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钱维城(1720-1772) 仿元四家山水卷
广东 北京时间
2023年06月04日 开拍
拍品描述
手卷 水墨纸本 1768年
钤印:钱维城印、稼轩、修竹吾庐
藏印:海阳王洪春澥珍藏金石书画印、春澥持赠、吴班侯收藏金石书画印、砚香过眼、兰坡经眼、金传声
款识:一、大痴老人为云林作长卷,自云凡十二年而成,凡遇胜地或风日晴和,意有所会,辄命笔挥洒,意尽则止。古人之不轻下笔,如此工部所谓:“十日一水五日一石,能事不受促迫者也。”丙戌冬,直次无事,则以素纸随意作横卷数笔,积至今春乃足成之,心手生疏,迟久无益,念大痴言,弥增愧矣。时乾隆戊子三月望前一日,茶山维城。
二、麓台司农有仿元四家长卷。数年前曾于金沙司农处见之。此作初意亦欲仿四家,而笔意庞杂,遂无一是,姑以成之。经年未忍毁弃,聊尔存之,不足当识者一剧也。茶山又识。
尺寸:32×515 cm. 约14.8平尺
说明:1.德林、王洪、金传声、吴班侯递藏。
德林(清),字君直,号砚香、心僧,满洲正黄旗人。嘉庆二十五(1820)年进士,官河南知府,盐运使,工画山水、竹石,善隶书,精鉴赏。
王洪(清),字春澥。广东潮州人。清咸丰六年(1856年)举人,曾任广东高要县教谕。富收藏,以精审见称。名画家王显诏祖父。
金传声(清),字兰坡,浙江嘉兴人。清同光间著名收藏家,所藏多明清书画。
吴班侯(民国),长洲人,收藏书画甚丰。
2.北京文物公司旧藏。
3.本卷保留乾隆时期原装裱工。
集元精粹,独成心画
—钱维城《仿元四家山水卷》赏析
《清史稿·名臣列传》所载钱维城,出身世家,政绩显赫,文采风流,其书画品格亦不俗。钱氏初从族祖母陈书学作折枝花果。后学山水,经董邦达指点,融通古今,遂成名手。因受宸赏供奉内廷,为乾隆年间颇具名望的词臣画家,与张宗苍、方薰等人并称“画中十哲”。曾随高宗于木兰围场狩猎,帝以神枪猎虎,命维城绘图刻石纪事,帝大悦。《石渠宝笈》收录钱维城书画一百六十余幅,《御制诗集》亦收录众多题钱氏画诗,可谓简在帝心。
清初画坛主张传承宋元,致力摹古,且不落笔墨意趣。钱维城不外如是。其山水远师“元四家”,近学清初“四王”,并能取其神髓加以融通,风貌自成。除家学渊源,钱氏还时常参与宫廷书画鉴赏活动,得睹古画真貌,获益良多,故而对摹古深有体会。
《仿元四家山水卷》即钱维城集元精粹而独成心画的代表。此卷绘江岸风景,峰峦冈阜,时绵延时突起,陂陀沙渚,时逶迤时浩渺,更显雾霭浮动,水光寂静。山石之间,近树沉雄,远树含烟,林木交柯,掩映自如。间或有屋宇静立,茅舍隐现,可幽读可闲居,令人顿生卧游之念。通卷以水墨写之,含蓄蕴藉,气度中和。笔法松秀不失圆润,墨色疏淡不减浑厚,宁静深邃不落天真意趣,大似宋元高格,极显功力。虽为手卷,然写以平远法,构图井然,画意尤甚,观之尤有咫尺千里之感。
作为钱氏摹古之作,此卷在笔墨技法、取景布图、气韵意境等方面亦多有可考之源,即山石勾皴,长披麻皴枯湿浑成,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然天成,此法便是承自黄子久笔意;近水处部分山石凹处的解索皴和牛毛皴,用笔屈曲,疏密相宜,极富节奏感,尽显王叔明笔法;远处山石勾勒则偶有倪云林折带皴之笔,枯毫干墨,虚灵秀峭;山石晕染沉郁厚重,向背分明,又有吴仲圭之风。山体两侧以淡墨润点和渴笔深墨两层点就,苍茫华滋,山石苔点则参以带尖头的笔法作直点、斜点和破笔点,生动多变,足见对子久、仲圭的双重吸纳之深。
卷中峭石迭嶂,忽起奇峰巨壁的布景方式,即通子久法;树木萧森处溪山回曲的贯气之道,亦有仲圭意;卷尾处以平石矮坡作结,使其远景渺茫之法,则共参吴黄二家法。山石之外,水域空灵,旷达清远,颇有黄公望“有意无意,若淡若疏”之境界,而其整体风格的萧散超逸,又暗合黄倪之道。元四家画风鲜明,各具特色,钱维城能集四家之长而不显突兀,于驳杂沉淀后蕴出疏简浑厚之气,足见其对元四家理解之深刻。
