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全部
侧面
背面
底部
内部
局部细节
款识
破损处

其它要求

提交申请
关闭
尚扬 2008年作 董其昌计划 -17 布面油彩,丙烯
北京 北京时间
2021年05月21日 开拍
拍品描述
作者 尚扬(B.1942)
尺寸 128×496cm
创作年代 2008年作
签名:Shang 08
2003年,《董其昌计划》诞生,成为《大风景》的延伸。尚扬说,这个系列包含他的另一个思考:“中国当代艺术家大多在用西方化的观念和语言进行表达,这是一个需要改变的现象。”
《董其昌计划》这个系列延续了我90年代以来,对于人和环境的关注。画面并置的极不和谐的两个部分会让人联想到社会和心理,特别是隐喻这个社会已经坍塌的某些部分。取之于自然的鲜活生动的原貌,用摄影和复制的方式喷绘出的山林郁郁苍苍的生动图像,与另一半呈现出剥蚀、龟裂被粗暴干预的画面并置一处时,大自然原有图像的生动性减弱甚至消失了,这时,你就会发现破坏的力量更鲜活生动,更强有力,它其实就是今天的现实。
传统绘画方式与数码的新媒介的并置在《董其昌计划》系列中运用的更为清晰一些。将媒介的方式、视觉的方式转换成为画面内容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里,它不仅仅是一种运用于画面的媒材,而是已经成为画面所要言说的主题了。
这就是画面上意图行进的方向,在这里,应该能动地把握视觉语言材料直接成为思想。

为什么尚扬要将这批作品称为《董其昌计划》呢?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南宗”,还是“北宗”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都离不开对自然的描绘,都与“山水”这个永恒的母题密切维系。正是从题材的意义上讲,“山水”与“自然”在本质上是融为一体的。不过,从《董其昌计划》系列的趣味与格调上看,尚扬更倾心于笔墨闲淡、结构清疏、气韵雅致的“南宗”气质。显然,将作品命名为《董其昌计划》不仅与艺术家自身的文人气质相契合,也与作品的内在身份诉求息息相关。因此,在《董其昌计划》中,“董其昌”无非是一个标识,一个历史基点,并能赋予作品一种潜在的文化身份。但尚扬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回归传统,相反,其重点仍在于“计划”上。然而,“计划”之所以能显现,最终凭借的还是将自然观念化的方法。
在《董其昌计划》系列中,尚扬通过对自然的观念化,表达了一个当代艺术家对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自省与批判;借助于视觉的仪式化,艺术家完成了画面形式与个人图像系统的双重建构。同时,画面弥散出的闲淡、清疏、雅致的氛围,不仅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文人气质,也赋予了作品一种潜在的东方文化身份。
自然的观念化与视觉的仪式化—浅析尚扬的《董其昌计划》节选
-文/何桂彦

尚扬的艺术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着西方艺术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尚扬在这种情境下选择了表现主义的语言来表达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哲思以及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思考。从八十年代的“黄土”系列至九十年代的“大风景”系列,再到2002年以后的“董其昌计划”,尚扬从表达方式上逐渐去除了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排斥了主题性和真实性的表达,画中的空间透视和自然色彩渐渐不复存在,风景被提炼成简单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形与符号,再用一种新的艺术图式对各种视觉元素进行重构。“大风景”和“董其昌计划”是尚扬最具个人风格的系列,在一脉相承的两个系列中,他将抽象的语言与文人画的书写方式结合起来,用独创的当代风景样式来揭露现代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他说:“我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在作品中表达对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愈渐深刻的生存体验中,我已无法抛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一直努力赋予这种思考以独特的表达,因为这是我作为一个视觉艺术家存在的理由。”
尚扬从1991年开始创作“大风景”系列,“M地”属于“大风景”系列的一个分支,与“大风景”系列总体上的概念化和符号化的特征不同的是,“M地”系列保留了风景的写实性,是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的一个探索性的类别。此幅创作于2000年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八十年代的“黄土”系列,画中的山峦是以黄土高原为意象描绘出来的,山石坚硬厚实,表面凹凸不平,有明显的阴影效果,山石的纹理走向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尚扬在这里并没有过于重视形式语言,而是透过表面的形式来倾注对大自然的礼赞。
1997年以后的“E地风景”系列属于“大风景”系列的另一个分支,一直贯穿于尚扬后期的创作中。区别于早期的风景画,“E地风景”是非地标性的,完全符号化的,彻底摆脱了风景画的固有概念。这一系列的作品大部分都延续了“大风景”系列中标志性的“百衲布式山体拼贴结构”,但此幅创作于2006年的《E地风景-33》采取了更具实验性的画法。画面构造十分简约,山峦和天空以一条长曲线分割开,没有明显的明暗对比,天空以大片留白呈现,空无一物的背景亦有无限的联想空间,显示出文人山水画中“计白当黑”、“大象无形”、“虚实相生”的造型理念对尚扬的影响,虚空处虽无着墨,却是整体布局谋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缓的山峦底部也有不少留白之处,与天空相呼应。山峦顶部以淡色稍微设色,淡褐、蓝、灰色混溶在一起,结合丙烯透明稀薄的质地,有一种水墨晕染的笔意。整幅画言简意赅,意在形外,以水墨画的空间设置与笔意趣味革新了现代油画的视觉表现形式。
“董其昌计划”延续了“大风景”系列对自然的观念化表达,继续着尚扬对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的变迁所展开的诘问与反思,同时这一系列延伸出尚扬的另一个思考:“中国当代艺术家大多在用西方化的观念和语言进行表达,这是一个需要改变的现象。”尚扬在表现新时代的元素时,不再沉迷于西方化,他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图式符号与德国表现主义的造型语言结合起来,董其昌绘画中的心象风景与后现代的移植、并置、拼贴等方式有机融合,又不完全撇开对自然原景的依赖,用一种全新的当代图像语言颠覆了传统山水画的格局。《董其昌计划—17》创作于2008年,在此作中可以看出尚扬对经典山水画格式的借鉴与颠覆。画作尺幅巨大、构图饱满繁密,在章法、经营位置、意境等方面显然延续了大写意水墨画的传统。画面以黑褐色调为主,没有强烈的对比,但是色调层次丰富,笔触灵活多样,那些近似于墨笔皴擦的笔触和厚重颜料中的留白打破了平板、单调的布局,增加了起伏与疏密虚实的变化。尽管画中并没有清晰可辨的形象和细节,但仍然可以通过那些简单的几何形和流动的墨色感受到山峦叠嶂、飞瀑流泉等意象。尚扬运用了涂鸦式的自由书写的方式和波普式的剪切、拼贴手法,将所有的山水景观提炼成各种三角形、矩形、圆形等符号,再进行重新架构,与其说是再现风景,不如说画中风景是艺术家情绪的外化,是一种意象式的表达。

本场其它拍品

  • Lot 1935
  • Lot 1936
  • Lot 1938
  • Lot 1939
  • Lot 1940
  • Lot 1941
  • Lot 1942
  • Lot 1943
  • Lot 1944
  • Lot 1945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6,500,000 - 8,50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6,50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805室
电话: 8610 5925 0855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