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青铜降龙罗汉像
香港 北京时间
11月26日 上午10点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高75cm
铭款:信士马洋同妻余氏铸造
来源:台北私人旧藏,2003年入藏(传)
展览:《Footsteps of The Buddha》,纽约苏富比,2013年9月3-23日,图录图版9号
此尊罗汉梵相,姿态生动,左手持钵,钵中蟠龙栩栩如生,右手举起,指尖轻捻龙珠,似在与龙嬉戏。其身着印度式袈裟,袒露的右肩及圆腹,青筋的刻画如火焰状,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感。这些特征显示他是南提米多罗,汉传佛教称为「降龙罗汉」。罗汉坐像青铜制,尺寸硕大,铸造风格生动特异而古意盎然,具有早期铜造像的特征。是中国佛教艺术中的一个独特范例,展现了当时工匠对于形象和细节的精湛工艺。
阿罗汉是一位圆满的众生,是佛陀的弟子,虽然已经证悟,但选择留在世间,推迟涅盘,以帮助一切众生。作为佛陀的亲传弟子、信徒;供养阿罗汉,以获得福德。此尊雕塑背面的铭文「信士马洋同妻余氏铸造」,推测可能出自寺庙供奉的一套。
降龙罗汉于汉传佛教史中,见于十八罗汉。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十六罗汉典出初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该经详述了十六罗汉受释迦佛嘱托,在释迦佛涅盘之后弥勒佛出世之前,护持正法,饶益有情,与施主作真福田,接下来便是弥勒下生净土世界。此后罗汉信仰广为流布,罗汉像创作日盛一日。五代、两宋时期,在十六罗汉基础上增加二尊者形成十八罗汉,增加的两位不固定。罗汉像存在梵式与汉式两种风格迥异的造型系统,两种造型风格的结合,则是中国佛教晚期罗汉图像作品的普遍特征。
此尊罗汉的形象,最早出现于吴越时期烟霞洞的十六罗汉之一(图一), 同样是一梵僧左手托钵,右手高举持珠。但是未见有龙,而且既是十六罗汉,其身份便不会是十八罗汉之第十七的降龙罗汉,但可知此形象最迟在十世纪已出现,虽然也是梵僧,深目高鼻,但不似此铜罗汉之面相奇特,令人联想起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和尚贯休,所画夸张特异的罗汉(图二)。而另一幅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南宋金大受之罗汉像 (图三), 降龙罗汉的形像亦为梵像, 右手持珠, 只是左手持净瓶,自瓶中释出之龙形巨大,巨龙可住于小净瓶;另一件日本 京都国立博物馆藏的 元 佚名绢本 《十八罗汉图》(图四);其中央最上方的即为降龙罗汉,其亦为梵像,左手持钵,右手高举持珠,而龙则腾于空中。对照此尊青铜降龙罗汉造像,则显示巨龙在小钵中亦无碍,更显佛教空性的意味。
此铜罗汉身穿印度式袈裟,袒露圆腹,脸上身上青筋浮现,刻画生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衣袍膝盖上的漩涡式衣纹,在存世不多的宋代寺院塑像中看到相似之风格,应该是受到宋代寺院塑像的影响。如保圣寺的一尊降龙罗汉(图五),其衣袍边缘便可见漩涡状转褶;而崇庆寺的北宋时期降龙罗汉像(图六)其衣袍下襬可 见密集的平行皱折,其右膝上也可见同心圆纹路。还有下襬的龙纹及衣领上的卷云纹,可以跟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一件金代定窑印花龙纹盘(图七)上的纹饰做比较。
宋代塑像少见铜制,此尊罗汉造像是极为难得一见的早期大型铜罗汉造像,这尊罗汉雕塑的面相特异,形象夸张而独特,体现贯休画风的影响及当时工匠不拘一格的造像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和宗教氛围中对于个性和特异性的重视。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宋代到元代佛教艺术的理解,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宗教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数据。
本拍品经牛津检测中心进行热释光定年测试,测试报告编号为 no. C117c20,其测试结果与拍品定年相符合。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600,000 - 1,800,000 港币 起拍价格:1,600,000 港币  买家佣金: 20.00% 服务费:本专场服务费按成交价(含佣金)的1.5%收取,最低200元

拍卖公司

聖佳藝術(香港)有限公司
地址: 7651620500005247
电话: (852)2661 0833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