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张照(1691-1745) 书法册页
广东 北京时间
2022年09月23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27×31.5cm×24?约0.77平尺(每开)
册页二十四开?水墨绢本?
钤印:手种梅花二十树、得天、得天(二次)、得天、江花几梦、张·照、张照之印、太史氏
藏印:陈浩之印、紫澜、景·柱、汪氏由敦、臣正恩、周氏谦亭、靖亭
款识:一、东坡在黄州日,书九歌、九辨,刻在郁冈斋,九歌世无拓本也,当其责授团使时,道眼未正,雄气未除,观其“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句,可见正与灵均一鼻孔出气,故其书九歌,如在潇湘九疑间,听哀猿于云上,妙处非可摹刻也。
二、米海岳诗帖。照。
三、海岳《天马赋》昭垂千古,曾于郁冈斋见之,未暇临摹。丙寅初冬灯下偶一背临,工拙勿论也。张照临并记。
四、东坡绝句用米襄阳笔意书之。
五、临朱子书。张照。
说明:1.“陈浩之印、紫澜”或为陈浩之印。陈浩,字紫澜,号未斋,室名生香书屋,故自称“生香老人”,直隶昌平(今河北昌平)人。出身贫寒,苦学成才,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少詹事。工书法,得苏轼墨妙。
2.汪由敦(1692-1758),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又号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雍正二年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累官至吏部尚书。老诚敏慎,在职勤劳。由敦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兼工书法。著有《松泉集》。
3.封面及底为缂丝。
羲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
—张照书法册页赏析
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天瓶居士,上海松江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十九岁进士,雍正十一年(1733)迁刑部尚书。雍正十三年(1735),因在贵州平定苗乱不力,而被夺职入狱。乾隆七年(1742)再次出任刑部尚书,卒于乾隆十年(1745)。身后谥曰“文敏”。著有《天瓶斋书画题跋》《得天居士集》等。
作为历经康、雍、乾三朝的重要文臣,其政治才能被杰出的书法造诣掩盖,张照成为清代初期最重要的宫廷书家之一。在张离世三十四年后,乾隆作诗称赞其书法:“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羲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昨。精神贯注深,非人所可学。”乾隆将张照书法与前代大家米芾、董其昌比较,认为有过之无不及,甚至推许为王羲之之后的一流书家。虽有溢美,但可见张照书法当时的地位之高。
从元末明初开始,来自华亭松江的书家影响力日渐重要,尤其能获得皇权的青睐。如明初二沈(沈度、沈粲)直接成为台阁体的样板,而晚明董其昌的书法风格在清初获得朝野认可,离不开来自江南的文官书家对最高统治者的影响,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高士奇、沈荃、孙岳颁、王鸿绪与张照,王、沈、张均为松江人。康熙十六年,清宫内设立南书房,从翰林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作为清帝的文学侍从,负责撰拟谕诏,进而参与国策,类似后来的机要秘书。上述诸人均先后入值南书房,成为帝王的亲信重臣。
在书画方面,高士奇、沈荃、王鸿绪均为董其昌的拥趸,服膺董氏书画理论与实践,且皆精于书法,高、王同时还以鉴藏闻名。作为晚辈的张照与三家都有姻亲关系,过从甚密。其母王氏乃王鸿绪侄女,其妻高祥为高士奇孙女,高氏及继室马氏殁后,三娶沈荃孙女沈兰为妻。从张照本人的学书经历看,他曾跟从王鸿绪学习董其昌书法,年幼时即到高士奇家观览收藏,高孙女带来的陪嫁中也有包括董其昌法书在内的多件书画巨迹,而沈荃过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张照虽然没有机会见到沈荃本人,但从其子沈宗叙、宗敬兄弟处仍有机会见到沈遗留的书法。董其昌所开创的晚明松江派书法风格,正是这样通过沈荃、高士奇、王鸿绪等人,一路传承至张照。
