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施本铭(b.1958) 2009年作 十八罗汉 (一组十八幅) 布面油画
北京 北京时间
2021年12月10日 开拍
拍品描述
作者:施本铭(b.1958)
尺寸:80×50cm×18
创作年代:2009年作
出版:施本铭绘画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p178-181。签名:本铭09
展览
施本铭艺术交流展,灿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1。
2009年11月9日,华北各地陆续遭遇了五十年以来最大降雪。位于山西省灵石县苏溪村西侧的资寿古寺,大雪于当日午后也如鹅絮一般,自天而降。气象预报在随后几日的播报中,其各种户外活动的相关指数显示如下:穿衣指数——寒冷;交通指数——恶劣;旅游指数——不宜;感冒指数——极易发;钓鱼指数——不宜;路况指数——恶劣。
其时,我正在资寿古寺的“三大士殿”内,全神贯注于闻名遐迩的明季“十八罗汉”像。身外凝着“五十年的寒气”,骨头被冻的一阵阵发凉。我因《漫游三晋》——“晋中行”之由,自大同转行于此,正为这十八罗汉而来。
寺内十八罗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历过一次空前浩劫,宁静的小寺因此跃然于浮世,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1993年岁末的一天,罗汉头像在一夜之间全部被盗,其后便被卖至海外。此案一发,致使十八罗汉身首异处达三余年。有人曾痛称此案为“罗汉受难记”,此语实不为过。所幸受尽磨难的罗汉头像,经过了数年国际走私传接后,由台商陈永泰先生四海搜寻网罗、并最终义赠而使其回归古寺,此举也成就了一段爱国护教之当代佳话。
佛教的造像有较为严格的仪轨,比如主佛、菩萨都较少变化。“十八罗汉”源于佛教传说,都是佛陀的弟子。狮子国僧人庆友所著《法住记》中记载了十六位阿罗汉,都有姓氏出处。这也是佛教寺庙中罗汉造像的主要依据。初期的罗汉像都表现十六位,至于怎样发展成为十八罗汉,历史上就有种种说法,也无制定必须遵循之仪轨。现实中,甚至也有被塑成几十、上百的,因为佛经中本来就提示,在大千世界中有数之不尽之佛、菩萨及阿罗汉,所谓十六位只是指佛陀身边的大罗汉而已。
从十六位变成十八位的时代,大致在唐宋间,但加出来的两位究竟是谁,历史传续中也有多种讼争,似乎也并未形成绝对定见。比如灵石资寿寺中的第十七、十八位罗汉,就被艺术家解读成“提茶”、“保洁”的童子,这种处理也很有独创,很有见地。长期以来,因为民间的做法比较杂、比较乱,到了清乾隆期,皇帝对此又作了专门的钦定,自此算是有了比较具体的十八罗汉造像定制。
此外,在众多的佛教造像中,罗汉造像的形象刻画也没有明确标准,相较于主佛与菩萨造像的严谨轨制,倒给罗汉这一造像艺术题材的创作,留下了自由想像与大胆发挥的空间。所以自古以来,罗汉的造像就多姿多彩,而罗汉堂也往往成为寺庙中一道亮丽风景。由于罗汉们夸张有趣的形态、多样迥异的性格,在民间逐步形成为最受大众青睐并喜闻乐见的佛教造像题材。在一千多年的佛教发展史中,佛教的造像可谓数之不尽,其中罗汉的造像更是精彩纷呈。
目前存世的罗汉造像,多集中于各地寺庙,有不少遗存,大众耳熟能详的如:五代贯休笔下的罗汉,杭州飞来峰的罗汉,济南灵岩寺的罗汉,平遥双林寺的罗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灵石资寿寺十八罗汉,无论从艺术价值到历史价值,在众多的罗汉造像中都绝不逊色。
佛陀生前虽并不提倡偶像崇拜,但在其故世之后,后人为便于教义的弘传也渐渐兴起造像之风,由此也派生出了佛教的造像艺术。比如手印、足印、法相等在其身后已逐而现世,后来更是形成蔚为壮观的健陀罗、马土腊以及芨多造像景观。这些发生在古代印度的早期造像风尚,均在日后影响到包括汉地在内的世界其他地方。
相传佛教初入西域,常有传教僧侣持佛像游行于街市,乡人过客见像如见生人,由心怖魂骇而至五体投地。足见彼时画像之逼真、之生动,更体现出造像在教义传播中之重要意义。其情其景,与西人圣徒至今所持之宗教习俗颇相类似。
根据连云港孔望山大型摩崖石刻佛教造像,四川麻浩崖施无畏手印佛坐像,彭山出土的佛像陶器坐等实物遗存,可以知道,佛教造像艺术早在敦煌与云岗石窟开凿之前的汉朝,就已于汉文化区域存在与流行,也可说为佛教日后在汉地的广泛传播与进一步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后在西域诸地以及我国新疆一带、河西走廊、云岗、龙门等丝绸之路所辐射的文化区域内广凿石窟,形成经、像并举的弘法之风,使佛法僧三宝迅疾遍布于广大汉地。这其中,造像之风的流行不能不说居功至伟。
造像艺术的产生,必然连带而产生自身之价值。简单说,材料、规模、人工、时间是显在的价值。比如资寿寺,寺内有明成化至清道光碑记十数通,其中数碑皆有记修葺寺庙用工用料事。记录详尽者,细到“某某人捐地基二尺,施银三两”,“某某商号捐石阶一丈,施银六两”,可谓不吝琐褥,曲尽其详。
除历史记录所显示的这种一目了然的建造成本外,尚有一种价值并不好估算,那就是艺术品所包含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意义。佛教的教化在人类生活中产生过遐弥深广的影响,其造像作为一种法身,在教义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扮演了太重要的角色。甚或在佛教昌盛的时代,家家都有佛龛,龛龛都有造像。即如行脚之人,都随身携带微型造像以乞福消灾、护佑平安。造像或者一件艺术作品的这种独特属性,怎能以工料成本核算?比如资寿寺十八罗汉经历了那样的浩劫而“完璧归赵”。其遭遇之惨烈,其结局之离奇,实在超乎于常人之想像。
有谁知道,同类情形在我们的家园内、曾经或还将发生多少次?谁又知道,过去或者将来有多少比资寿寺罗汉更珍贵、更可怜的“罗汉们”能够像他们一般安然回归?还有多少艺术珍品已经或将会被天灾人祸于有意无意之间损毁并破坏,而使我们能够施以援手去挽救、或察觉洞悉其未来之命运而及时加以防范?
