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云冈石窟
北京 北京时间
2019年12月01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 33×22cm 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编?1951-1957年17函33册是拍品为1951京都大学文科学研究所刊行的1930-40年代佛教遗迹调查的大型豪华影像图鉴《云冈石窟: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窟院的考古调查报告》。凡17函33册,其中正编16函32册、续补卷1函1册。内收拍摄于1938-45年间珂罗版高清晰照片1500余页,拓片、插图、地图200余枚,日文和英文文字介绍则达2000页以上。每册收录1个窟的影像,小窟则多个洞窟汇合为1卷。《云冈石窟》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及其团队实地调查摄影的丰硕成果。自1938-45年间,他们前后7次赴云冈作连续性学术调查,然后又用了7年时间整理编写报告,方于1951年开始陆续出版。之后被公认为是中国乃至亚洲古代文化遗产中最为高质量的重要文献,曾获日本最高学术奖“学士院恩赐奖”。凝固着云冈大佛80年前慈颜微笑的煌煌影像集成——夜读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云冈石窟》漫笔司马立心不管从田野调查的水平,抑或是从影像记录的历史价值而言,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51年起陆续推出的33卷煌煌巨著——《云冈石窟: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窟院的考古调查报告》,都是一座至今也令人敬畏而又难以逾越的学术高山。尽管在从首次调查摄影起已经逝去约80年的今天,我们有了更多的财力物力,掌握了与以往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的现代调查测绘和数码摄影技术,但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即云冈石窟的一尊尊佛像,已经因风雨侵蚀的自然性老化以及盗取、战乱人为性损毁而崩落甚至消失,再也无法捕捉到昔日的面容。而80年前石窟的庄严宝相和大佛的微笑,都凝固定格在了这部仅仅印制200部的《云冈石窟》里。《云冈石窟》是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及其学术团队实地调查和摄影的成果。而在此之前,东京大学建筑史学者伊东忠太博士却在中国进行古建筑调查时,无意中闯进了淹没在萋萋茅草中的云冈,首次确认了因为“无古碑碣足供考证”故知者寥寥的这座北魏佛教艺术宝库的存在。他先后发表了《云冈旅行记》、《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北清建筑调查报告》等文,对云冈石窟艺术的渊源和雕像来源作了详细的介绍,也让外界知道了云冈石窟的所在。1918年后,日本学者木下杢太郎、关野贞、常盘大定等学者也相继考察云冈,从佛教美术的角度发表了学术报告。摄影师羽馆易、山本讃七郎、山本明父子等亦奔赴大同,捕捉大佛的身影。然而,调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实测最细、拍照最多和成果最丰者,则应属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团队的调查。在日军占领大同仅半年多后的1938年4月至6月,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就率领摄影师羽馆易、拓工徐立信、技师北野正男等人,开始了对第5、6窟为期2个月的首次调查。翌年,学术团队扩展至8人,每年的工作期间也延长到3至6个月。至1944年为止,这样的调查共达7次,总工作量长达1年以上。学术调查的记录形式,包括拓片、照相、绘图和文字4项内容。拓片由来自北平的熟练技师徐立信担任,主要对象是拓制洞窟局部的浅浮雕和碑刻、铭记等内容;实测图由北野正男等人负责,采用考古绘图中的正投影原理,来记录洞窟的空间、立面以及局部雕刻的内容,包括洞窑的平剖面图、纵剖面图、壁面正视图和窟顶仰视图等。文字记录则是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这两位学者的任务,分作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以文字将图版、实测图、拓片各项联系起来描述洞窟。相对之下,由摄影师羽馆易负责的洞窟照相最难。因为照相记录要全部利用自然光,由全景至细节逐次分解表现洞窟和石佛的面貌,既要整体上突出主题,画面清晰,反映了古迹的原状,又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为此,他们一直将拍照至于最重的位置上。摄影用的脚手架装了又拆,拆了又装,有时整天都举着反射光线用的镜子。据长广敏雄《云冈日记——战争时期的佛教石窟调查》记载,因为他们的调查方针是“要求彻底地将石窟细部拍照下来,这样的摄影,照明就成了问题。”