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4 潘天寿(1897~1971) 长年大利图 设色纸本 画心 1961年作 款识:1.长年。雷婆头峰寿。钤印:潘天寿(白) 2.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道荔枝来。道误,系是字也。此杜牧之华清宫诗也。意不在荔枝,实荔枝诗最佳者。一九六一年黄梅开候。寿者。钤印:大颐寿者(朱) 说明:委托人直接得自潘天寿浙美同事。 附余任天为林干良作山水、陆抑非题诗堂合轴一件。 林乾良(1932~ ),号印迷,福建福州人,工书法、篆刻,西泠印社社员,与钱大礼等有“西泠五老”之称。 本件潘天寿1961年盛年所作《长年大利图》,坐拥双题,为其所绘罕见荔枝题材,而本件横式长卷的构图更是市场仅见。画中阿寿不仅以行草长题荔枝诗,更以篆书题写“长年”,在其一贯的霸悍、奇崛之外,潘天寿另开新貌,将寓意“大利”“长年”的荔枝、松枝生动刻画,吉祥之意跃然纸上。 正如其师吴昌硕所言“食金石力,养草木心”,《长年大利图》中潘天寿笔法虽多取用汉隶、魏碑意味,但其内在重拙大、重野趣的朴茂浑厚之气,却均从所见之风物引发而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潘天寿的思想与艺术面貌,在经历了前期的准备与转换后,迈入了最为巅峰的成熟阶段。此时期,潘天寿认为“中国画需要加强写生”“要到生活中去写生”,并着重强调“神”“形”“情”三者在写生画作中的递进关系。 作画当年(1961),潘天寿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出席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会议时,提出“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并于会上展示了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学方案的成果,得到了同类院校的回应。全国性的国画系分科教学局面自此开始。 在上述治艺理念的影响下,潘天寿并重各类绘画形式。1960年,潘天寿即绘有《荔枝图》小品。相较之下,本件《长年大利图》尺幅更大、笔触更为爽利、构图更见新意,正是潘天寿风物写生中兼备神 、形、情的特殊佳作。 画中,潘天寿凭借独特的左图右书构图,拓展了画面的横势,使得荔枝在见八大、缶翁意趣之外,更具自身“强其骨”的审美偏好。在经营左侧枝干时,潘天寿几乎全以方折笔法写就,苍劲老辣。处理右侧荔枝时,则折中见圆,温润有增,墨色下的浅淡洋红略带含蓄,却不失“绛衣朱裳红锦包”的热烈。 仅以此画之美好寓意,遥寄即刻新年之佳愿。 PAN TIANSHOU FIGUR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unmounted Dated 1961 Provenance: The client acquired the lot froom Pan Tianshou's colleague in Zhejiang Academy of Fine Ars. 尺寸:131.5× 31.5cm 附件尺寸:44.5×32cm×2 RMB: 1,800,000-3,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