,唱和往还。诗人陈衍是“同光体”诗派的中心人物,文笔委婉动人,手迹秀丽洒脱,陈衍长于诗,他的诗风不尚奇奥,强调作诗“自家意思,自家言说”。他的诗歌清俊奇峭,风格高骞,著重曲折用笔,风格清健。其诗多闲居游览及应和之作,总体风格属于“清苍幽峭”一派。黄秋岳与梁鸿志皆陈衍得意门生,都落水当了汉奸。梁鸿志在京师大学堂学习时开始涉猎大量文史典籍,学业日益精进。所作诗词在当时诗坛颇有些诗名。由于才华出众,为人狂傲,很快成为京城学界的名人,故常以苏东坡自许。梁自负满腹经纶,极欲博取高官显位,对于自己此时在文章诗词上的些微声名和政治上的卑下处境,心中觉得十分郁闷,这在早期诗文中不时有所流露。梁鸿志晚年虽然官职做得很大,但骨子里是一个文化人,到死都“风雅得紧”。他生前著有《爰居阁诗集》十卷,可资证明。人称其诗低回多感,颇有独到之处。就连钱钟书都批点过梁鸿志的《爰居阁诗》。不过钱对梁诗评价不高,说梁诗“终落海藏楼蹊径”,可见“才亦不大”。黄秋岳以“才气横溢,诗工尤深”知名当世。早年即结有《聆风簃诗》,更以写晚清掌故笔记《花随人圣庵书摭忆》闻名于世。他的斋名聆风簃,大抵是取马融《长笛赋》中的“独聆风于极危”句意。其友人夏敬观《题聆风簃诗集》诗,有曰:“秋岳性情正,济以学养素,赡辞工且速,记问入镕铸。”时人尝以女性美比拟当世三十二家诗人,或曰“黄秋岳如凝妆中妇,仪态万方。”偏偏正是这位才情卓绝的诗人出卖国家军情予日寇,最后以汉奸罪伏法于南京。抗战后的一九四七年,陈寅恪偶读黄秋岳《花随人圣庵摭忆》有感而发,题律诗云:“当年闻祸费疑迟,今日开篇惜此才。世乱佳人还作贼,劫终残帙幸余灰。荒山久绝前游盛,断句犹牵后死哀。见说樊台花又发,诗魂应悔不多来。”诗毕,陈题跋于云:“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为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翻阅这几十件充满故事与才情的诗札,不能不为故人的才情所倾倒,也为他们的失足所遗憾,但历史不允许假设,一转眼近七十年过去了。
上款简介:梁鸿志(1882-1946),字仲毅,祖籍福建长乐。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自幼诵读经史,为人狂傲,以东坡自许。抗战期间,梁鸿志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出任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长,破坏抗日战线,从事卖国活动。抗战胜利后,梁鸿志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1946年被处决。
作者简介:1.袁克文(1890-1931),字豹岑,号寒云,学名继前,乳名昭儿,河南项城人,生于朝鲜汉城,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
2.黄浚(1891-1937),字秋岳,福建福州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汉奸。自幼随外祖父读书,有“神童”之誉,与同乡陈宝琛、严复等人贵识,受知于梁启超。民国初年留学日本,与日本人素有来往。回国后在北洋政府中任职,梁启超任财长时聘为秘书。北洋政府垮台后,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任职。1937年8月26日,黄浚被以叛国罪判处死刑,公开处决
3.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老人,是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近代著名文学家。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4.郑沅(1866-?)湖南长沙人,字叔进,号习叟,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探花,同科状元张謇,榜眼尹铭绶,以翰林侍讲入值南斋,1903年出任四川学政,辛亥后曾为总统府秘书,袁世凯称帝乃以疾力辞,客上海爱俪园。善书法。
5.张元奇(1860-1922)字贞午、珍午、君常,号姜斋。福建侯官人。光绪十二年2甲122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升御史,民国后任奉天巡按使、政事堂铨叙局局长、内务部次长、参政院参政、肃政厅肃政使等职。
6.卓掞,原名祖茂,字幼庭,号炎男,福建侯官人,光绪癸巳(1893)举人。掞善诗词,年六十余卒,有诗集词话未刊。
7.马其昶(1855年-1930年),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作家、学者。
8.蒋瑞藻(1891-1929年)诸暨(今浙江诸暨县)紫西乡人,字孟洁,号花朝生,又号羼提居士。幼年随父学古文、诗词,后入诸暨民成学堂。1910年前后开始在上海《神州》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并任上海澄衷学堂和杭州女子中学国文教员。1928年被聘为浙江之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因病家居,不久病逝。
9.朱联沅,字芷青,海盐人。大学堂毕业,举人,学部七品小京官。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2051
  • Lot 2052
  • Lot 2053
  • Lot 2054
  • Lot 2055
  • Lot 2056
  • Lot 2057
  • Lot 2058
  • Lot 2059
  • Lot 2060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80,000 - 15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8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孔网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328号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A7栋1层101室
电话: 15901021329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