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 郭沫若(1892~1978)、徐 迟(1914~1996)、袁水拍(1916~1982)等 有关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抗战后文献一批 照片一帧、画心四帧、油印本一帧 说明:此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现上海音乐学院)抗战胜利后有关复校、学生运动等资料一批,除欧阳予倩讲座预告外,均作于1945至1947年间,从中可见该校活跃的音乐、民主活动气息。 签名者包括郭沫若、袁水拍等民主人士,以及徐迟、德章、李志曙、魏鸣泉、谢静生、郑兴丽等众多音专师生。 具体包括: 1.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复校庆祝大会留念照片一帧,摄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2.1947年国立上海音专五四文艺晚会签名一帧,签名者有郭沫若、袁水拍、徐迟、韩德章、李志曙、魏鸣泉、周碧珍、王坪畴、龚琪、郑兴丽、刘琬、刘冰、刘克洵、李乃聪、俞瑞征、潘英锋、刁友兰、金希树、周馥荪、卢耀楣、沈光澣、等六十余位。 3.1947年6月11日组织营救周碧珍、谢明营救会到会全体签名一帧。“五二零”运动中,上海进步学生遭到镇压,其中上海音专的周碧珍、谢明于五月底被国民党逮捕。在校学生即组成营救会,此次参会并签名者有周碧珍母亲、罗忠镕、刘克洵、刘冰、杜梦山、龚琪、谢静生、张国灵、钱渖英、李乃聪、易家球、贺丽影、毕家善、陈福美、张利娟、王平畴、韩德章、刘琬、郑兴丽、俞瑞征等六十余位。 4.上海音专1947年6月3日《音专简报》第八期《介绍被捕同学专号》,油印,其中包括对于在“五二零”运动中被捕的进步学生周碧珍、谢明二人的介绍,并含向市长呈递的联合保证书以及本市其余各校在运动中的近况。另有关于本期《音专简报》的简介一帧,中间断裂。 5.学术讲座公告一帧,主讲人为欧阳予倩,题为《地方戏改革运动与新歌剧的建立》。 GUO MORUO, XU CHI, YUAN SHUIPAI, ET AL. MATERIALS ABOUT RE-OPENING OF NATIONAL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STUDENT MOVEMENT, ETC. One photo, four pieces of unmounted calligraphy and one mimeographic copy 14.5×9.5cm(照片) 106×78 cm(签名) 58×46 cm(签名) 106×76 cm(公告) RMB: 20,000-40,000 部分作者简介: 1. 郭沫若(1892~1978),本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14年赴日留学,毕业于九州岛帝国大学医学部。1937年归国参加抗战,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 2. 袁水拍(1916~1982),原名袁光楣,笔名马凡陀,江苏吴县人。1937年在香港参加文艺界抗敌协会,任候补理事、会刊编辑。后历任上海《新民报》《大公报》编辑,《人民日报》编辑、文艺组组长,中宣部文艺处处长,文化部艺术研究所负责人。中国文联第一、三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全国第三、四届人大代表。 3. 徐迟(1914~1996),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抗战爆发后,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中国作家》(英文版),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外国文学研究》主编。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奔赴前方采访,写出了许多战地通讯和特写。新时期,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徐迟在报告文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等,曾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2002年我国创立“徐迟报告文学奖”,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学会奖,专门用于关注和奖励中国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优秀作家作品。著有《二十岁人》《诗与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