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王济远(1893~1975) 1961-1962年作 墨荷图 (一组八件) 纸本水墨
广东 北京时间
2021年03月31日 开拍
拍品描述
作者 王济远(1893~1975)
尺寸 56×120cm×8
创作年代 1961-1962年作
题款与钤印 1.一九六一年七月廿六日济远写,钤印:王济远; 2.一九六一年七月卅日济远写,钤印:济; 3.雷雨后,一九六一年七月卅一济远写,钤印:济远书画·济; 4.一九六一年八月一日济远写,钤印:济远书画·济; 5.雨荷,一九六二年七月十五日济远写,钤印:济远书画; 6.钤印:王氏济远; 7.钤印:王氏济远; 8.一九六二年八月一日济远写,钤印:济。
从自然到艺术,随兴而致远
—王济远的夏荷“画日记”

对不少人来说,王济远是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但在上个世纪,他曾经作为重要的中国艺术家代表蜚声美国艺坛,创办的华笔书画学院更是培育了数千名学生,影响深远。早在1920至30年代的上海,王济远就曾担任上海美专西画科主任、副校长、代理校长等职,长达12年之久。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经营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最重要的助手和参与者辅佐刘海粟。1919年加入著名西画团体“天马会”,1932年加入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艺术团体“决澜社”,是中国前卫美术运动的活跃分子。作为潘玉良的恩师、常玉的友朋、张大千信赖的挚友,王济远堪称美术界的社交名流。1941年,王济远移居美国纽约,并渡过了他的下半生。因而逐渐淡出了中国大陆的公众视野。
在六十余载的创作生涯中,王济远并不固定于某一画种,而是在水墨画、水彩和油画等多种媒介之间均有建树。早年王济远以富有后期印象派风格的油画及水彩作品而闻名,日本美术评论称其“尤其共鸣于马蒂斯、毕加索和特朗之类的作风,吸摄这些西洋画家的长处,同时执意在传统的南画的素养的基础之上开拓新境。”移居美国之后,王济远中晚期的创作面向逐渐发生了变化。除了少量的油画创作,艺术家更多地尝试融合中西艺术方法的混合媒介,同时以中国画及书法创作为主体,满腔热血致力于海外弘扬中国艺术精神。
但是,王济远的水墨创作也并非全然笔法严谨的传统中国画,而是如著名美术史家王方宇所论,“国画中显露着西画的精神”,而这源于王济远的基本艺术观点——画之极致,并无中西之分,画家所追求者,中西一致。这组气势撼人的《墨荷图》便是王济远美国时期凝练其典型中西融合艺术风格特征的水墨代表作,同时体现了大自然给他的强烈创作灵感。

“大自然之变幻既如是,我们作画,必须对于自然界有深刻的观察、深刻的领悟,并且要有熟练的技巧,方能捉住一刹那的对象,而揭发天地之神奥。”
——王济远
王济远非常喜爱大自然,是他重要的创作源泉。在他纽约的家中,养有各种花卉植物,每天临花作画已经成为了他的“日课”。然而他也并非耽溺于花朵娇艳欲滴的美,发芽生长、花开花落的生命之美才是真正让其感怀的。通过他在晚期书画作品上的题跋可以看出来,身边的友人和学生也知道王济远的喜好,来访时便会顺手捎上一株植物讨其欢心。无论是异国奇珍,还是寻常花卉,都能让王济远对其禁不住内心的欢喜,仔细把玩怜爱一翻,以水墨或水彩画来纪录自然生命从绚烂走到凋零。平日里,他不时到附近的纽约中央公园散步,有时也会到植物园远足参观。“他作画的题材相当广泛,都是身边俯拾可得;他的画几乎全是率性而发,一派天真浪漫”,台湾艺术记者陈长华如此忆述到。感应四时,俯仰天地之间;朝花夕拾,万物生灵可爱——自然之美带给王济远独特的内心感受,油然而生“纯真的制作欲”。

