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9-10世纪 释迦牟尼立像
广东 北京时间
2019年11月28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 高40.5cm 创作年代 9-10世纪 南亚
合金铜 单体浇铸

南海碧涛现佛光
西藏自治区书画艺术研究院喜玛拉雅艺术中心主任/刘锴
本件拍品是一件青铜质释迦佛像,尺寸达四十一公分。佛像为立姿,左臂上伸,左手屈中二指作三宝印;右手下垂作与愿印。佛面容方正,双目微垂,五官刻画立体,尤其鼻准与双眉线条硬朗,下唇唇珠饱满,使得佛像神情庄严坚定。佛头顶满布右旋螺发,每个发圈有着极强的立体感,头后有圆形头光,造型简洁。佛通身披右袒式袈裟,柔和贴体,体现袈裟材质轻薄;袈裟一角持于左手,袍边双合顺手臂垂至脚踝;佛身几乎不见有任何的饰物,平滑顺畅,有如流水般清净,随肌肉的起伏跃动。佛像跣双足,平立于双层仰覆莲瓣之上,莲瓣上小下大,呈交错对生式样,造型宽扁如桃,上有双卵形刻线,瓣尖微微上翘;莲台为正圆形,上缘有细密连珠装饰。从艺术特征来看,这件佛像有着比较明显的受印度笈多和帕拉式样影响的痕迹,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特色,是九至十世纪印度化的南海群岛佛教造像。
佛教在公元前五世纪从印度兴起,在印度本土经过数次的起落,无论是王朝强大时的主动输出,还是兵连祸结时避难的僧团,都使得佛教向印度以外的区域不断传播。佛教文化的传播有南北两线,北方越过中亚、喜马拉雅山到达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而南方则经过印度东部和南端达到中南半岛、斯里兰卡和马来半岛,在这里创造出灿烂无比的佛教文明和艺术。
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东南亚地区是亚洲的一个特殊而重要区域,历史上曾有难以胜数的邦国和势力先后出现于此,创造出璀璨的文明。这些文明有着各自丰富的内涵和特色,但是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佛教文明一样,它们也发展出了独特的造像艺术,这件大型合金铜佛立像就是一件有着马来群岛风格的佛像作品。
马来群岛今属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之一。其中较大的岛屿是东部的爪哇及西部的苏门答腊,以及东北部的加里曼丹岛(婆罗洲),由于其位于中亚、印度和中国海上贸易的交通要冲,所以从公元前后起其与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就非常繁荣。早期群岛上的统治者大多是信仰婆罗门教的印度移民。三至四世纪后更是受到印度派拉瓦王朝和笈多王朝的强烈影响,各王国上层通行印度梵语,考古发现的这一时期遗存敕令石碑上还刻有笈多风格的造像。此时南海诸岛并无统一政权出现,大小邦国不可详数,由于时代久远历史记载也相当缺乏。五世纪初,罽宾(今克什米尔)小乘说一切有部高僧求那跋摩途径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来到南海较大的阇婆国,为国王说佛法,国王及王母均受皈依;求那跋摩还为阇婆王献策退敌,咒禁除病,国王和臣民对其大为信服,以至于举国皆受佛戒,成为阇婆国教,这是南海诸岛国中大规模信奉佛教之始。阇婆对佛教的引入,对南海地区其他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开启了佛教传播的先河。
七世纪末期,控制着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强国——扶南国崩溃解体,马来群岛中的苏门答腊岛巨港取而代之成为海上交通霸权的控制者,此地的宗教文化实力随着财富积聚而迅速扩张,兴起了一个新的王朝室利佛逝,这是东南亚历史上最为重要和强盛的国家之一。“室利”为梵文“吉祥”之义,“佛逝”是其都城名称,位于今天印度尼西亚巨港一带。公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室利佛逝的势力范围扩展到马来半岛,形成一个海岛帝国。室利佛逝有着浓厚的佛教信仰,但是与阇婆信仰小乘教派不同,八世纪以后大乘佛教与密教已经兴起,这个时期大量的大乘佛教和密教造像出现在爪哇,并逐渐开始形成南海本土风格;但是总体而言,无论是教法还是佛教艺术都还受印度的强烈影响,例如有记载八世纪初印度那烂陀寺高僧般查巴那曾率众僧渡海,将瑜伽行派教法传入室利佛逝。