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吴大澂乙亥(1875)年作 ?溪山图
北京 北京时间
2020年10月16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形式:96×37cm
尺寸:款识:「意在高澹游卞润甫之间。乙亥花朝,为子嘉大兄索作。吴大澂」。
印鉴:「吴大澂印」、「恒轩书画」
边跋:「光绪乙亥时公年四十一岁,方由陕甘学使御职时也。书法则专学隋元公姬氏墓志,约十载后方变习汉隶而入黄鲁直矣,当时吴兴顾子嘉商榷吉金文字甚密。是图高旷独绝,亦徇知之作也。丁亥冬吴湖帆敬识」。
钤印:吴湖帆
描述:立轴,光绪己亥年(1875年)作,描绘的是溪山图,是图独一无二,意境高远,值得收藏。
吴大澂(1835年—1902年),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
吴大澂一生都痴迷于仿古学古,在热衷于书法临写的同时,对于古画的临摹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吴大澂的日记中,也时常会提到临摹古画之事。吴大澂一生画作流传不少,其藏于家者,多归嗣孙吴湖帆所有。在吴湖帆《吴氏书画记》中,第一册著录全是“愙斋公”的作品,共计三十六件,除了第一件集古图、最后三件为陆恢所绘外,其余均为吴大澂手迹。
在吴大澂收藏的近两百件画作中,“四王吴恽”的作品多达54件,多于吴门画家的作品,在吴大澂的临作中,临习“四王吴恽”的作品也较多,而清代的“四僧”,吴大澂则一件没有收藏,也不曾向他人借阅临摹。白谦慎先生认为,这反映出吴大澂驯雅的审美趣味。
吴大澂是吴湖帆的祖父,出身苏州望族,据《皋庑吴氏族谱序》可知吴氏一门自先祖吴敏学登成化朝进士后,举家迁苏,门庭渐盛。祖父吴经堃曾官授州同,亦性好古。母亲韩太夫人,为著名金石学家韩崇之女,因此吴大澂痴爱收藏,应是深受祖父及外祖父等家风的影响。
在金石治学一脉,吴大澂可谓承前启后之关键人物。正因收藏之富,吴大澂上承先贤余绪,把原本附庸于经学的小学、金石之学,以出土旧物考释古文字、断代等,对被奉如圭臬的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进行订正。同时其又著书立说,如《权衡度量考》、《说文古籀补》等。

来源:吴湖帆旧藏
钤印:从愙斋到梅景书屋
——江南世家大族的收藏与传承
中国的收藏历史可以追溯1000多年,金石书画,让多少豪杰竞折腰。玩收藏不易,既要烧钱也要有足够的鉴赏能力。所以,便有了许多家族花费几代人之力,在收藏界闯出了一片天地,其中便有江南世家——吴氏一族。
江南自古以来便是文脉鼎盛之地,一门风雅、一脉相承的家族多不胜数,而吴家能成为晚清乃至民国最著名的收藏世家之一,靠的就是他们家族的两位:吴大澂、吴湖帆。本次名家专题:重要板块之一,从愙斋到梅景书屋,展示的就是这个江南世家大族的收藏与传承。首先是吴大澂、吴湖帆祖孙二人之间的藏品递藏关系,还有画学的家族传递。其次是吴湖帆的婚姻和书画收藏之间的关系,包括他与夫人潘静淑的结合,为他带来的潘氏攀古楼的藏品等,反映了吴家数代人收藏的脉络,也让人们看到这些藏品的流转过程。
吴大澂主要收藏青铜器、玉器,书画、碑帖也有涉及。吴湖帆的主体是书画、碑帖,器物类的藏品大多来自愙斋的遗产。从愙斋到梅景书屋,不仅能看到祖孙之情,还能看到夫妻之爱,父子之慈。文物背后,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也饱含着主人的喜怒哀乐。
吴大澂(1835年—1902年),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 、书画家,民族英雄。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
吴大澂在1868年考中进士,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可是他在京师并未久留, 8月告假回苏。1870年腊月, 吴大澂回到翰林院, 次年参加考试, 顺利通过, 列一等第三, 授职编修。也就在翰林院任职期间, 吴大澂开始收集吉金文字。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平定,战后经济恢复, 收藏者逐渐增多, 文物市场也日益活跃。在北京, 潘祖荫、吴大澂等官员开始收藏青铜器。1873年, 吴大澂出任陕甘学政, 在陕西大力收集古物 (包括青铜器) 。由于陕西是青铜器的重要出土地, 青铜器价格远比京师低。1874年秋, 吴大澂致王懿荣信札:“仲秋道出凤翔, 以十金得一破敦; 乃虢仲城虢时所作, 其地又为西虢故地, 此兄平生第一快事。”吴大澂收藏中最重要的周愙鼎 (吴以此言其斋为“愙斋”) , 有铭文28字, 吴大澂在西安仅以一百两银子收得。
