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佚名() 佛说观无量寿经册册页(四十八页)
香港 北京时间
11月26日 上午10点 开拍 /4天2小时
拍品描述
尺寸:32*23cm*48
质地墨色: 泥金绀本
【款识】大明洪武七年,奉佛信官兰州卫指挥司,周勲妻周马姝,谨发诚心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写观无量寿经三十部,永远看诵,供养皇图,永固佛日增辉,凡奉命于四方,常叨恩于三宝,自他俱利恩,有均霈吉祥如意者。洪武七年六月吉日谨题。 【钤印】无口庵(朱) 【题签】佛说观无量寿经。
【释文】 佛说观无量寿经。宋元嘉中畺良耶舍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国太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麦少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蒲萄浆,密以上王。尔时大王食麦少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麦少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涂麦少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阇崛山。尔时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诸天、龙、夜叉,闻是法已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佛说观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娑婆世界所宣说的重要经典之一,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并称「净土三经」。经文详细描述了修行的要点——「净业三福」和「十六种妙观方法」,介绍如何通过观想和念佛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让自己获得解脱,未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此件拍品为白文经一册,无注释、批注,绀纸金书,首尾全,凡九十六折。一纸五折,每折五行,行十七字,上下双栏。卷前说法图五折,卷末护法像一折,有洪武年款施经题记:「大明洪武七年,奉佛信官兰州卫指挥司周勲妻周姝,谨发诚心,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写《观无量寿经》三十部,永远看诵供养,皇图永固,佛日增辉,凡奉命于四方,常叨恩于三宝,自他俱利,恩有均霈,吉祥如意者。洪武七年六月吉日谨题。」 佛教东传以来,在雕版印刷尚未兴盛的唐宋以前,抄经、写经是信仰者最为普遍的奉佛方式,而且,在多部佛典中都有宣称抄写经典的功德如何殊胜。闻名宇内的敦煌石室藏经,就收藏了南北朝至晚唐五代的写本佛典近三万件。晚唐五代以后,雕版印刷逐渐繁盛。至北宋初年,宋太祖敕令刊刻佛教群经并命名《开宝藏》,之后的《契丹藏》《金藏》《崇宁藏》等等,均以木板印刷完成,大大提高了佛典的流通效率和流布范围。而写本佛典的实用性越来越少,逐渐演化成为修行、供养的个人发愿行为。 在种种材料之中,又以泥金最为昂贵,且规格最高。对施资人的财力和书写人的功力都有极其苛刻的要求。泥金写经的载体常见的就是所谓「磁青纸」。磁青纸历史悠久,在现存敦煌唐人写经中就有磁青纸写本残片,但其称名「磁青」却始见于明宣德中。方以智《物理小识》记:「宣德五年造素馨纸,印有洒金笺、五色粉笺、瓷青蜡笺。」「瓷青蜡笺」是宣德内府依当时青花瓷器的色泽所拟之名。佛教文献中也多有记载「绀碧纸金银字大藏经」「碧纸银书」的字样。所以,无论是何名目,总的来说磁青纸就是一种色呈瓷蓝、青黑色的高档加工纸。 磁青纸坚韧厚实,需经反复浸染或涂布加工而成。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记载,万历二十一年,太史连纸两千张售价一两八钱,磁青纸十张即价一两,一张磁青纸是常见纸张价格的百倍之巨。而当时的一两银子可以购买面粉一百斤或铁钉五十斤,可以说磁青纸是当时最昂贵的纸张了。因此,磁青纸也往往成为公卿王侯、富商巨贾所喜爱和收藏的顶级写经纸。 此件泥金佛经书写于明洪武七年,为太祖建极之初。朱元璋早年曾于皇觉寺出家,深谙佛法「有裨世教」,是以甫一登基即着意在南京设立善世院、僧录司管领佛教事务,又颁布户籍、度牒以及考核制度等系列政策,洪武五年更召集四方沙门,于南京蒋山寺校刻《洪武南蔵》,以期规范及弘扬佛法。就目前公藏所见,除敦煌石室的零星遗存之外,五代至明初以前的磁青纸泥金写本,苏州博物馆、即墨市博物馆、胶州市博物馆等数家公藏,寥寥之数,且多是佛塔、墓葬出土的遗物。永乐以后,磁青纸泥金写经才小有存量,如正统六年甘肃御马监王贵、左少监李贵写绀纸金字《大般若经》六百卷;万历二十五年张掖大佛寺再造五大部金经一百四十余卷。市面流通所见,也仅有明代永乐以后的写本,如2015年纽约苏富比明永乐十二年郑和写经(上海龙美术馆1402万美元购藏)、2018年香港苏富比明宣德御制《大般若波罗蜜多经》(2.3亿元港币)等,多得善价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磁青纸泥金写经的内容以《妙法莲华经》最多。莲出污泥而色泽鲜好,佛典中以此为论的例子也很多,如《普曜经》「犹如此世间,淤泥生莲华。」《四十二章经》「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所污。」污泥又称青泥,而青纸的色泽深蓝、乌黑,用金银书写经文,观之恰如莲花亭亭立于青黑污泥之中。视觉观感和宗教若即若离、润物无声的微妙暗示,相互应和,令人不得不感慨古人思虑之精妙。 再看册首所附的扉画,五折通展,为一幅完整的佛像画。中央主佛双手伸展于身体两侧,这在已考知的造像、绘画、木刻佛经扉画中,样式独特罕见。考察造型相近的佛像,杭州飞来峰青林洞第5龛北宋干兴元年石刻,命名为「卢舍那佛会浮雕」;而日本奈良东大寺藏16世纪法眼赖圆绘「华严海会善知识曼荼罗图」,同姿势的大佛则命名为「毗卢遮那佛」。 「毗卢遮那」和「卢舍那」所代表的含义,无论是遍一切处,还是光明遍照,都包含着周遍一切、无所不照的含义,此幅扉画中央佛像「顶放毫光」的形象与此含义也是相符的。 在辽宁省图书馆所藏宋元木刻《碛砂藏》中,我们又发现了与拍品的扉画几乎相同的木刻版本,从构图、线条对比,二者似乎同源而出,但洪武泥金绘本的佛像开脸,线条的流畅,明显是要远胜于木刻版本的。根据辽图藏本的尾跋,可以确认佛经的年代下限是建文元年,而在木刻佛经中,经本和扉画通常是分开请印的。