在佛教影响之余,室利佛逝的宗教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它继承了马来传统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由高山和深海这二元组成,这二者也是社会和人生运转的力量所在,这些力量既能赐予成就,也可以对一切进行无情的毁灭,如火山既是肥沃土壤的来源,又是致命熔岩的产生之地;大海既是赐予丰厚鱼群的神明,也是吞噬航船的魔鬼……所以室利佛逝之王自称山岳之王、海岛之王,在敬奉佛教的同时,也崇拜所谓的“海水之魂”。
在室利佛逝的控制之下,马来群岛形成了多个属国,其中中爪哇在八世纪中期出现了一个名为夏连特拉的王朝。有说法此王朝的统治者是来自衰落的扶南王室,也有说是其来自南印度的羯陵伽。夏连特拉将中爪哇原来信奉湿婆教的散查亚王国控制,改信为大乘密教金刚乘。在夏连特拉时期,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古代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婆罗浮屠,这是可以代表爪哇乃至东南亚宗教艺术的顶峰之作。婆罗浮屠是一座完整金刚乘曼荼罗坛城的形式,共分九层,内三层为圆形,正中是一座覆钵式大塔,围绕以七十二座舍利塔;外六层为正方形,台阶和栏杆装饰以各种浮雕。在婆罗浮屠的舍利塔、壁龛等处,塑有上千尊坐佛,以密教五方佛的形态和方位布置,这些佛像造型雄浑健硕,袈裟轻薄贴体,是典型的继承了印度笈多佛教艺术风格的作品,这种风格特色,在此件铜立像上也有同样的体现。
笈多王朝是印度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被称之为印度黄金时期。笈多王朝版图横跨南亚次大陆北部,影响范围遍及亚洲。在这一时期,印度的无论在宗教、哲学还是在科技、艺术、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其他时期难以企及的进步和成就。因为宗教宽容和自由,印度教、耆那教和大乘佛教都在这一时期盛行并壮大,著名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就是在笈多时期开始修建。
笈多时期奠定了印度、南亚次大陆以及东南亚佛教造像艺术的基调和根本风貌。以马图腊地区为制作中心的笈多式样佛像,尊崇着完全不同于犍陀罗的希腊式样,更贴近印度本土古典审美,造型手法更为内敛,偏重完美的理想化比例而非写实,对神性的体现更为东方。笈多风格一个容易识别的突出特征是轻薄甚至难以分辨的衣饰,通常被称为“湿衣佛像”,指佛像身上的僧衣如入水后贴身般轻薄,衣纹常见有两种式样,一种是平行U字形衣纹,如水中层层荡开的波纹;另一种则是主体完全不见衣纹,如同裸形,仅仅在领口、袍角和腰部以流畅的线条表达僧衣的存在,正如同这件金铜立像之上所见的式样。笈多王国有两个造像中心,分别是偏东北部的秣菟罗和偏西部的萨尔那特。这种衣纹不明显,通体光滑的造像式样就是来自于萨尔那特地区的影响。
中古时期,印度北部最强大的笈多王朝被俗称白匈奴的野蛮的嚈哒人所覆灭,随后进入了混乱的分裂时期。期间虽然有曾为玄奘大师召开无遮大会的戒日王短暂的统一,但真正的盛世还是姗姗才来。公元750年左右,西孟加拉小邦的瞿波罗一世称王,经过其子孙几代的争战杀伐,终于将东中部印度统一为强大的帕拉王朝。而笈多王朝所创造的宗教艺术式样帕拉王朝继承,并广泛的传播到了亚洲其他的地区,包括遥远的马来群岛。
“帕拉”之名源于其每任国王名字都以Pala结尾,在梵语和普拉克里特语里,“帕拉”(Pala)的意思是“守护者”,这个王朝的数任国王都是虔诚的佛教金刚乘信徒。帕拉王朝时期,它北面德干高原上的拉施特拉库塔王朝和西部的普罗谛诃罗王朝都笃信印度教,佛教的僧侣大多逃往帕拉控制的地区寻求庇护。帕拉的历任国王虽然对各种宗教都兼容并蓄,但对佛教格外情有独钟,在帕拉王朝最伟大的君主达摩帕拉、提婆帕拉父子的支持下,帕拉境内复兴和新建了众多的佛教金刚乘寺院和道场,其中以比哈尔地区最为集中。比哈尔地区圣地云集,菩提迦耶的大金刚座、玄奘曾学习的名刹那烂陀寺、阿底峡主持过的超戒寺和欧丹塔普里寺最为出名。这些寺院不仅仅是当时金刚乘最高的理论和修行道场,更是喜玛拉雅地区乃至当时整个佛教界的圣地,曾经保藏着无数珍稀的经典和精美的佛像。
