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English

具体要求

其它要求

-
关闭
吴昌硕(1844-1927)篆书匾额“汗漫游”(附鉴定证书和视频)
北京 北京时间
11月28日 晚上7点 开拍
拍品描述
尺寸:23×89 cm. 约1.8平尺
材质:水墨纸本
形制:镜心
【释文】汗漫游。 【款识】吴俊卿。 【钤印】昌硕(白文) 【说明】2023年9月14日经吴昌硕四世孙吴超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及鉴赏视频。 【作者简介】吴昌硕,原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号缶庐、缶道人、苦铁,又署破荷、大聋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皆精,为一代艺术大师,近代六十名家之一。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老缶不朽 —纪念吴昌硕先生诞辰一百八十周年专题 中国花鸟画和以写意形态为特征的主流方式源远流长,寄寓着深厚的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在19至20世纪之交的社会变革背景下,海上巨擘吴昌硕继承古风、感应时代,以其“重、拙、大”的形式力量和“金石派”艺术的意趣特色,推动形成了二十世纪写意花鸟画浑厚雄强、大气磅礴的世纪新风。 时值吴昌硕诞辰一百八十周年之际,中鸿信二零二四春拍,以“老缶不朽——吴昌硕书画专题”来表达我们对一代宗师的缅怀纪念。 吴昌硕作为中国海派艺术的开拓者,是近现代最为重要的书画家、篆刻家之一,在艺术上是传统与现代交汇点上坐标式的代表人物,是承古开今的艺术大师。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吴昌硕出生在浙江省安吉县彰吴村,卒于1927年,终年84岁。吴昌硕一生名号颇多,初名俊、俊卿,后署名苍石、昌石、昌硕,别号很多,如缶庐、老缶、缶道人、苦铁、破荷亭长、五湖印丐等等。他的篆刻、书法、绘画,具有强烈的个人艺术面貌,在中国书画史、篆刻史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轻时的吴昌硕对艺术创作自金石篆刻入手,整日与石为伴,早期广泛吸收借鉴战国古玺、汉印、封泥、陶文等古代文字,不蹈常规,后期多参石鼓文的结体和笔意,风格更为朴茂苍劲。他曾言:“余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在篆刻上,吴昌硕是公认的大师。对此,他也颇为自信:“我金石第一,书法第二,花卉第三,山水外行”。对《石鼓文》书法的毕生探索,成就了他的篆书艺术,并且在临学的过程中能够做到食古出新,形成自我面目。 1872年,29岁的吴昌硕初次赴沪,结识了书画家高邕和其时海上画坛的领袖人物胡公寿。以印人起步的吴昌硕,在青年时代于湖州、杭州等地的游历中就开始了对金石碑版文字的研习,他曾于1875年寄寓湖州收藏家陆心源潜园,及至中年留居苏州,更借助印艺得以与一批江南学术、收藏圈中的显赫世家相交,其中如吴云,因藏有各种旧拓《兰亭序》二百多本,故名其室为“二百兰亭斋”。 吴昌硕曾于1875年寄寓湖州收藏家陆心源潜园,协助其整理文物,及至中年留居苏州更借助印艺得以与一批江南学术、收藏圈中的显赫世家相交。 自1880年代开始,到1912年正式定居上海,在近30年的时间里,吴昌硕在往来苏、沪的双城生活中度过了他的壮年时代。1913年,在王震的盛邀下,吴昌硕搬入北山西路吉庆里923号。在成就艺术巅峰的晚年岁月,吴昌硕与王震成为了情同父子的忘年至交。除此,他还与学识宏博,并以融合碑帖的行草书开一代宗风的沈曾植颇多艺文往还,与时称词坛宗匠的朱祖谋,诗、书兼备的郑孝胥更为密友,另与陈三立、曾熙、李瑞清等也多有交集。他们的诗文唱和、印篆题跋、书画酬答和往来书札,承载着彼此间的契合提挈与相互砥砺,也折射出晚清至民国这一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社会、艺术思潮的传承与新变。 吴昌硕以“诗书画印四绝”著称。其中在故宫博物院展出陈列的绘画小品《花卉蔬果卷》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吴昌硕“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特色。