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5 大理.铜释迦说法像 KINGDOM OF DALI A BRONZE FIGURE OF SAKYAMUNI 高:21cm RMB: 400,000-600,000 大理国(927至1253年)佛教发展,融合佛、菩萨信仰,及藏传佛教,源自东印度帕拉传统,包括阿嵯耶观音备得信众景仰,又称为「云南福星」,深植大理宗教文化,为其特色。昆明云南省博物馆藏大理国鎏金铜制金刚杵、金刚橛,可相证当时亦有藏式佛典,见 Albert Lutz 编,《Der Goldschatz der Drei Pagoden》,苏黎世,1991年,页218-21,编号77-81。大理佛教神祇涵盖慈悲像及愤怒像,造像风格受西藏、中国影响,阿嵯耶观音之形像则见邻近国占婆(现越南)艺术之风,可前溯至南印、印度尼西亚传统。 这尊精美非凡的阿弥陀佛造像在五方佛中代表西方,手施上品上生印,是禅定印的一种,食指拇指相连,显示阿弥陀佛禅定冥想极乐净土的最上级。五方佛是南诏/大理国崇信的密宗阿咤力教的重要造像,佛像穿戴首饰,是云南地区造像的独特风格,在中原佛造像上很少见到。 本尊大理国阿弥陀佛像,螺发硕大,排列整齐。肉髻凸起平缓自然,隆起如馒头状,发髻正中有闪闪发光的髻珠。可见于多数大理佛造像,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二尊坐佛,出自彭楷栋旧藏,刊于《金铜佛造像特展图录》,台北,1987年,页184-5,图版88、89:宝珠象征佛乃转轮圣王。眉线圆弧优美,与鼻梁相连,鼻准挺拔,鼻翼宽阔。眼睑平滑,双眼微睁如杏仁状。嘴巴小巧,唇线优美,嘴角微陷,流露笑意,呈现出大理造像独有的特点。下颌饱满,两颐丰盈圆润,呈富态之相。整个面相具有鲜明的白族人的面容特征,同时又将佛陀的慈祥和庄严融入其中,这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经典呈现。阿弥陀佛双腿一上一下,仅露出右足,跏趺端坐。佛陀身躯挺拔,肩宽腰圆,胸部饱满厚实,体态比例协调。双臂修长,匀称有力,双手于腹前结上品上生印。身着裹右肩式袈裟。衣纹自然流畅,胸前、左臂以及双腿衣纹层层迭迭,如行云流水,呈现出袈裟轻柔的质感,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本像衣袍样式符合大理佛造像传统,和常见的披于左肩,右肩裸露的装态不同,衣沿覆盖右脚踝,一如彭楷栋旧藏阿弥陀佛像,胸前衣褶优雅垂坠,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同上,页185,图版89;克里夫兰博物馆藏大理阿弥陀佛像,衣着亦类同,纪年1043年,大理盛明二年。袈裟及面相相同者亦可见故宫博物院藏十一世纪铜鎏金阿弥陀佛造像。 本尊造像在鎏金之上依稀保留着朱砂漆,这种鎏金之上髹漆常见于大理造像,如圣地亚哥博物馆藏阿嵯耶观音,乃为大理王段正兴(在位1147-1172年)而造。同类可见上海博物馆藏大理释迦牟尼佛坐像。 参阅图一:上海博物馆藏。 参阅图二:2020年12月11日 ? 巴黎苏富比:亚洲艺术专场Lot 28成交价2,674,500 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