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
北京 北京时间
2020年10月16日 开拍
拍品描述
质地:D:15.9cm
形式:参阅:香港苏富比10/5 Lot42
尺寸:「子孙永宝」四字篆书刻款
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一种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的工艺品。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掐丝珐琅器在12世纪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掐丝珐琅既适合宫廷殿阁环境的陈设,又能满足皇家贵族的审美需求,故而从其技术引进伊始便成为皇家工艺品重要的一类。
清初宫内设立珐琅作,专门研发珐琅器,沿袭明代规范,但品种单调,以小型器物为主,且质量不佳。到了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全面兴盛,并正式达到巅峰,各式铜胎珐琅器在装饰和器型上都有不少突破,并形成了内府造办处、广州、扬州、苏州等几个工艺中心。清乾隆朝宫廷造办处的掐丝珐琅器制作,大到宫廷礼器、陈设,小到文房用品、生活用具。这些作品的特点为造型规范、色彩绚丽、花纹工整、镀金厚重、做工考究、精益求精,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这些珐琅器既满足了乾隆帝的精神需求,又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愈发显现出珐琅器的艺术魅力。
此碗以掐丝与錾胎珐琅技法制成,以铜为胎,质地细腻。敞口、圈足,弧腹。口沿饰一周变体夔龙纹,碗腹以宝石蓝釉为地,掐丝填刻四组宝相花纹饰,间以四处圆形开光。开光内分别在宝蓝釉底上装饰“万寿无疆”四鎏金篆字,底部錾刻一周莲瓣纹,圈足内正中刻“子孙永宝”四字篆书款。整体纹饰艳丽,金色明亮,工艺精湛,造型端庄,极为珍贵。
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皇帝80寿诞。皇帝的诞辰日,称为万寿节,取万寿无疆之义,万寿节是清代的一大盛事。早在数年前,乾隆皇帝就指派阿桂、和珅、刘墉、福长安等大臣总办庆典事宜。为了这次寿宴,乾隆皇帝给宫廷造办处下旨,让他们特制一庆寿器具。乾隆时期所制艺术品可视为皇帝本人艺术品位的反映,乾隆时期一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纹饰华丽繁缛。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在设色用彩等装饰工艺上更有独特的表现。宫廷造办处接不负厚望,在接到到谕旨后,精心设计,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从此诞生。本拍品就是这批御制器物之一,做工精美富丽,寓意深刻。
由于高度重视,乾隆亲自参与纹饰、文字的设计选定,采用了象征皇权的夔龙纹、缠绵无尽的缠枝莲纹,吉祥的佛教莲花瓣纹。八旬万寿秘藏碗底掐丝珐琅勾莲纹《万寿无疆》碗底刻“子孙永宝”字样,其中“宝”字,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将“王、八十万寿”的历史信息藏于其中,“王、八十”,清晰可见,最后一道弧线为万字的起笔,状如元宝。作品主要纹饰为万寿藤,又名缠枝莲,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有生生不息之意。在元、明、清三代非常盛行,被大量运用在陶瓷器、景泰蓝等工艺品上。作品设计四个开光,分别饰 “万寿无疆”四个镀金篆体字,呈圆形,寓意为团寿。万寿无疆出自《诗·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旧时用于祝贺帝王多寿的用语。
清宫档案记载,“万寿大宴上唯有乾隆一人使用全套景泰蓝碗、盘餐具,余者都用瓷器。”自此,这件掐丝珐琅勾莲纹《万寿无疆》碗几乎成了“乾隆”的标志。有“乾隆”处必有此器,有此器必为皇帝专用。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几处重要的皇家行宫,皆配制了此种餐器,作为帝王的“万寿无疆”的象征。万寿无疆碗作为顶级特制御用餐具,是乾隆万寿盛典上的最重要器物,堪称“碗中至尊”。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1141
  • Lot 1142
  • Lot 1143
  • Lot 1144
  • Lot 1145
  • Lot 1146
  • Lot 1147
  • Lot 1149
  • Lot 1150
  • Lot 1151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1,000,000
1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500,000 - 7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5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越秀区东湖路125号
电话: 020-87306608
邮编: 51010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