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清康熙十八年《芥子园画传初集》原刊初印本五册全
广东 北京时间
2021年01月22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26×16cm
备注:著录:
(1)《容庚北平日记》中载:“(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卅一日 星期日……结算是年家用三万八千六百元,购置古物、字画、书籍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七元……书画之精者有:莫是龙《山水》轴、王翚《山水》卷、张灵《兰花》卷、黄道周字册、《宋元画萃》册、《芥子园画传》”。
(2)《颂斋书画录·序》(一九三六年七月)中记:“比来北平,不言书画者十有五年……古之图谱藉刻木以传,若顾炳《顾氏画谱》、若李渔《芥子园画传》,自不能无失”;
(3)《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艺术,第935页

钤印:笠翁(朱文)、青在(白文)、家在鸳鸯湖上(白文)、长水王蓍(朱文)、湖上陈氏(白文)、扶摇(朱文)、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白文)、历代名公真迹宇内名公合订(朱文)、陈承祜印(白文)、岘峰(朱文)、迂(朱文)、半痴(朱文)、卧游(朱文)、一丘一壑(白文)、师古(朱文)、鹿砦(白文)、不知而作(白文)、
鉴藏印:容庚之印(白文)、容庚(朱文)、孙保之(白文)、舜市(朱文)

古籍?线装本(带原书签、初印牌记)

