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清乾隆 松石绿地洋彩填金福运齐天御制“古稀说”瓷板
北京 北京时间
2021年11月27日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高度58.5cm;宽度25cm
其它描述:来源:1.1940年代上海“聚珍斋”张仲英旧藏
2.1942年-1972年香港吴昆生旧藏
3.1974年至21世纪初张仲英之子收藏
记录:伦敦苏富比,1974年11月4日,编号167
参阅:1.《故宫经典—故宫玉器图典》,故宫出版社,2013年,页190-191,图152
2.《故宫经典—故宫屏风图典》,故宫出版社,2015年,页76-77,图27
【历史背景】
乾隆四十五年(1780),高宗皇帝七十正寿之庆,当时的工部尚书彭元瑞上呈一篇《古稀之九颂》的颂词,采唐朝诗人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之句,赞颂乾隆皇帝为“古稀天子”。高宗认为这句话“用意新而遣辞雅”,十分欣赏,为此他特意撰写《古稀说》,把自己看成是千古之中唯一年登古稀的英明君主。
此文中,弘历为自己歌功颂德,充满了洋洋得意的情绪,同时也相对客观的评定了自己一生的政绩。高宗一生,先后平定准噶尔,定回部,扫金川,靖台湾,降缅甸、安南,受廓尔喀降,平内地三叛等,享有十全老人之美誉。他历数三代以下帝王年逾七十者,只有汉武帝、梁高祖、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和明太祖六人,其中前四帝不值一提,元世祖和明太祖为一代枭雄,然“礼、乐、政、刑,有未遑焉”。“值此古稀者”,惟见自己。而他“五世同堂”的盛况,更是“自古所未有”。得意之情,不能自掩。
【拍品描述】
瓷板一组六屏,每屏宽25厘米,高近2尺,总长达3米,尺幅恢弘壮观。施以吉翠松石绿釉为地,匀净厚润,色泽雅致,其上以金彩描绘迤逦祥云,遍布全体,犹如皇帝御用笺纸一般,富丽堂皇。祥云之上阴刻《御制古稀说》诗文,并填以金彩,笔法稳健,古拙沉雄,流露出凝练苍朴的金石趣味。全器装饰华丽而不失文雅,金彩诗纹在松石绿釉的衬托下愈显璀璨辉煌,色彩搭配精致,文字布局规整,体例考究,皇家气息浓厚,是一件尊贵的乾隆时期宫廷陈设大器。
《御制古稀说》全文共653字,此套瓷板共339字,依其文中内容可知,此套瓷板原为十二屏,现存的六屏,分别为第一、四、五、六、九、十屏。
以现存六屏的布局体例可知,制作者非常讲究“顶格”,例如:第三屏以“天”字、“祖”字顶格。第四屏以“上天”二字,第二行“天”字,第四行“天”字,第五行“祖”字顶格等等。
《古稀说》全文收录于《清高宗御制文二集》卷之六《说》目中(附图1),此书在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亦有收录。
【档案资料及其他相关御制器物】
为志七十寿辰,乾隆皇帝又下谕旨选青玉制“古稀天子之宝”玉玺(附图2),印面四周镌刻填金《古稀说》诗文,与“八征耄念之宝”玺共贮一紫檀木宝匣内,印匣外壁亦填金刻有《古稀说》和《八征耄念之宝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初九日,员外郎五德催长大达色来说,太监鄂鲁里交:碧玉古稀天子之寳一方(上贴本文五张)传?:着照干清宫现设敬天勤民之寳匣一样配匣盛装,先呈样,钦此。”于四十六年二月十六日将碧玉寳一方配得紫檀木罩盖匣盛装,匣盖上懋勤殿贴得御制诗本文,持进交太监鄂鲁里呈覧,奉?交懋勤殿照本文刻,钦此。”
值得注意的是,此件宝玺四周阴刻《古稀说》的行文格式与拍品体例一致,充分展现出清宫敬天法祖的等级观念和敬谨尊崇之心。拍品制作方式应与上述《清档》中记录相似,依据内府之规章,由内务府造办处出具图样,后交由御窑厂烧造而成。
《御制古稀说》不仅镌刻在印章之上,于玉册、铜器、书画、织绣、家具亦有出现。故宫博物院现藏有户部左侍郎金简于乾隆七十大寿所进献的嵌玉戗金古稀说桌屏(附图3)及清乾隆御制古稀说碧玉册(附图4)等足可见高宗皇帝对于此类古稀说作品之重视程度。朝廷上下倍亦加推崇,内府为之刊刻成书,流布社会,广为人知。乾隆皇帝更视之为重要礼物,赏赐臣下与藩属,例如《清高宗实录》有载:“乾隆四十九年,恩赏安南国王缎各一、纸笔墨砚各一。特赐国王《古稀说》,并御书“南交屏翰”四字”。
