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闻一多(1899-1946) 印章
北京 北京时间
2022年09月12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H:3.2 cm.
材质:1940年刻
形制:石
『边 款』 应子翰兄托,为晋笏治是印,庚辰正月,一多。 『印 文』 石屏李晋笏字右侯号华绶之章 『出 版』 《百年翰迹》,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 哲学泰斗 冯友兰出生于1895年,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冯的父亲冯台异是晚清的进士,其家境优越,幼年的冯友兰由专人教学,旧学功底很扎实。冯友兰是在1912年读上海第二中学期间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上学期间所有课程都采用英文原著作教材,而耶芳斯的《逻辑学纲要》也被老师列为了必读书目,这本书算是冯友兰对哲学的启蒙读物,让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5年冯友兰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的哲学系,正式开始系统地研究哲学。后来冯友兰留校任教,后来1919年赴美留学。1928年至1952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曾任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代理校务会议主席、校务会议临时主席等。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在清华大学校园主干道西侧的青草坡上,有一座复制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体主看面朝向昆明所在的西南方向,正面刻有冯友兰先生撰写的碑文,背面镌入抗战期间参军学生之姓名,共计834人。一侧刻有西南联大校训,另一侧则为此次建碑所立的碑志。 1938年4月2日,南迁的清华、北大、南开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三校师生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旗帜,团结合作、弦歌不辍,不但维系了中华教育之命脉,也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正是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而建。 国事维艰、物质窘迫,联大教学和生活的环境异常艰苦。华罗庚一家居住在郊区一个牛圈的二楼,六年来一直过着与“牛”共舞的日子。闻一多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替人刻印挣钱。因为路途遥远,很多教授都要步行十几公里来校上课。周培源每天骑马的身影,则成了联大一景。 更大的问题来自于安全。日寇飞机经常来袭,“躲防空”成了人人都上的必修课。在连绵的烽火中,师生们依然坚持求索、不懈追求。伴随着空袭警报声,金岳霖在山坡上完成了他的代表作《论道》。一批开创性的著作和学术成果也纷纷在硝烟中问世,为联大赢得“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的称誉。 冯友兰先生在晚年回忆录《三松堂自序》中写道:“1946年上半年,三校忙于分家和准备北归的事,在有一次清华的校务会议上,梅贻琦说,我们在昆明呆了七八年,临走的时候总要留下一个纪念品吧。会上我就提议,留下一个有古典形式的纪念品。大家都说好,就推我筹备这件事情。我就筹备立一个完全合乎传统形式的纪念碑。严格地说,这座纪念碑并不是联大常委会正式决议建立的,而是作为在联大中的人为了纪念联大而建立的。碑文是我作的,碑文最后的铭词大部分用校歌的词句,可谓一稿二用。”“纪念碑按照传统的款式,署名‘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中国文学系教授闻一多篆额,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书丹’。碑的背面刻着从军的联大学生名单。联大决定于1946年五四纪念日结束,纪念碑也于是日揭幕。那一天上午,先开联大的会,全体师生集合,由我朗诵纪念碑碑文,然后到新校舍后面小山上为纪念碑揭幕。经历抗战八年的联大就此结束。” 在工字厅南苑的林木丛中,甲所和丙所之间的开阔地带上,还有另一块设立于1988年校庆时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碑额乃闻一多教授所篆之原迹。碑上所刻诗句,首字嵌联为“西南联大”。 当年西南联大的创建者中,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也不乏德高望重的师长,冯友兰属于后者。冯友兰在西南联大拓展了自 己的学术事业,也为西南联大的建设做出了历史的贡献。回顾冯友兰在西南联大的工作及其对创办西南联大的贡献,考察其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同样会带给人们启示与教益。 当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建长沙临时大学后 以常委会的形式组成伞校领导机构,由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担任常务委员主持校务,并组织多种专门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胡适受聘为文学院院长,冯友兰被推选为哲学心理教育学系教授会主席,并被聘为长沙临时大学图书设计委贝会丰任,课程委员会委员。西南联合大学仍然沿袭长沙临时大学的管理体制。