“我观察雨中和日光中的荷塘,无论晨间,抑或午后。我研究荷花变化多端的脸孔,然后我作画。”
——王济远

在1961年的夏季,王济远的好朋友卡洛特先生(Kenneth Carroad,纽约著名律师与收藏家)邀请他以四季为题创作大幅的水彩壁画。藉此机会,王济远在七、八月期间,一直在埋头创作一幅荷花巨作,作为壁画的夏季主题花卉。他多次游览新泽西州的特锐可花园(Tricker Gardens)的荷花池,“在那里,我观察雨中和日光中的荷塘,无论晨间,抑或午后。我研究荷花变化多端的脸孔,然后我作画。”那幅荷花作品在完成之后,曾经一度遗失,时隔一年之后才在工作室的角落里重新拾得,当中的插曲让王济远对此作更念念不忘,他感慨地记录道——“我用一生的时间来观察大自然,如实地绘画它……对这件作品的沉溺和专注让我疏忽日常事务。” 关于这个画荷的故事,王济远特地撰文记录,并印在了王济远创立的华笔书画学院的课程宣传单张上。课程单张上把周敦颐的《爱莲说》也一并摘录下,可见王济远对荷花和莲花题材的喜爱和重视。
这一组八幅的墨荷图,分别是1961年和1962年两个夏天先后创作。可以推测到,那两年的夏季,王济远多次造访荷塘,先是现场写生,其后又创作了水墨和水彩作品。比起晴天朗日下的荷花,雨露风荷似乎更打动艺术家的心绪,《墨荷图》的其三与其五的题签“雷雨后”与“雨荷”都表明了天气,恰道是——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八幅作品里面的六幅,都有详细地记录作画的日期——正值美国东部的仲夏,炎热且湿润,菡萏最盛时。王济远在巧妙地运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早晨与下午、晴天与雨天的变化。画中的荷花有正有侧、有动有静,或含苞或将放,或半开或全开,姿态各异。王济远笔下的荷花是端庄浑厚的,让人感受到充盈的体积与重量——尤其在图三,可以观察到艺术家将西方绘画明暗过渡的表现方式运用到荷叶的描绘中,让人明显地看到荷叶何处凹进、何处向光与背光。荷叶运用到两种画法,一种是以西方水彩为基础,虽以浅但粗的墨线勾勒外形,有深有浅地涂抹颜色,细致地罗列叶脉,如图一最为明显。一种是以传统写意荷花阔落的大笔从荷叶中心带到叶边,如图六。此组《墨荷图》另一突出的特点是作品无一处留白,艺术家在背景空白处均施以淡墨填充,体现水彩画的渲染技巧。淡灰色的背景似乎暗示着暗淡阴沉、暧昧不明的日光,或是乌云密布的天空,又可能是雷雨过后、稍适熹微的日光。《墨荷图》是王济远感怀自然的画荷日记,又是他向往宁静自由、怀想东方文化的咏物志。墨色氤氲,笔笔逸动,随兴而致远。
平日的速写素描积累是王济远的重要创作方法,因而他的水墨画创作也和写生紧密联系,构成了绘画对象的主体造型。在他眼中,速写是运用灵敏的感觉来捉住一切事物的动作,是对人物、自然形态之观察力的最佳练习,他说:“无论何时何地,拿了一支笔和一本速写簿,对着实物描写,不受拘束,将这个习惯养成了,到正式作画时,就可以把自己速写簿上的各种画稿,采取下来,很自由地就成功一幅画了”。正是平日里对身边事物速写的坚持,才使得花的生机,得以在简单数笔中,跃然于纸上。从王济远存世的速写本中,有不少画荷的圆珠笔速写,勾勒了荷花和荷叶的各种姿态。
经过超越半个世纪的时光,今天我们穿过王济远的感怀自然的目光凝视,八幅墨荷横亘眼下,仿佛跌进了怀旧的花样年华。《墨荷图》无疑是王济远美国时期成熟地融合中西画法、浑然天成之水墨巨作。

“济远先生的作品中蕴蓄着中画的气氛,而国画中显露着西画的精神。济远先生以为画之极致,并无中西之分,画家所追求者,中西一致。”
—王方宇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1,000,000
1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2,800,000 - 3,8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2,8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越秀区东湖路125号
邮编: 51010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