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顾颉刚 重要手稿27份
北京 北京时间
2020年10月16日 开拍
拍品描述
质地:镜片 水墨纸本
形式:尺寸不一
钤印:说明:本标的共计有
一、《孟姜女故事的歌曲》甲集弁言,12页。
二、《南宋亡国之始末》,152页。
三、《四库总目提要》辩伪语目,7页。
四、《郑公孙夏如晋奔丧》,27页。
五、《帝的问题》,104页。
六、《三皇道君》,6页。
七、《楚辞》,15页。
八、《战争之频繁与猛烈》,2页。
九、《四库全书纂修考序》,30页。
十、《礼经考》,18页。
十一、《五记杨惠之塑像》,9页。
十二、《四记杨惠之塑像》,12页。
十三、《路史》,2页。
十四、《左传之研究》,5页。
十五、《论闽中文化》,4页。
十六、《题敦煌千佛洞壁画留真》,1页。
十七、《工商业之发达》,1页。
十八、《大风集序》,10页。
十九、《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周刊》第十集,第一一八期。
二十、《潜夫论中的五德系统》,1本。
二十一、《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1本。
二十二、《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年报序》,9页。
二十三、《韩子》,2页。
二十四、《北京大学汉文书目续编序》,1页。
二十五、《震宗报十周年纪念号题辞》,1页。
二十六、《楚》,29页。
二十七、《史记封禅书》,22页。
展览:顾颉刚先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祖上曾被康熙皇帝誉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故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广读经典,对史书尤为铭心。他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国学门,师从胡适先生,因受到梁启超、章太炎的思想启发,产生了批评的精神,又并受胡适、钱玄同研究方法的影响,奠定了对古史怀疑的精神,建立了辨古的研究方法。他最初留校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亦曾在商务印刷馆编译所专任编辑;二十年代初期,他提出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恰是一个背反”的观点,并集结古史论辩文章,主持编印《古史辨》论文集,大胆疑古,将矛头直指历代相传的“三皇五帝”观念系统,一时之间振聋发聩,引起学界激烈论战,一举成名,曾先后受聘于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厦大国学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系、燕京大学。建国后还曾整理《尚书》,并在毛主席、周总理嘱托下主持二十四史标点工作。傅斯年曾言道:“史学的中央题目,就是你这‘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你在这个学问中的地位,便恰如牛顿之在力学,达尔文之在生物学”,给予了顾颉刚极高的评价。

(一)古史文存类
古史研究是顾颉刚学术研究中最核心的部份,而“古史辨伪”则是他在史学界和社会中影响最大的学说。《古史辨》部份的文稿分别与顾颉刚的两个重要学术论点相对应,其一是顾氏前期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其二是后期的“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古书辨伪部份”的文稿主要是对《左传》的研究法及相关的抄稿、对《诗经》的研究抄稿。“史实研究”则包括对从两汉到宋的历史之查考。
一、古史辨
1,《帝的问题》,104页。
2,《路史第一卷》,2页。
3,《潜夫论》中的五德系统,1本。
4,《史记封禅书》,22页。
5,《三皇道君》,6页。
二、古书真伪、内容和著作时间考订
6,《四库总目提要》辩伪语目,7页。
7,《左传之研究》,5页。
8,《楚》,29页。
9,《楚辞》,15页。
10,《礼经考》,18页。
11,《韩子》,2页。
三、史实研究
12,《论闽中文化》,4页。
13,《工商业之发达》,1页。
14,《战争之频繁与猛烈》,2页。
15,《南宋亡国之始末》,一批。
(二)民俗学文存类
顾颉刚对地方歌谣、戏曲、民间传说的演变等问题的研究,开始很早,并伴随一生,同时这部份的研究也开启了顾颉刚对古史研究的方法论。顾颉刚主要的研究范畴有吴歌、孟姜女的故事及神道与社会的研究,他倡导将民间歌谣、戏剧、故事、风俗、宗教和传统经史之学置于同等地位进行研究,对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是顾颉刚在民俗学方面树立的一块丰碑。
1,《孟姜女故事的歌曲》甲集弁言,12页。
2,《郑公孙夏如晋奔丧》,27页。
(三)宝树园文存类
“宝树园”是顾氏在苏州的宅邸,“宝树园文存”之名见于顾颉刚全集,是顾氏后人为其辑录的发表于各处之文章。这部份文稿原文写作的时间跨度约从1918年至1937年,写录时间则约在1934~1935年之后。其内容包括学术、教育、边疆与民族、文化、政治几类,能反映顾氏一生不同阶段的学术方向与思想。
1,《震宗报十周年纪念号题辞》,1页。
2,《北京大学汉文书目续编序》,1页。
3,《大风集序》,10页。
4,《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1本。
5,《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年报序》,9页。
6,《四记杨惠之塑像》,12页。
7,《五记杨惠之塑像》,9页。
8,《题敦煌千佛洞壁画留真》,1页。
9,《四库全书纂修考》序,1页。
10,《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周刊》第十集,第一一八期。
此批为现存的顾颉刚文稿,大体计有二十七种。贯穿这位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半生的学术生涯,涉及许多重要的史学著作,难能可贵。
顾颉刚平生学问以古史考辨为主,在民俗学领域亦颇有建树,这批文稿正关乎他的研究核心。文稿可分古史文存、民俗学文存、宝树园文存三大类。在古史辩中,一册《“帝”的问题》特为重要,在本此露面之手稿中,分为《“帝”的问题》《诗经中所见之帝》《尚书中所见之帝》《周礼中所见之帝》四章,结合经典古史文存,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极具学术价值,又最能显示顾颉刚学术研究之长处。《“帝”的问题》是为对三皇五帝等相关概念的考证,也是相关他古史“层累形成”观的基础研究资料。
民俗学研究是顾颉刚的兴趣,带有浓重的个体性,但是也因此他能在此领域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去挖掘材料和看待问题。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正是他在方法论上的一个极大建设。而对民间乐歌的收集亦源自他上学时长期泡戏园子的经验。文稿中的《孟姜女故事的歌曲》甲集弁言等正是此类研究的相关总结。
宝树园是顾颉刚先祖花园之名,亦是女儿为其编辑的全集别册之名,其中多收各类序言文章。如《震宗报十周年纪念号题辞》《北京大学汉文书目续编序》《大风集序》《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年报序》《四记杨惠之塑像》《五记杨惠之塑像》《题敦煌千佛洞壁画留真》《四库全书纂修考》《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周刊等都是顾氏著名的序言。
阅读这批文稿,能够体会到一个历史学家在学术上的用心。在人浮于事的此世,能够再次唤起人们对真实的学问之向往,这也是西泠用心推出这批文稿的景愿。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1,000,000
1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200,000 - 1,8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2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越秀区东湖路125号
邮编: 51010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