备注:容庚旧藏,容庚家属友情提供。

容庚旧藏《芥子园画传初集》原刊初印本概述
◎翁连溪
容庚(1894-1983)原名肈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现代金石学家、篆刻家、古文字学家。历任燕京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其所作《金文编》是继吴大澂《说文古籀补》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字典;另著《宝蕴楼彝器图录》《秦汉金文录》《颂斋吉金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海外吉金图录》《善斋彝器图录》等。
先生在书画、古籍、碑帖领域亦多有涉及,《颂斋书画录?序》(一九三六年七月)中记:“比来北平,不言书画者十有五年……古之图谱藉刻木以传,若顾炳《顾氏画谱》、若李渔《芥子园画传》,自不能无失”,《容庚北平日记》中载:“(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卅一日 星期日……结算是年家用三万八千六百元,购置古物、字画、书籍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七元……书画之精者有:莫是龙《山水》轴、王翚《山水》卷、张灵《兰花》卷、黄道周字册、《宋元画萃》册、《芥子园画传》”。可见先生对各类古代画谱了然于心,其中《芥子园画传》更出资购置,被评“书画之精者”,足见先生之珍视。今精诚所至拍卖集容庚先生旧藏《芥子园画传》数种,可谓大观,而《初集》一种不仅为先生所藏之精品,更是古籍拍卖二十余年来所稀见,为康熙年原刊初印本,较各大馆藏、私藏本有过而无不及。笔者关注此书已数十年,每遇一部,必前往观之;然所见大多篇牍讹误、刻印模糊、套色不正、色彩不清者,是为翻刻本、后印本几大特征。下面例举几种有明显特征的、比较公认的、或近人多有研究的藏本,试作比较。
1.国家图书馆藏有多部《芥子园画传初集》。其中归入善本者两部,著录为“清王概辑,清康熙十八年李渔刻套印本”;经比对,两种属同一版本,钤“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长乐郑氏藏书之印”二章,为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著名收藏家郑振铎(1898-1958)旧藏本,简称“郑本”。
2.日本收藏一部《初集》。此本于李渔序首空白处钤有“涉园所藏”“陶兰泉”二章,知为民国藏书家、刻书家陶湘(1870-1940)旧藏本,简称“陶本”,此本曾于2011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影印出版。
3.上海图书馆藏《初集》一部。该本于李渔序首空白处钤有“延陵世家小自由藏”“少文”“顾炳”三枚印章,前两枚印章主人或为清初人朱直,字少文;而关于“顾炳”一章,明代画院有画家顾炳,生卒年不详;曾辑绘《顾氏画谱》而闻名,此书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在杭州双桂堂刊行,推断此时其年龄约30-40岁,距《初集》康熙十八年(1679)刊行也近百岁,当考虑此顾炳非彼顾炳。此本简称“顾本”。
4.私人藏书家山东潍坊右文斋主人藏《初集》一部,简称“右文本”。
“郑本”方面,经过与“陶本”“顾本”进行比对,发现其多有线条简陋、套印层次不鲜明等问题。如卷三之二十七叶“米芾”图,“郑本”墨色浓淡无章,似乱墨堆积;又卷三之三十八叶“乱石叠泉法”,“陶本”“顾本”均层峦叠嶂,颇具立体感,而“郑本”则雕镂拙劣,线条粗糙,明显为翻刻。讹字方面,多是因对原作运笔理解不通,刻意追求原样造成,是为翻刻本硬伤,也是为翻刻本重要之铁证。如卷四之十四叶“人物”图,陶本顾本为“倚童式”,郑本误作“椅”;二十三叶“凡山水中之有堂户”,郑本误作“尸”,而上方“堂”字下方“土”连笔又多一横;卷五之十三叶“刘松年”,郑本误作“刘宗年”;十四叶“五代”,郑本误作“又代”;二十叶“伊轧中流闻橹声”,郑本“流”误作“落”;二十一叶“陶宗丞”,郑本误作“陶宗函”;二十七叶“半帆”,郑本误作“字帆”等诸多讹误。因此,国图藏“郑本”为翻刻本当无疑义。有了馆藏之间对比,再看山东潍坊右文斋主人藏“右文本”,此本与“陶本”“顾本”版图一致,用色鲜亮,雕镂精细,且无上述讹字问题。
最后即是本件《初集》拍品,简称“容本”。此部《芥子园画传初集》与上述“顾本”“陶本”“右文本”属同一版刊刻,为康熙十八年(1679)原刊初印本。共五卷,第一册为卷一,有李渔序及《青在堂画学浅说》,共四十一页;第二册为卷二,“树谱”四十一页;第三册为卷三,“山石谱”四十五页;第四册为卷四,“人物屋宇谱”四十七页;第五册为卷五,“摹仿诸家画谱”四十一页。卷一有文无图,卷二、卷三、卷四多为单色墨印,少有套印部分;卷五用棕、蓝、绿、黄、红五色套印。
是书第一册书衣左上方贴有《笠翁画传》题签,在余所观各大馆藏、私人藏书本中从未有见,推测为康熙十八年原装原签,尤为珍贵。牌记前有“历代名公真迹宇内名公合订”朱文长方印,这点与“右文本”一致;而“陶本”“顾本”首叶牌记为龙凤纹朱文圆印,这点稍有不同。卷四“人物”图中,第二、三、六、七等叶中人物衣衫有使淡墨套印,也有填色部分,后世翻刻本中为牟利,降低制作成本而省略。再比对“陶本”“顾本”“右文本”“容本”卷五多色套印部分,可谓越罗蜀锦、各擅胜场,不相上下。这是因为套印版画质量的优劣对准确度要求很高,每种颜色需要反复试印、反复移动、直到完全吻合。此外,更要依照原画颜色“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将木版印色达到原作毛笔上色的效果,使版画无限接近墨本。这对印刷工匠、纸张、用墨的要求很高,不同的工匠对原画用色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即使是雕版为同一版,材料、工匠的差别导致印制的版画质量也会有明显差异,可以说《芥子园画传》是集画家、绘工、刻工、印工等多人组成的合作团队来完成的,是一种集体性质的艺术创作。
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说:“二百五十年以来,在历代画谱中像《芥子园画传》那样产生巨大影响的画谱,史无前例。”这是对《芥子园画传》在中国画美术史上地位的高度评价。《芥子园画传初集》自清康熙十八年(1679)初版刊行后,一时大受欢迎,人们竞相购买;因此不断被重印、翻刻,版本情况十分复杂;学画临习、市面所见尤以翻刻本居多。王概在康熙四十年(1701)《芥子园画传二集》中曾言当时抢购《初集》的盛况:
“今忽忽历廿余稔,翁既溘逝,芥子园业三易主,而是编遐迩争购如故,即芥子园如故。信哉!书以人传,人传而地与俱传矣。且复宇内嗜者尽跂首望,问有《二编》与否。”
因此之后又出版了二集、三集。待三集全部编辑完成之后,主编此画传的王氏三兄弟早已年逾古稀了。由于《芥子园画传》的影响很大,在海内外盛行,是学者研究书画艺术的桥梁,仅日本就有多种翻刻本,对当时浮世绘版画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至乾隆年间,书店纷纷向芥子园甥馆购买版权,于是前后出现了约十一种版本,各版本也经历多次印刷,印量不可胜数,这也就是《芥子园画传》众多翻刻本出现的原因;如金陵“文光堂”、金阊“文渊堂”、姑苏“经义堂”、赵氏“书业堂”等版本,都属于这种情况。嘉庆年间,有书商牟利,更是把清代画家丁皋的《写真秘诀》杂凑《晚笑堂画传》等图谱编成人物集,假托为《芥子园画传》,混淆视听,造成了今日人们误以为《芥子园画传》共有四集之谬误。故而我们今日所见最多的“全四集本”《芥子园画传》,便是由这些翻绘、翻印、杂凑而成的版本。可惜的是,《芥子园画传》初版三集由于流传时间长,翻刻临摹的次数多,让今人已经很难看到《芥子园画传》初版的真貌。《画传》一、二、三集之初印本,与现在普遍所见所用的版本相比较,差距极大,其精神、面貌、气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今“容本”刀锋剔透,分毫毕现、发色纯正、精巧至极,乃为余至今所见第四部原刻初印本。正如郑振铎先生《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中言:“……原刻初印本极为难得……我有原刻本数部,无一是初印者”;又郑本《初集》前有郑跋,曰:“余于劫中先后得彩印本<程氏墨苑><十竹斋笺谱><画谱>,今又收得此本,共是四种。二十余年间,求其一而不能得,不意于此二三载中,乃并获之,不可谓非奇缘也”可知在郑振铎、陶湘、容庚当年,初刻原印本早已是稀如星凤,而今日之所见,亦不可不谓奇缘也!
(翁连溪,1957年出生,北京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著名古籍版画研究专家。)

Lot109—114为容庚先生作品及旧藏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500
1,00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1,000,000
1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50,000 - 25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5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广东精诚所至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府学西街A06-07
邮编: 51000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