一件艺术作品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里,叠加了不知多少这样、那样的不确定因素。我们常以“无价之宝”比喻、形容某件艺术作品的重要,即是指其在复杂的历史与社会内涵中,所透射出的此类意义与价值。
在时间的流逝中,一切皆能发生,也可能一切皆不发生。或许有一个生命自身的“密码”或叫“天数”,隐伏其中,无论贵贱、无论祸福,或此时、或彼时,“天数”将显,“天数”或显。
生命本身也好,世间之事也好,终将被打上时间的烙印,其价值也必将随时间之演绎而发生改变。所谓“命中注定”,或是戏言,然“时间之不确定性”,实则真理是也。时间成本不好估算,所以说“时间的代价是人生最昂贵的代价”。
资寿者,取天地之精气以资其寿。资寿寺十八罗汉造像,乃至寺内淳朴的建筑风格,及其紧凑又富变化的晋中宅院式格局,自明季重修,几无破坏,而又能数经劫难,欲火重生,以至延宕至今,或正得益于这“资寿”二字。寺中有明碑记修葺事,约言“修殿所取梁柱之木,出于寺内自生之柏,正所谓取自身之材以自资其寿,乡民阖里,立约为证”。通灵之语啊!
殿外的雪连续下了三天。彻骨的寒气不断逼进体内。心中的火被这古老的寺院、被这热辣辣的十八罗汉一次次燃起。画布干冷的紧似鼓面,油彩都凝缩成浆,笔刷必须用力推挤撮擦,才能将冷硬的油彩铺压于布上。笔刷摩擦画布的声音,铿铿作响。“三大士殿”内,众“罗汉”倚壁而坐,或静或动,有的谈理论道,有的凝心思索。空灵的梁庑之间隐约听到罗汉们侃侃而谈,笔刷与画布的撞击之声有如击缶伴音。“话”音才落,“鼓”点又起,时而舒缓,时而急遽,激昂未止,缠绵又来,层层叠叠,不绝于耳??????
我想到明季那位艺人也曾站在这里,身躯伟岸,有如圣者。不知他经历了怎样的严寒酷暑?那时,也许他正逢盛夏,酷暑难耐,以至于将大自然的热,幻化为心中的火,燃烧着自己,使手中每一位罗汉“魂兮归来”!并将这股火从每一尊罗汉“体内”推拥而出!我又仿佛是看到这位圣者,就在罗汉的背后。像是一轮太阳,正熊熊燃烧于玄暝的历史虚空之中!
不曾想,这神圣的火,竟点燃数百年后站在这里的我,使我即使经受着五十年不遇的严寒,也心火如炽,并能与远古的圣者共燃!假如这也是一种价值,这种价值又该怎样估算?空气像是被冻结起来,两脚已似冰冷的石头。我手中的笔刷舞动着,眼睛注视着一尊尊“可怜”的“罗汉”。
我喜爱罗汉们的样态,可怜罗汉们的“身世”,窃喜罗汉们的万幸。如果天道中真的有“自资其寿”之力,相信他们仍将平安穿越未来的历史长河!而我也期望能借这超然的“自资其寿”之力,使自己的艺术,也使《漫游三晋》活动本身,以及参与其中的每一位艺术家、每一位热情的工作者都能“自资其寿”,同时也能够共资其寿!
施本铭
2009.11.20脱稿于晋源康庄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8610
  • Lot 8611
  • Lot 8613
  • Lot 8614
  • Lot 8615
  • Lot 8616
  • Lot 8617
  • Lot 8618
  • Lot 8619
  • Lot 8620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
100
50
500
100
1,000
200
2,000
250
5,000
500
10,000
1,000
20,000
2,000
50,000
5,000
100,000
1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800,000 - 2,8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1,7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越秀区东湖路125号
电话:
邮编: 510100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