这些内容于《清档》中亦有记载,如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礼部右侍郎阿肃《进单》:“奴才阿肃跪进:……御制古稀说刻玉版一册……。”及乾隆四十六年七月十三日江苏巡抚闵鹗元《进单》:“恭进:……(交热河)制古稀说紫檀镶嵌炕挿屏成座……”。
另外,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九日九江关监督穆克登《进单》中记述:“(奴才)穆克登跪进:……(交热河)御制古稀说嵌瓷九屏风成座……”,为目前可查乾隆时期唯一一则瓷质《古稀说》清档记录(附图5)。另据黄清华先生考证:“此套瓷板尺幅颇为恢弘,如此之物,文气甚浓,其放置之所必为高宗皇帝颐养天年之地。紫禁城的后廷宫殿内房间面积一般不大,而摆设却不少,尤其墙体各类装饰繁多,而且诸类摆设暗含吉祥寓意,历朝更换甚少,若增换大型平面装饰,影响太大,而类似圆明园和热河行宫等处为皇帝修养怡情之地,室内摆设较皇宫自由、宽松。”参考此前九江关进贡档内容中称“嵌瓷屏风交热河”,可推断,此条档案或为拍品同类器之九江关进贡记录。
乾隆晚年这篇杰作,与此件瓷板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二者相得益彰。瓷板比例协调,尺幅恢弘,松石绿釉与金彩搭配得当,庄严肃穆亦有华丽之感,金色的御制文似跃然而出,光灿夺目,使整器饱具皇家特色。拍品是一件极难得的清宫陈设佳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这件乾隆朝御物珍品,至今虽仅存一半,然不失其珍,因其为当今之孤品,是清宫里关于《御制古稀说》的唯一瓷制品。它来源清晰可靠,流传有序。最初于1942年春现身上海,遂入大古玩商张仲英之手,同年由张氏转让给当时纺织大王吴昆生。1949年吴氏携之赴港定居,珍藏终身。后为张仲英之子购得,秘藏至今。
『予以今年登七袠,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盖予宿志有年,至八旬有六即归政而颐志于宁寿宫,其』。[为原第一屏]
『为得半而失半,然使予观其颂,洋洋自满遂以为诚,若此则不但失半又且失全,予何肯如是夫?由斯不自满歉然,若有所不足之意充之,以是为敬』。[为原第四屏]
『天之本,必益凛旦明毋敢或渝也。以是为法祖之规,必思继前烈而慎聪听也。以是勤民庶无始终之变耳,以是典学为实学,以』。[为原第五屏]
『是奋武非黩武,以是筹边非鉴空,以是制作非虚饰。若夫用人行政,旰食宵衣,孰不以是为慎修思永之枢机乎?如是而观,元瑞之九颂方且益深。予临深履薄之戒,则其』。[为原第六屏]
『佛者。即所谓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政刑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不足为法,而其时其政亦岂有若今日者哉?是诚古稀而已矣,夫
『上天所赐乎!天赐古稀于予,而予设弗以敬承之,弗励慎终如始之志,以竭力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古云:适百里者半九』。[为原第十屏]值此古稀者,非』。[为原第九屏]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601
  • Lot 602
  • Lot 603
  • Lot 604
  • Lot 605
  • Lot 606
  • Lot 607
  • Lot 608
  • Lot 610
  • Lot 611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100,000
10,000
300,000
20,000 50,000 8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3,500,000 - 5,5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3,5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大羿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弘燕山水文园东园7号楼1层A03
电话: 010-67300330
邮编: 10010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