和前辈一样,张照重视临摹前人法帖,通过董其昌上追晋唐,其临写对象主要集中于二王、颜真卿、米芾、苏轼等名家,功力深厚,气魄雄浑。其传世作品中临古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不少被作为范本,保存于清宫内府,乾隆曾刻张氏书法为《钦定天瓶斋法帖》。另张婿孔继涑刊刻的《玉虹楼法帖》也收录了张照的诸多书作。
此《张照临古册页》,就是来自民间的一件张氏学古之作。共计十二开,绢本,未署年月。末页有清代鉴藏印数枚:“陈浩之印”、“紫澜”、“景柱”连珠印、“汪氏由敦”、“臣正恩”、“周氏谦亭”、“靖亭”。可知曾经清初陈浩、汪由敦等收藏或经眼。陈浩字紫澜,号未斋,室名生香书屋,直隶昌平人。雍正二年进士,官少詹事。汪由敦(1692-1758),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又号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雍正二年进士,改庶吉士。累官至吏部尚书。著有《松泉集》。二人活动时间均与张照相近。
张照在此册页中以临写为主兼及创作,书写了多段内容,分述如下:
(1)临苏轼《九歌》四章,后有张照记云:
东坡在黄州日,书《九歌》、《九辨》,《九辩》刻在《郁冈斋》,《九歌》世无拓本也,当其责授团使时,道眼未正,雄气未除,观其“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句,可见正与灵均一鼻孔出气,故其书《九歌》,如在潇湘九疑间,听哀猿于云上,妙处非可摹刻也。
苏轼行书屈原《九歌》,与《九辩》同书于黄州,真迹已佚。文嘉《钤山堂书画记》、张丑《法书名画见闻表》、汪砢玉《珊瑚网》、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佩文斋书画谱》等均有著录,原有刘沔、倪渊、项元汴等宋、明人跋,明代曾为严嵩、项元汴藏,项藏时已仅存前四章,据《玉虹楼法帖》卷六所收张照另一件临本后的题跋,可知此《九歌》原作当时正藏于张处。
(2)节临米芾《评纸帖》。后张照记云:
老来作书有骨格,不专秀丽,浑然天成,人尠有识,往往多以不逮少小。
《评纸帖》为米芾评论纸张的书迹,真迹未存,明清间刻入多种丛帖,亦有伪赝墨迹,流传甚广。
(3)临米芾《弊居帖》、《天马赋》,后张氏题记云:
海岳《天马赋》昭垂千古,曾于《郁冈斋》见之,未暇临摹。丙寅初冬灯下偶一背临,工拙勿论也。张照临并记。
《弊居帖》又称《丹徒帖》,米芾书于崇宁元年,曾刻入明末清初的《快雪堂法书》等多种法帖,真迹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董其昌、沈荃均有临此帖的书迹传世。
传为米芾行书《天马赋》,未见真迹,明代王肯堂刻入《郁冈斋法帖》卷十,又有多本临仿墨迹传世。董其昌喜此书,平生数临,有大字亦有小字。张照深受董影响,亦多次临此帖,极为熟稔,据题记可知此册为背临。
(4)书苏轼绝句,后张题云:
东坡绝句,以米襄阳笔意书苏之。
诗为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诗三十首》中的“天汉台”。董其昌提倡学古,临帖不求形似,而其创作往往借拟某家的名义,对后世影响深远。张照作为董派传人,自然秉习了这种形式。《玉虹楼法帖》卷八刻入。
(5)临朱熹书。
落穷款“张照”。所临为朱熹在《潇湘图》卷后的题跋。此卷系南宋米友仁杰作,曾经陈彦廉、项元汴、吴廷、董其昌、安歧、清内府等递藏,《赵氏铁网珊瑚》,《墨缘汇观》等著录,卷后有南宋诸公29跋,今藏上海博物馆。其中朱熹有题跋两段,张照所临为第二段。朱熹不仅是著名理学家,其书法也自具一格,列南宋四家之一。然而后世学朱者不多,张照或曾亲见此画真迹,故能得以临写朱跋,也可见张氏临学的范围之广泛。《玉虹楼法帖》卷九收入。同样内容临作,苏州博物馆藏有一件立轴。
通过此套册页,可以反映张氏学习古人法书的用力之勤,用功之深,这正是他能成为清初一代名家的重要原因。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10,000,000
1,000,000
20,000,000
2,000,000 5,000,000 8,000,000
+

流拍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800,000 - 1,2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75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越秀区东湖路125号
邮编: 51010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