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清代 斗彩绣墩
广东 北京时间
2021年12月12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H:16.5cmD:13cm
分类:瓷
绣墩呈鼓形,平顶圆润,线条自腹部收至胫部,底开一圆孔,整器端庄玲珑,古雅别致。釉面光洁度高,胎骨厚重细腻。通体斗彩装饰,顶一面、腹部四面菱花形开光,腹部为主题纹饰,以斗彩绘海棠形开光,内绘折枝莲纹,中心莲花除青花描边外,又以矾红描边,内平涂浅红色,每组开光间上绘折枝莲纹,下绘云纹连卷草纹。腹上下分别绘如意纹及简易莲瓣纹。此绣墩形体秀美,色彩丰富,描画工整。 斗彩折枝莲纹原是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追摹成窑的名品,此类装饰图案常见于罐上,是雍正仿成化的斗彩器,即是唐英《陶成记事碑》中称“仿成窑五彩器皿”者,为雍正皇帝一直追慕并发展创作的御窑佳器,经过改制的此类器物,较之成窑作品更为隽秀俊美,发色更趋清新淡雅。即清档所载的“五彩花白地罐”。之后,此纹样又改制在绣墩上。本拍品尺寸适中,更显隽秀俊美,整器发色清新淡雅,是难得一见的文房佳器。 绣墩又称坐墩,是中国传统家具凳具家族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圆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墩与凳同义。绣墩的历史非常悠久,唐代以前人们一般席地而坐,家具多为低型,唐以后起居方式改为垂足而坐,家具也随之变为高型,绣墩作为垂足而坐的一种家具形式也由此而产生了。到了唐代,受佛教莲台影响,唐代妇女坐具多作腰鼓式,称为“基台”或“荃蹄”。这些坐具在宫廷中使用,上覆盖绣帕一块,故又称“绣墩”。经宋代的沿袭,至明清,绣墩已成为一种坐具。为凳子中的佼佼者,不仅灵秀,而且富丽。 绣墩的美,在于其形制的独树一帜,国人向来崇尚平衡、方正的肃穆美,古典坐具秉承这一理念,通常表现为四平八稳,以“方”为其形。而绣墩却“背道而驰”,以一种独特的圆润形象出现,外形秀气、体型小巧,体现出了闺中少女的几分娇羞。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121
  • Lot 122
  • Lot 123
  • Lot 124
  • Lot 125
  • Lot 126
  • Lot 127
  • Lot 128
  • Lot 129
  • Lot 130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无 起拍价格:2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深圳市博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自贸区海景广场大厦905
电话: 0755-84301111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