钱氏曾有诗云:“十年一第犹蹉跎,独将心事托豪素。”绘画于其而言,是传情达意之径,是寄托幽思的之地。此即是神髓所在,对“元四家”在技法层面的传承与融合,精神层面的神交与互动,才有了这样一纸托付心事的画作。固此卷既是闲情之作,以示古人之韵,又是寄情之物,以表心中丘壑。
钱维城擅书,且“宗磐工书,书法东坡。”即以苏轼笔墨痕为法,以正楷馆阁体为佳,落纸苍润,秀骨天成。卷首卷中两段题跋,不但笔精墨妙,气韵生动,还与画面、画意完全契合,同时亦是其对所见所行的思考与总结。不难看出,此卷虽融合各派所长,但更为推祟黄公望,卷首题跋亦表明子久为云林作《江山览胜图卷》的画论对钱氏绘画心境之影响,且又反映在此卷经年累月的叠加积淀中。卷中题跋表明麓台司农王原祁有仿元四家长卷,钱氏数年前曾于金沙司农于敏中处见之。因一睹佳作,受益良多。秦祖永于《桐阴论画》中论钱维城:“笔意亦临摹仿麓台,邱壑幽深,树石灵秀,颇臻妙境。”
此卷中略带棱角的石形、双勾少皴的树干,及中锋含蓄的细笔、淡墨勾皴的线条,皆有王原祁的笔意特征和清初“四王”的流派风格。王原祁《仿元四家山水卷》曾出版于《悦目:中国晚期书画》一书之中,然仿效次序与本卷不尽相同,即麓台卷以子久风格为始,中段辅以云林画意及叔明墨韵,最后以仲圭画风作结。可见钱维城应是取其临古思想,以意创造,而非全然临之。如此来看,题跋中钱氏自谦之语亦不能掩盖其凭己心法,融通古今,以笔墨集大成之事。
值得注意的是,此卷作品与香港苏富比2019年春拍的钱维城《仿元四家山水卷》皆脱胎于王麓台本,尺寸相仿,年份相近。但就笔墨而言,苏富比卷淡墨渲染更多,类似米家的横向苔点更加密集;而本卷的皴法颇多,渲染相对减少,笔墨浓淡变化更加鲜明,竖向苔点仅结构处强调,并不繁复。然二者的人物、舟船、归雁等点景物像,位置布局和造型结构则完全不同,可见虽稿本相同,钱氏亦不拘泥于分毫不差,随心写意之态更盛。
此外,二者的题跋多有不同,尤其是涉及到的绘制时长和递藏轨迹。两卷皆于丙戌(1766年)冬始绘,时钱维城时任刑部左侍郎、浙江学政,公务繁忙,只能于闲时举笔。苏富比卷在绘制翌年(1767年)便赠予其三弟钱维乔,后在嘉道时期由徽商汪理斋收藏,后为瓶麓斋杨庆麟珍藏,其婿邵松年将此著录于《澄兰堂古缘萃录》内。杨振甫在同治癸酉(1873年)觅得王原祁《仿元四家山水图卷》,视之为参照本。杨氏仙游后,苏富比卷与王原祁卷同归邵松年。而本卷则完成于两年之后(1768年),应为持赠钱维乔后的自留本,费时两年,精心绘制。此作嘉道年间由盐运使德林宝藏,之后由潮州鉴藏家王洪所有,清同光间被著名收藏家金传声庋藏,民国时则被长洲吴班侯纳入怀中。后由文物商店释出,收藏有序,脉络清晰。由此推断,苏富比卷与本卷,自创作伊始便是完全独立的两张作品,之后境遇各不相同。
清初尚古风潮下,摹、仿、临古之作品不胜枚举,然多为一作中融合一二大家之法,或取册页,一页一家,独立呈现。如此作中将四家众长共冶一炉者,尤为少见,于钱氏而言亦为罕有。此卷融摹古师今、参为己用为一体而独成心画,笔墨精道,引人入胜。此外流传可考,递藏可靠,装潢精美,兼具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10,000,000
100,000
20,000,000
2,000,000 5,000,000 8,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3,200,000 - 3,8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3,2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越秀区东湖路125号
电话: 020-87306608
邮编: 51010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