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李东阳 画马诗 手卷 水墨设色纸本;水墨绫本
北京 北京时间
2021年05月20日 开拍
拍品描述
作者 李东阳(1447~1516)
尺寸 李东阳诗29×130cm
创作年代 暂无
著 录: 1.明·李东阳.怀麓堂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1:卷五十. 2.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M].商务印书馆:北京. 3.明·汪砢玉.珊瑚网[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1. 4.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杭州,2012. 5.清·陈邦彦奉敕编.式古堂书画汇考[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杭州,2012:卷一百一.卷一百一. 6.清·张钧衡.适园丛书[M].上海国学扶轮社:上海,卷二. 款 识: 西涯。 题 签: 1. 梅道人竹涯翁诗卷合装。梅华溪钱泳题。 钤印:泳、立群 2. 梅道人墨竹法梧门题李西涯画马诗朱素人补图合卷。愚斋鉴题。 钤 印: 宾之、西涯、怀麓堂(1、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李东阳》4、14印,363、364页) 鉴藏印: 檇李、项元汴印、墨林秘玩、项子京家珍藏、天籁阁、子京父印、项墨林秘笈之印、小西涯居士、时帆珍秘、珍秘、长宜子孙、长白马氏菖民鉴藏书画之章、明尚居士、心月山房、秦淦字清曾书画之印、汪一夔印、云龙旧衲、葛民审定(1-7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项元汴》71、31、56、105、107、50、104印,1108-1110页) 题 跋: 1.本幅翁方纲(1733-1818)题:甲子(1804)七月廿有二日,宁化伊秉绶、山阴董洵同观于苏斋。方纲记。 钤印:苏斋墨缘(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翁方纲》29印,782页) 2.后纸翁方纲题:右七言诗在怀麓堂后集,题云画马二首,此其前一首,盖文正晚岁笔也。今藏梧门学士小西涯诗龛之箧中。梧门与文正若有宿世翰墨缘者,比年以来,与毗陵胡蕙麓访葺畏吾村墓,筑祠立石。又撰茶陵年谱,旷世神交,文正当以手迹报之。予自壬辰春得文正种竹诗卷,廿年后又得石田为文正作移竹图,又适得文正移竹诗原稿,延津剑合,皆非偶然。予又得茶陵像并名印,梧门皆摹藏于箧。每岁六月九日,梧门招集同人作先生生日,既屡有酬咏成卷矣。今于梧门得此真迹,益足以重望古怀贤之慕,缔茗瓯笋脯之盟,因其命工重装,故为题识于后。嘉庆九年岁在甲子秋七月廿八日。方纲。 钤印:覃溪、翁方纲、有邻砚斋(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翁方纲》18、27、44印,782-783页) 3.又后纸刘九庵(1915-1999)题:右李东阳宾之行书题马自诗卷,笔力矫健,流动酣畅,运转自如,洵晚年之合作也。涯翁书长五体,篆、隶、真、行、草,各臻其妙,尤擅篆书,其真、行、草书皆自古篆中来。举凡传世之法书名画巨作,篆书题识者,明初为程南云,中期则为西涯翁矣。程肥李瘦,风神各具。真行师法颜鲁公而有新意,一时馆阁及门第子多师法之。而清代书法家伊秉绶真、行书即具体师承涯翁,深得其三昧。此近人叶恭绰遐庵考定指出也。此卷绫质温润,光洁如新,明代以绫作画者最早始见于沈石田,作书者,则涯翁也。此尤宜什袭而宝之。乙亥(1995年)夏日获观。刘九庵题。 钤印:刘、九庵 4.卷前朱本(1761-1819)作《四马图》,款署“嘉庆乙丑(1805)仲冬,梧门先生大人属竹西朱本补图。” 钤印:素人拟古、江左(图纵28.5厘米、横117厘米) 5.卷首吴镇(1280-1354)作《墨竹》,款署“梅花道人戏笔。” 钤印:梅花盦、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图纵28.5厘米、横56.5 厘米) 6.后徐德瑞书法式善《吴仲圭墨竹歌》:吴仲圭墨竹歌。梅道人,工画竹,爱山不画山,爱木不画木。一笔两笔秋影足,纸上但闻声谡谡。梅道人,老岩谷,不晓世间有荣辱,日暮归来夸黄犊。凉雨萧疏万竿绿,孤灯黯淡闭茅屋。夜深借酒涂丫槎,顿觉胸中气斜矗。估儿贾客咤寒俭,道人自赏差免俗。我尝种竹西涯西,烟梢露叶低复低。道人落墨取豪宕,绝似为余写幽旷。嘉庆十四年六月朔,法式善题,徐德瑞书。 钤印:法式善稿(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法式善》15印,627页)