『边 款』 应子翰兄托,为晋笏治是印,庚辰正月,一多。 『印 文』 石屏李晋笏字右侯号华绶之章 『出 版』 《百年翰迹》,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 哲学泰斗 冯友兰出生于1895年,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冯的父亲冯台异是晚清的进士,其家境优越,幼年的冯友兰由专人教学,旧学功底很扎实。冯友兰是在1912年读上海第二中学期间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上学期间所有课程都采用英文原著作教材,而耶芳斯的《逻辑学纲要》也被老师列为了必读书目,这本书算是冯友兰对哲学的启蒙读物,让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5年冯友兰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的哲学系,正式开始系统地研究哲学。后来冯友兰留校任教,后来1919年赴美留学。1928年至1952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曾任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代理校务会议主席、校务会议临时主席等。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在清华大学校园主干道西侧的青草坡上,有一座复制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体主看面朝向昆明所在的西南方向,正面刻有冯友兰先生撰写的碑文,背面镌入抗战期间参军学生之姓名,共计834人。一侧刻有西南联大校训,另一侧则为此次建碑所立的碑志。 1938年4月2日,南迁的清华、北大、南开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三校师生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旗帜,团结合作、弦歌不辍,不但维系了中华教育之命脉,也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正是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而建。 国事维艰、物质窘迫,联大教学和生活的环境异常艰苦。华罗庚一家居住在郊区一个牛圈的二楼,六年来一直过着与“牛”共舞的日子。闻一多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替人刻印挣钱。因为路途遥远,很多教授都要步行十几公里来校上课。周培源每天骑马的身影,则成了联大一景。 更大的问题来自于安全。日寇飞机经常来袭,“躲防空”成了人人都上的必修课。在连绵的烽火中,师生们依然坚持求索、不懈追求。伴随着空袭警报声,金岳霖在山坡上完成了他的代表作《论道》。一批开创性的著作和学术成果也纷纷在硝烟中问世,为联大赢得“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的称誉。 冯友兰先生在晚年回忆录《三松堂自序》中写道:“1946年上半年,三校忙于分家和准备北归的事,在有一次清华的校务会议上,梅贻琦说,我们在昆明呆了七八年,临走的时候总要留下一个纪念品吧。会上我就提议,留下一个有古典形式的纪念品。大家都说好,就推我筹备这件事情。我就筹备立一个完全合乎传统形式的纪念碑。严格地说,这座纪念碑并不是联大常委会正式决议建立的,而是作为在联大中的人为了纪念联大而建立的。碑文是我作的,碑文最后的铭词大部分用校歌的词句,可谓一稿二用。”“纪念碑按照传统的款式,署名‘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中国文学系教授闻一多篆额,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书丹’。碑的背面刻着从军的联大学生名单。联大决定于1946年五四纪念日结束,纪念碑也于是日揭幕。那一天上午,先开联大的会,全体师生集合,由我朗诵纪念碑碑文,然后到新校舍后面小山上为纪念碑揭幕。经历抗战八年的联大就此结束。” 在工字厅南苑的林木丛中,甲所和丙所之间的开阔地带上,还有另一块设立于1988年校庆时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碑额乃闻一多教授所篆之原迹。碑上所刻诗句,首字嵌联为“西南联大”。 当年西南联大的创建者中,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也不乏德高望重的师长,冯友兰属于后者。冯友兰在西南联大拓展了自 己的学术事业,也为西南联大的建设做出了历史的贡献。回顾冯友兰在西南联大的工作及其对创办西南联大的贡献,考察其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同样会带给人们启示与教益。 当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建长沙临时大学后 以常委会的形式组成伞校领导机构,由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担任常务委员主持校务,并组织多种专门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胡适受聘为文学院院长,冯友兰被推选为哲学心理教育学系教授会主席,并被聘为长沙临时大学图书设计委贝会丰任,课程委员会委员。西南联合大学仍然沿袭长沙临时大学的管理体制。
《百年翰迹》,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5,000 - 8,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5,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中纺大厦8层
电话: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