而“整个石窟群中,摄影师比较容易拍照的是5、6窟,9、10窟,13窟各石窟。其中除第6窟外,其余各窟均可以采用外部射入窟内的光线,比较方便。而第6窟,不仅前面密接的阁楼遮挡了阳光,洞窟内因巨大的塔柱又加深了一层阴影。用火炬光照明也只能勉勉强强地确认到佛像的样子。摄影师羽馆本来是个神经敏锐的人,做事绝不半途而废,毫无艺术家的风度,而是个彻彻底底的技术者。当时的云冈没有任何电源,旧式的摄影闪光照明在巨大的石窟内是毫无用处的。幸好最后总结出用镜子来反射太阳光线,给窟内照明的方式。”因为用于把阳光反射进洞窟的镜子要很大,所以调查队便向大同的理发店购买了许多理发用的大镜子。另据长广敏雄称,开始拍摄时,“由2个助手负责操纵大大小小的镜子,当羽馆易从取景器看到被照亮的第6窟的巨佛、菩萨的姿态时,突然大吃一惊,原来佛、菩萨被千年来积存的尘土包裹着,尘土有五六厘米厚。”因此,“在调查的第1年,羽馆摄影师只能拍摄浑身裹着数厘米厚灰尘的第6窟的诸佛、诸菩萨。因为扫除需要相当的准备工作。这是个很大的教训,于是制定了从第2年开始,至少在脚手架上先对拍照的景物及其四周用扫帚清扫的方针。但光是这些就很麻烦,扫下的灰尘像烟雾一样在窟内漂浮,平息下来还需要大约1周的时间。这些时间的花费全在预料之外,摄影天数自然要延长。”到了1945年,因为中日战事的结束,尚未完结的调查也只好暂告终结。云冈调查的最大功绩,是拍摄了5000枚以上的感光玻璃板底片,还有3000枚以上的拓片、实则图和插图。从告别云冈7年后的1951年开始,由16卷32册组成的实地调查摄影的成果《云冈石窟》陆续面世。每卷分为2册,其中本文之册为文字解说、测绘图和拓片,图版之册全为高清晰的照片。全书收录了珂罗版高清晰照片1500余页,拓片、插图、地图200余枚,日文和英文文字介绍则达2000页以上。1975年,作为单行本还补刊了《云冈石窟续补--第十八洞实测图》之卷。原来,这部分图纸等材料在1944年撤回北京时丢失,1957年被郭沫若发现后完璧归还。在《云冈石窟》各卷之中,对每一洞窟的记录,均以文字、绘图、拓片和照片4种手段综合进行。文字侧重于全景式地抽象地描述洞窟的全貌,绘图则显示洞窟的结构与布局,拓片侧重与洞窟和佛像局部细节即局部浅浮雕、碑刻、铭记的神似,而照片则真实地再现了实际的面貌,有利于实物的辨识。图版之册收录的1500余枚照片,均主体突出,层次分明,纤毫毕现地反映了洞窟的实况。对每窟的情景表现,均由全貌到中景再到细节逐步展开。如对第5窟南壁的摄影记录,就先是南壁的全貌,次为明窗两侧,再次为窟门两侧、明窗与窟门中间西部等等。而且,其画面的角度尽可能与被摄对象保持平衡和垂直,以使照片能与实物情景一致。在文字论述中,编著者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还就云冈石窟的开凿、昙曜和云冈石窟的关系、云冈图像学、云冈的西方样式、云冈装饰纹样、云冈佛传故事、云冈石窟谱系等,作了开创性的阐述。他们认为云冈艺术的源头,包含了西方外来与中国传统两个方面,而北魏平城佛教文化艺术是带有浓郁中亚(此指新疆)色彩的凉州风格的再现。尽管云冈石窟的西方样式具有多元性,明显受到西域诸地石雕、泥塑、壁画等等的影响,但其早期雕刻所显示出的是犍陀罗风格、中印度风格和中亚风格,因而中亚各地的寺院与云冈石窟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相对而言,中国传统在石窟中,则主要表现在动物雕刻、仿木构建筑雕刻等方面,石窟造像明显存在着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概而言之,《云冈石窟》的论述之精辟,摄影之逼真,拓本之写实,绘图之详细,一直影响至今。终身研究云冈石窟的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就将其评价为“迄五十年代中期总结云冈研究的巨作”。而美国学者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亦认为,“日本研究中国的考古学家在那个时代最好的成果,应该是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合编的云冈石窟的大报告。” 80年后的今天,水野清一教授、长广敏雄教授、羽馆易摄影师已相继作古。然而,他们却用虔诚的佛心和辛勤的劳作,将云冈大佛80年前的慈颜微笑,凝固定格在皇皇巨著《云冈石窟》之中。那庄严清净的法相,那宁静祥和的慈颜,那静寂端严的慈悲,那善心无限的笑意,不再因风雨侵蚀而剥落,不再因战争和文革的炮火轰击而崩毁,也不再因煤尘飞舞而变色。虽属一瞬,却已永恒!这就是隐蕴于《云冈石窟》中的云冈石窟的魅力。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20,000 50,000 8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20,000 - 25,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2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19号
邮编: 100052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