释 文:
健马奔泉如渴虹,活马浴水如游龙。竦身作势蹴厚地,仰首喷沫生长风。倦思滚尘痒磨树,似是马身通马语。莫将意态问丹青,天机正在忘言处。

翠羽明珰-《梅道人竹、涯翁诗》
《梅道人竹、涯翁诗》合装卷第一部分为吴镇风竹图一帧。吴镇,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善山水,法董巨而自具风骨,圆厚苍浑,力量气局在元代诸家之上。亦擅画竹,凌厉健拔,得竹之态、竹之性。有《竹谱》传世,后之王绂、夏皆师其法而终成大家。此帧风竹,一杆双枝斜出,用墨一浓一淡,表现两枝的前后主次关系;点叶爽利灵动,表现出竹叶在飞中飞舞翻转的动感。元代文人,因不能在仕途上实现其抱负,便滋生出一种慕隐思想。杨铁崖、张伯雨、倪云林、顾阿瑛无不隐于乡野。这样不入流俗的隐居生活,也让吴镇的性格更加的孤傲。明人孙作在其《沧螺集》中这样评价吴镇:“为人抗简孤洁,高自标表,号梅花道人。从其取画,虽势力不能夺,惟以佳纸笔投之案格,需其自至,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吴镇有画竹诗十二首,处处流露出他超凡脱俗的心境,如“落落不对俗,涓涓长自清”、“抱节元无心,凌云如有意”、“如何此君子,四时清风来”等等,虽是写竹之虚心高节,但却是在反映其不入流俗的气节。
后纸有法式善撰《吴仲圭墨竹歌》。法式善(1753-1813)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小西涯居士。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司业、侍读学士,左迁工部员外郎。升祭酒,以事免官,后起官至侍讲学士。善诗文,喜奖掖后进,王昙、孙原湘、舒位“三君”之名,即为其首称。为干嘉时期著名学者、诗人和文学评论家。著有《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存素堂诗二集》、《存素堂文集》、《梧门诗话》、《陶庐杂录》、《清秘述闻》、《槐厅载笔》等。他的诗文受清初王士祯“神韵说”影响较大,再结合王摩诘、孟襄阳等人的山水田园诗意,形成了自己含蓄淡远、幽美冲和的自家面貌。该《吴钟圭墨竹歌》中“不晓世间有荣辱,日暮归来夸黄犊”、”夜深借酒涂丫槎,顿觉胸中气斜矗”等句,取法高古,清远绵长。赵锡五曾评其诗曰:“先生之诗,冲古淡泊,出入于陶谢王孟韦柳之间,虽所遇不一,而优柔平中,绝无几微激宕之音浸其毫端。”法式善毕生尊崇李东阳。《西涯考》是法式善《存素堂文集》中唯一一篇以“考”这种体裁存录的文章,文中花了大量篇幅进行考证。而法式善晚年曾编写《明李文正公年谱》,在李东阳墓地举行纪念活动并赋诗作记无不证明其对李西涯的推崇。
第二部分为李东阳书《画马诗》一首,清人朱本为此诗补图。李东阳为明代中期数朝重臣,十八岁即中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官有清名直声,反对宦官刘瑾篡权,人称贤相。他擅诗文,幼年即有神童之目,以博学多能领袖文坛数十年。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书法。观此《画马诗》,用笔顺锋入笔,同时中锋运笔,收笔多是顺势而出,或是勾挑出锋,或是牵连下笔,笔势流畅,一气呵成。笔画多露锋,增加了点画的动感,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而意连,具有顾盼呼应的关系,笔锋牵连出游丝,但并不是一味的缠绕,而是当断则断。单个的笔画运行时间与长度都短,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同时方圆兼顾,既有方笔的雄健有力,又有圆笔的流畅灵动,使字体具有一定的力度。每个字的固有笔画较重,而牵连笔画较轻,笔画的轻重粗细合理交替起伏,笔力坚实,力透纸背,凝重遒劲而不失潇洒的本色,收放自如,婉转流丽,如行云流水。《画马诗》着录于李东阳《怀麓堂集》,后世多有收录,如《御定历代题画诗类》、《石仓历代诗选》等。通过资料可知,该诗最早应为一首题赵孟頫《秋原牧马》图的自作诗,赵孟頫《秋原牧马》图着录于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
