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何海霞(1908-1998) 华山图
北京 北京时间
2023年07月04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76×45cm 29 7/8×17 6/8in 约3.1平尺
设色纸本 立轴
创作年代:1994年
录文:滋此登极峰看玉女莲花孰好,归来想此路觉苍龙犁沟犹平。余曾得觉华山形象逼真之尽矣。
款识:甲戌春二月写奉希同同志赐正。八十六叟何海霞。
钤印:何瀛(白文)、海霞(朱文)
上款人:”希同同志“为陈希同,原北京市领导。
备注:作品由上款人家属提供。
何海霞的创作大约可以通过其所处地理位置分为三个时期。他少年与青年时代主要生活在北京,先于中国画学研究会研究、临摹古代绘画,后在1935年拜于大风堂门下。在张大千身边,何海霞深度学习了他老师的书风与画风。一段时期里,许多署名张大千的作品皆由何海霞起笔,画至四五成或六七成再由张大千修饰、调整而成。
时局变动、师徒分离。在1950年春,何海霞怀着一颗失落与忐忑的心来到长安,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客居生活。多亏赵望云和石鲁的帮助,何海霞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在这里,何海霞接受了革命艺术理论的注入,并积极实现长安画派的艺术创作主张,他深入山川,深入生活,使自己及时地跟上时代步伐。虽然某些主张对他的创作造成束缚,但正是经历了长安画派时期的锻造,才使何海霞晚期的作品彻底脱离了旧文人画遁世隐逸、清高孤傲的情绪,而迸发出昂扬、热烈、积极向上的情怀。
1976年,何海霞从西安调回故乡北京,后赴中国画研究院任职。在八九十年代,何海霞迎来最意气风发的一段时光。他的艺术生命衰年勃发,进入了创作的成就鼎盛期。在这个时期,他的绘面也逐渐进入“画自己"的自由境界,其作品注重色彩气韵的呈现与表达,追求正大的时代气象,以青绿山水获得了中国美术界的盛赞。
此幅《华山图》创作于1994年,是其晚年画风新变后的杰出作品。华山是是促使何海霞创造出个人风格的重要景观。1956年,何海霞随美协的画家去华山写生,第二天在东峰看日出,随着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不由得心潮澎湃。“突然,我想起清代革新派大画家石涛的话:‘此道见地透脱,只需放笔直扫,千岩万壑,纵目一览,望之若惊雷奔电,屯屯自起,荆关耶?董巨耶?倪黄耶?沈赵耶?谁与安名?对!与大自然为伍,用我家法。”何海霞在华山之行时得到启示。基于对自己深厚传统功底的信心,他决心用我家法彰显时代新意,再度以雄心壮志直面新中国画的挑战。
何海霞一生八上华山,所作华山更是屈指难记。他笔下的华山多为平头,变幻莫测,气象万千,巍然屹立,雄姿英发。而青绿华山,为其晚年所独创,如他本人所说:
“我的衰年变法,在绘画领域开掘并完善我的艺术语言。这样,我找到了突破口。后来再画华山,我就在颜色使用上有了新的方式,用大青绿金碧山水来表现华山的精神气质。虽然这都是用中国传统画法来塑造,但我的山水更强调线,强化轮廓,强调结构。这与大千先生不太讲究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
此《华山图》即以青绿法描绘了华山绝顶的壮丽景象,其山势峻峭,壁立千仞,山峰直冲云霄的态势,有长安画派之气魄。而笔墨雄健浑厚,笔法多样,深得大千真传。石清石绿层层罩染于山体,使画面色彩雄浑苍劲的同时又保留笔墨之精到。山体背后也略施泼彩,以示层层远山。整体气象磅礴,华山形象逼真之极。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00,000 - 2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宝瑞盈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镇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4035
电话: 010-65671178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