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 梅葆琛(1925~2008)拍摄并旧藏 梅兰芳民国时期有关蓄须明志的珍贵相册及京剧行头十种 相册一册(含照片约四十四帧)、京剧行头十种 出版:《1894~1994怀念父亲梅兰芳》图版页P1、3、5,梅葆琛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 说明:此为梅兰芳四子梅葆琛旧藏梅兰芳民国时期影像一册及戏服十种,为梅兰芳及其传派遗珍。部分照片出版于梅葆琛编《1894~1994怀念父亲梅兰芳》。 其中,相册系由梅葆琛本人拍摄、整理、装帧、集册并题跋,涵盖梅兰芳从1940年抗战时蓄须明志到1947年筹办李世芳罹难义演七年间珍贵留影共约44帧,含在港梅氏全家福、夫妇合照、在沪生活照、和李世芳师徒合演剧照以及李世芳罹难义演剧照等。 梅兰芳和梅剧团所使用的戏装共10种,附原装戏服箱1只。具体有:(一)戏服六套:1.状元登科、官吏婚典及喜庆团圆场合时生角使用的大红色男帔一件;2.饰演悲剧性格或命运悲苦女性角色时旦角穿著的象牙白色素淡女帔一件(附内搭下摆);3.扮演平民家庭女子或少女时旦角使用的女用蓝褶子一件;4.扮演刘备等角色时生角套在箭衣外,作为行路外罩服装的鎏金蓝马褂一件;5.绣龙面宫衣(下半部分)一件;6.扮演青年才俊或潇洒人物时,生角穿著的白蟒一件。(二)盔头四种:1.江湖侠客等武生角色所使用的绣花缀绒硬胎罗帽二顶;2.祝英台、柳梦梅等小生角色所用绣花翠缎文生巾一种;3.武旦所使用的女额子一顶。 梅兰芳相册内有七帧照片被梅葆玖作为图版页插图,出版于1994年他撰写的著作《1894~1994怀念父亲梅兰芳》(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具体有“珍珠港事变后返沪,摄于上海”“父亲教我拉二胡”“父亲与李世芳合演《金山寺》、《断桥》,在后台摄”“《生死恨》(逃出尼姑庵)”“在后台摄(霸王别姬)”“在后台摄(汾河湾)”“在开演前安静地培养情绪,等待即将到来的出台演出(贵妃醉酒)”。涵盖“赴香港演出后全家居留避祸”、“珍珠港事变后返沪罢演蓄须明志”、“抗战胜利后上海复出”、“与弟子李世芳同台演出”、“李世芳罹难后为其家人举行救济义演”和“梅兰芳福芝芳夫妇合影”各场景。相中人分别为梅兰芳、福芝芳、梅葆琛、梅绍武、梅葆玖、梅葆玥、李世芳、杨盛春、程砚秋、俞振飞、杨宝森、李玉茹、言慧珠,剧照所涉及剧目则有《金山寺》、《断桥》、《弓砚缘》、《汾河湾》、《生死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八五花洞》、《四郎探母》。 相册前半段记录梅兰芳1938年初携家眷和剧团演职员再赴香港演出,居留在港以避战端。珍珠港事件后香港沦陷,梅兰芳蓄须明志息影以示拒为日伪登台。1942年夏返沪便闭门谢客直至抗战胜利才重新登台。李世芳是当时新晋旦角演员,有“小梅兰芳”之称,梅兰芳在齐如山的推荐下收其为徒。而后李世芳被选为“童伶主席”和“四小名旦”之首。相册后半段捕捉的是梅兰芳、李世芳师徒于1946年底为筹措李氏回家路费,同台合作《金山寺》、《断桥》两折的舞台场面。不想数日后他所乘坐航班在青岛失事,机毁人亡。为救济李世芳生活无著的家眷,梅兰芳便邀请程砚秋、俞振飞等举行义演筹款。 MEI BAOCHEN PRECIOUS PHOTOGRAPHS OF MEI LANFA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AND COSTUMES AND PROPS OF PEKING OPERA One photo album (about forty-four pieces) and ten kinds of costumes and props Illustrated: 1894-1994 in Memory of Father Mei Lanfang, pl. 1, 3, & 5, China Society Press, 1994 RMB: 40,000-60,000 鉴藏者简介: 梅葆琛(1925~2008),抗战时曾用名梅绍肆,梅兰芳四子,江苏泰州人,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土木系和上海震旦大学理工学院。未从事戏曲工作,曾担任北京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并参与中国军事博物馆的设计。业余爱好胡琴,先从王少卿学习,后向徐兰沅先生请教,曾在业余演出中伴奏梅派剧目,为梅兰芳提琴吊嗓。著有《怀念父亲梅兰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