李东阳受赵孟頫影响非常大,他在《书赵松雪十七帖后》跋:“古之名能家者,未使不有所师法。世传松雪翁临右军《十七帖》,不啻数十本,他可知已。学书者以晋为正,松雪书虽骨格有可议,而得其风韵最多,正坐是哉!”在《跋马抑之所藏二帖》中说:子昂临右军十七帖,非此老不能为此书。然观者掩卷,知为吴兴笔也。大抵效古人书,在意不在形,优孟效孙叔敖法耳。献之尝窃效右军醉笔,右军观之,叹其过醉,献之始愧服以为不可及。此其形体当极肖似,而中不可乱者如此。能书者当自为知之。以上例,分别是对赵孟頫“复古”、“在意不在形”的深刻理解。他的学生邵宝在《荣春堂集》中所说:“西涯公德行文章重天下,其书在金石者,天下之人重之圭壁。琬琰固无容赞矣。但刻工有高下,故其精神之妙或不能无异。公真行草书,皆自古篆中来,晋一下,特兼取而时出之耳,故所成如此,若不求其原,而惟迹之逐,岂知公书者哉。”
补画者朱本,字素人,号溉夫,自署竹西,江苏扬州人,寓北京。性孤傲,不谐于俗。工山水,苍茫深秀,不名一家。与董洵、翁方纲等人相交。画中绘良驹四匹,或昂首,或疾驰,或顾盼极为生动。中间老树两株,一柳一梧,一斜倚,一直耸。用墨清新淡雅、简净利落,线条拙辣中透出透逸。清人屠倬称其画“参透诗禅即画禅,全教笔墨化云烟”,观此《牧马图》帧,可见屠倬此言不虚。
该卷历经项子京、汪一夔、法式善、绍诚、秦清曾递藏。项子京不必赘述,为明代檇李收藏大家,细数两岸故宫所藏宋元名迹,半数曾为项氏所藏。汪一夔,清初休宁人,字子和,别号敬斋。钦赐举人,乙丑会试赐翰林院检讨。收藏颇丰,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曾为汪氏所藏。法式善(1752~1813)清代官吏、文学家。姓伍尧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别号时帆、梧门、陶庐、小西涯居士。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检讨,官至侍读。该卷上有翁方纲所题观款,简记翁方纲与伊秉绶、董洵同观法式善所藏该卷。翁方纲和法式善交往甚密,翁方纲在为法式善《陶庐杂录》所作序文中称法式善:“自其幼时,颖异嗜学,尊人秀峰孝廉,受业于余,故梧门得称门人。”法式善的父亲曾跟翁方纲学习,所以法式善对翁方纲执师礼。伊秉绶曾在京任职九年,在回惠州时,翁方纲曾作《送伊墨卿守惠州三首》。法式善也曾为伊秉绶所着《留春草堂诗钞》作序言。法式善四十得子,张问陶妻子林颀绘《桂馨图》相赠,后纸有伊秉绶跋。与翁方纲、伊秉绶一同观画的董洵(1740—1812),字企泉,号小池,又号念巢。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以刻印和卖书画自给,与余集、黄钺、董石芝、罗聘等交善。董洵所着《多野斋印说》、《石寿轩宋元印谱》二作,均为翁方纲作序。拍卖市场曾有一卷朱本所作《秋山行色》图,是翁方纲等人送董洵南归的志别诗卷。综上可知朱本、翁方纲、董洵、伊秉绶四人的相往是非常密切的。绍诚(嘉庆、咸丰间)姓马佳氏,字葛民,号云龙,又号云龙旧衲,室名芙蓉溪馆、十研斋(尝制陶瓷署款)。周绍良所着《蓄墨小言》中提到:周作人曾藏墨二枚,无文字,惟上方横行“云龙旧衲制”五字,云龙旧衲即绍诚。秦清曾(1894~?)即秦淦,江苏无锡人。字清曾,又号纲孙。创设艺苑真赏社。秦祖永孙。工画山水。家富收藏。张珩所着《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着录一件赵孟頫《出墙竹图》轴,据张珩称,便是秦清曾故物。珍秘一印耿昭忠、安岐均有,杨元铮有专文《谈耿昭忠与安岐两方“珍秘”印》可详参。但从钤盖位置、印色来看,珍秘、长宜子孙二印应属法式善藏印。
此梅道人墨竹法梧门题李西涯画马诗朱素人补图合卷,前为吴镇墨竹,并法式善撰文,徐德瑞书跋;后为李东阳书《马诗》一首,后人朱本所绘牧马图装于马诗前。卷后有清人翁方纲、现代著名鉴赏家刘九庵长跋。历经项子京、汪一夔、法式善、绍诚、秦清曾递藏。卷内外分别为钱泳、盛宣怀题签。刘九庵跋称“此卷绫质温润,光洁如新。”且认为该卷是“尤宜什袭而宝之。”可见老先生对是卷的珍视。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0846
  • Lot 0848
  • Lot 0850
  • Lot 0851
  • Lot 0852
  • Lot 0853
  • Lot 0855
  • Lot 0860
  • Lot 0861
  • Lot 0862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8,000,000 - 10,0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8,0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805室
电话: 8610 5925 0855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