任湖南巡抚之后, 吴大澂购置凤凰街旧宅, 经改造后, 为坐北朝南三路六进大宅, 作为其终了之地, 重建后的故居仍以“愙斋”命名。大澂虽终生致力金石书画之收藏研究, 过眼珍品不下万余件, 然对其影响最深并促使其长期以一件青铜器作为斋名者, 则为西周中期重器“愙鼎”, 为了表达自己对鼎的珍视, 他将自己书斋命名为“愙斋”, 并有“愙斋”、“愙斋所得金石”、“愙斋所见金石”、“鼎斋古金文”等斋号印数种, 晚年更自称“愙斋先生”而为人熟知。顾廷龙《吴愙斋先生年谱》载:光绪二年丙子 (1876) 三月, 吴大澂在西安获一鼎, 该鼎铭文中有一字, 吴氏释为“愙”并称其为“鼎”。同时吴氏还考证出此鼎为宋微子之鼎, 其《鼎长歌》叙述了鼎的历史, 考证了鼎的铭文, 诗中流露出吴氏获此鼎后的得意之情, 并很快将此事写信遍告潘祖荫、陈介祺、王懿荣等金石界好友, 寄鼎拓片共赏, 在他看来没有比获得此鼎更让人惬意的事了。
愙鼎在吴大澂去世后,一度流散民间,为端方所得。直到1945年,吴湖帆以重金购归,列入“梅景四宝”,后于1955年12月捐赠给了南京博物院。
吴大澂本有一子六女,但独子吴本孝九岁不幸夭折,无奈,吴大澂将侄子吴本善的儿子吴翼燕(吴湖帆)过继过来,成为嗣孙。吴大澂临终前,将家藏财物分而为二,一份分给女儿,一份分给吴湖帆。而平生所藏字画、青铜彝鼎尽归吴湖帆。
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后更多万,又名倩、倩庵,字遹骏,东庄,别署丑簃,书画署名湖帆。江苏苏州人。擅长中国画。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国画教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
他擅画山水,亦擅绘花卉,兼工书法。其山水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融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体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张大千曾将他誉为“民国画坛第一人”。
1915年,吴湖帆与潘静淑完婚。潘氏家族乃苏州收藏大家,“攀古楼”藏品名播天下。潘静淑过门时,陪嫁文物极丰,其中有宋拓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九成宫禮泉铭》《皇甫诞碑》。加上祖父遗赠的宋拓欧阳询《虞恭公碑》,一门独占“宋拓四欧”,吴湖帆遂取斋名“四欧堂”。吴湖帆花费大量精力整理祖父遗稿,编辑祖孙二人藏金石书画目录。今存《愙斋藏三代秦汉吉金目》《愙斋藏书画目》《四欧堂藏碑帖目》《四欧堂藏金石文字目》4种。
“四欧堂”斋名后来被“梅景书屋”取代。这个斋名源于《梅花喜神谱》。潘静淑30岁生日时,父亲潘祖年把“攀古楼”所藏宋景定刻本《梅花喜神谱》送给她作为生日礼物。《梅花喜神谱》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为献宋末年宋伯仁编绘。宋代称画像为“喜神”,故名《梅花喜神谱》。吴湖帆夫妇得此厚礼,欢喜无比,于是取斋名曰“梅景书屋”。
1924年江、浙军阀混战,吴湖帆避居上海,本来是避祸却成就了梅影书屋的传奇。在豪宅中,他与张大千、冯超然、庞元济、钱镜塘、陈巨来等顶尖高手切磋谈艺,眼界大开。彼时的上海是远东第一大都会,浙派、扬州画派的高手纷纷到上海一展绝艺。吴湖帆偏不受两派影响,而是以一代宗师的超凡气象,另辟蹊径,成为继吴昌硕以后的海上画坛领袖,众人皆服膺其画艺人品。
1934年和1935年,吴湖帆又以评审委员的身份,两阅故宫所藏内府密珍,在对绘画史的认识上弥补了家藏书画偏重南宗一路的不足,尤其对北宗的青绿设色山水有了很深的理解,为他以后形成兼容南北的风格奠定了基础。
吴湖帆一生用过的斋名由二十多个,都是用喜欢的藏品命名,梅景书屋是最喜欢最常用的。这不仅是因为梅景书屋中收藏了众多名贵书画和古物,成为吴湖帆和当时有名的鉴藏家交流往来的场所,同时在这里他和潘静淑吟诗作对,相互切磋书画。潘静淑的绘画以工笔花鸟题材为主,偏爱摹古,画风细腻优雅,其作品上常见吴湖帆的诗词来应和或题跋赞赏。两人合作时候,时而各画一段,时而相互添笔,很多细节流露出夫妻间的情感交流。
1939年,48岁的潘静淑突然因病去世,吴湖帆悲痛不已。吴湖帆还将夫人没有画完的画继续补完。在梅景书屋所收藏的许多书画上能看到多枚吴湖帆和潘静淑两人共同的鉴藏印,常见的有“吴湖帆潘静淑所藏书画精品”、“湖帆静淑金石图书”、“吴湖帆夫妇珍藏”、“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等,这些印鉴大都是吴湖帆专门请当时的篆刻名家陈巨来所刻,有些是潘静淑过世后吴湖帆再加印上去,这些是他们爱情和生活的见证。
苏州吴氏从愙斋到梅景书屋,收藏贯穿了吴大澂、吴湖帆祖孙两代人,若将吴湖帆的父亲吴本善、女儿吴思欧一起纳入其中,吴氏收藏也经历了四代,对于文物的保护、研究、递藏,实属不易。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1,000,000
1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500,000 - 8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5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越秀区东湖路125号
邮编: 51010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