所以,建文的木刻扉画自发现以来就有或元或明的争论,从画面本身汉地少见的风格推测为元,佛经尾跋的建文年款又确切是明。此件拍品的经文和扉画,无论从纸张、还是泥金的呈色,明显是同一时期完成的,完全可以确认扉画完成于洪武七年,这对建文的木刻画年份上升到元,是否能提供一定的左证? 在搜索数据的过程中,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卢舍那佛的形象和磁青纸泥金写经的习惯似乎更像是华严宗信仰的产物,而此件《佛说观无量寿经》则是净土宗的重要经典,华严教派的风俗似乎不应出现在净宗信仰中?这个疑问也可以在此幅扉画中得到解释。确认扉画中央佛像为卢舍那佛的情况下,查考卢舍那佛造像的源流。我们发现,宋元以来的卢舍那佛形象都指向了一个源头——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而督造龙门石窟大佛的善导大师则是潜修十六观门的净土宗二祖。如此,净宗经典和净宗祖师造像的结合便顺理成章了。 综合来说,无论是从磁青纸泥金写经的存量以及早于市面常见品类的年款,还是卷首扉画重要的史料左证,抑或本身书画性质的艺术美感,此件拍品的价值都是值得期待且可以深度挖掘的。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又名《大般若经》或《般若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经典,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六百卷,主旨谓般若乃诸佛之母,三世诸佛皆由般若而生。世俗认识及其面对的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包括般若系十六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最早传入中国的大乘般若经是东汉竺佛朔与支娄迦谶译出的《般若道行品经》(后题《道行般若经》)十卷(相当此经第四会),世称「小品般若」。旋有三国吴支谦重译成《大明度无极经》(原题《明度经》)六卷,康僧会别译成《吴品经》五卷(今佚)。另有竺法护译成《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卷。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六年重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品二万颂,弘始十年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小品八千颂和《金刚般若经》等。菩提流支译出《金刚般若经》一卷(相当此经的第九会)。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所说:直至唐代,当时玄奘曾由印度求得此经总二十万颂的梵本三部回国,长安名德以前代所翻未曾完备,因请玄奘加以全译。玄奘于显庆五年(660)冬开始翻译此经,至龙朔三年冬十月二十三日完成,共六百卷,分十六会。佛教自东汉明帝白马驮经以来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冲突与磨合,南北朝时大兴。隋唐时期皇家推行佛教,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法师西行取经返回长安,设立译场,大规模译经,佛教迅速传播。信众们开始兴建寺院,建塔造像,译经誊写等佛事活动。 在没有印刷术的当时,抄写佛经居于诸种佛事之首,敦煌写经从西晋至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止,历时七百年,人们将书写佛经视为功德无量的大事,无论是善男信女,还是僧侣居士无不投入。佛家认为,抄写经卷,为大功德,《华严经》卷八十一《普贤行愿品》云:「若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剎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销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剎,若鸠盘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悉皆远离。」「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正是诸如此类的说教,引导着众多僧侣及信众抄写经卷,布施功德。唐代书法艺术可远迈魏晋、宋元,书法作为佛教外学,写经书法是写经者把情感寄托于笔墨,庄重虔诚地散发着对信仰的追求,而写经书法的流传与布施也促进了佛教的兴盛与繁衍。20世纪初「敦煌石室」即莫高窟第17窟的发现,震惊中外,发掘出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上万件,但因为清朝政府疏于保护,民族瑰宝也惨遭几次大的流散,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俄罗斯人奥登堡前后运走大量珍稀文物,后人也仅能从欧洲博物馆和图书馆视之一二,每一件敦煌遗书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开启宝卷远观沈雄厚重,宝华庄严,让人心生敬畏。 此卷首尾一卷全,通卷长九米余,十九纸拼接,每纸二十五行,首末两纸各二十一行,行十七字,乌丝栏,麻纸入潢。附敦煌写经权威专家方广锠先生鉴定意见。众所周知,敦煌写卷时间跨度整整七百年,写经的书法也经历了从隶楷到魏楷,再到定型、成熟、异化的过程。通观此卷,书手技法纯熟,行笔流畅,楷书略带行书笔意,多处可见连笔、飞白状况,应是楷法极度成熟之后,异化之前的面貌。推测时间大致在中唐、晚唐左右。钱泳《履园丛话》中称:「有唐一代墨迹,告身而外,惟佛经尚有二一,大半皆出于衲子道流,昔人谓之经生书。」《宣和书谱》卷十称:「有唐三百年,书者特胜,虽至经生辈,其落笔亦自可观。」作为确认无疑的唐人手迹,其价值不可估量。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

委托价 (已有0次出价)

港币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1,500,000 - 2,000,000 港币 起拍价格:1,500,000 港币  买家佣金: 20.00% 服务费:本专场服务费按成交价(含佣金)的1.5%收取,最低200元

拍卖公司

聖佳藝術(香港)有限公司
地址: 7651620500005247
电话: (852)2661 0833
向卖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