帕拉时期的造像有着鲜明的风格,相当容易识别。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是其规整、简洁的莲瓣造型,虽然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传播也有数种变化,但是总体是扁平、硬朗的味道。这件佛立像的莲座,就是非常典型的帕拉式样。
在历史上,极其强大的帕拉王朝不但直接影响了邻近的中南半岛,还不断把它的宗教文化输出到东南亚最外围的群岛国家,例如上述夏连特拉王朝控制的中爪哇地区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因为夏连特拉王朝的统治者一直与帕拉王朝有着持续和密切的来往,尤其是公元八九世纪时期,这在考古上有着很多证据。这时期是夏连特拉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它们反客为主控制了室利佛逝,成为群岛的统治者,爪哇出土的坤洛碑刻曾记录一位名为萨摩罗格罗维罗的夏连特拉王,他有一位名为多罗(度母)的妃子——很明显这是一个印度化的名字——有的学者曾考证此妃子是帕拉王朝著名的达玛帕拉王的女儿。在帕拉王朝势力的影响下,多罗的儿子婆罗普特罗也继承到了夏连特拉的王位,他曾派人到印度帕拉王朝核心地区的那烂陀寺捐建了一座寺院,这时正值德瓦帕拉王统治时期,德瓦帕拉王特别赐予数座村庄给婆罗普特罗。毫无疑问在这种密切的关系之下,帕拉的宗教艺术肯定会随着政治文化的交流深入影响海岛。
从考古和艺术史的研究上,也可以找到东南亚印度化的诸多证据。以印度尼西亚为例,现在遗留较早的是佛像是七世纪左右,出土于苏拉威西岛的青铜造像。佛像与此尊拍品同为立像袒右肩形式,头顶饰螺髻形象,但其衣纹以细腻的阴线双线雕刻,以窄面表示向下凹进,宽面表示向上凸起的衣纹,与秣菟罗风格相似;而另一尊出土于苏门答腊岛的八世纪造像的衣纹风格与本尊更为接近——通体几乎无衣纹装饰,腰间系有线刻的“绳纹”,都属于典型的笈多王朝萨尔那特造像风格之孑遗。
东南亚中古造像作为欧美多年来的关注热点,在国际各大博物馆以及著名私人藏家多有收藏。举例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稍加对比,有一尊小型立像(博物馆编号39017)形制与此拍品较为接近,目前被定为爪哇岛公元九世纪上半叶作品,不过博物馆此像无底座,工艺和保存状况也较差。另有一件九世纪晚期爪哇风格大日如来坐像,无论袈裟、螺发形态和莲瓣形状都与此拍品可为参考。以细部装饰风格来看,大都会所藏爪哇九世纪晚期青铜梵天像和爪哇九至十世纪银质坐姿金刚萨埵像的莲瓣形态与此拍品也有相似承接的关系。
另外,从公私所藏中古爪哇造像来比对,虽然可以找到与此拍品不少相似之特征,但其特殊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最为显著的不同之处有如下几点:一是此像下颌较方,不像常见的爪哇造像偏尖圆的造型;二是鼻准为直线,而不是通常的弧形(见伦敦Theresa McCullough藏爪哇立像);再者,此像身材线条胸部健硕,肩宽膀阔,与通常的爪哇风格佛像较为柔美的体型有所区别。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风格差别,是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1865-1874为国内重要藏家旧藏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2,000,000
50,000
5,000,000
100,000
10,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20,000,000
1,000,000
100,000,000
20,000,000 50,000,000 80,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200,000 - 2,0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2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71号东方文德广场A栋写字楼24楼全层
邮编: 51018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