作品在每一个主体物旁边都附有长题,不仅仅体现了吴昌硕的书法造诣,更是在画面的布局章法中起到了调节作用。《花果册页八开》中的闲情雅趣则让观者看到了热爱生活的吴昌硕。 吴昌硕的画着色极其讲究,打破古人窠臼,使用复色画法,大红大绿,重赭重青,喜欢在冲突中取得协调,通过微妙的色彩变化,整幅画面既鲜艳厚重又得斑驳苍浑的古趣。他的着色方法在传统基础上,汲取了民间绘画的着色特点,渐成雅俗共赏之风。五彩缤纷、大红大绿,这显然属于中国民间的色彩谱系,与清雅深邃、富于哲学色彩的文人画泾渭分明。当宋代的玉骨冰心、简古淡泊的艺术风格,引领着中国画脱离了形似阶段,走向静穆深远。在文人画山穷水尽之际,现世的审美在吴昌硕的手中焕发出五彩缤纷的生机,又见柳暗花明,其身后追随者络绎不绝,便有了齐白石的“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门下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汗漫游,出自《淮南子》。《淮南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本名《鸿烈》。其卷十二《道应训》:“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汉?高诱注:“汗漫,不可知之也。九垓,九天之外。”后遂以“汗漫游”指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并成为后世文人诗文中常用之典。如,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复见陶唐理,甘为汗漫游。” 元耶律楚材《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西域风尘汗漫游,十年辜负旧渔舟。”清代方文《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闻尔京师去,真成汗漫游。”近人叶玉森 《一岛》诗:“烟萝半壁能分我,请息诸天汗漫游。”观吴昌硕此书,俨然见其端坐书斋,含毫濡墨时的高情逸志,文人情态可以想见。 此为吴昌硕早期篆书作品,从中可见自杨沂孙入手,而得力于石鼓文字,笔情雄勃,墨韵生动,凝练遒劲,已然渐出新意,气息高古朴茂,枯涩润燥纯任自然,有着难以言表的“金石质感”。吴昌硕篆书的结体亦有远超同时代人的突破,他打破了自秦汉传续而来的工整平稳、端姿婉丽的风格。此作虽仅有三字,却呈现出他独特的篆书结体变化,充满妙趣,因此显得更加气度宏放,舒朗开阔。 吴昌硕早期篆书的学习与发展大约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吴让之、杨沂孙阶段。仅仅就现存的有纪年的作品来看,从光绪四年(1878)春正月35岁的《篆书司马喻麋七言联》,到甲申(1884)九月41岁的《篆书两汉六朝八言联》,至少有六年的时间是学习杨沂孙篆书的。而庚辰(1880)二月37岁时所书的《为海如篆落叶焦麦八言联》,则是在杨沂孙的基础上明显地掺入了吴让之的风格元素。这样的篆书虽然不多见,但从他的诗句、言语中还是可以见到当时他的师法是杨、吴二人并重的,如43岁时所作的《瘦羊赠汪郎亭侍郎鸣銮手拓石鼓精本》诗中就有"仪征让老虞山杨"之句。他对吴让之的书、画、印都是极为推崇的,云:"让翁书画下笔谨严,风韵之古隽者不可度,盖有守而不泥其迹,能自放而不逾其矩……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职是故也。“ 第二个阶段为《石鼓文》阶段。大约1882年前后,吴昌硕开始了其一生辉煌所系的《石鼓文》书法时代。从年谱记载来看:1882年39岁时吴昌硕就跋过《石鼓文》拓本。1886年(43岁)9月,他在苏州从潘瘦羊处获赠《石鼓文》精拓本,如获至宝,谓:“从兹刻画年复年,心摹手追力愈努……清光日日照临池,汲干古井磨黄武(吴注解:时以黄武砖为砚)。”而从现有存世的作品来看,其实早在此前二年就已经有《石鼓文》书法作品出现了,如甲申(1884)重九后二日其41岁时所作的《射人唯嶼七言联》就是为“健亭先生大法家属集《石鼓》文字”。乙酉(1885)花朝的《篆书小戎诗册页》中也可以发现其在创作中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运用《石鼓文》文字的痕迹。虽然此时的风格还是杨沂孙一路,但其中的用字如“游”“驱”等,具有明显的《石鼓文》字法意味。可以说从1882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是杨沂孙与《石鼓文》并存的阶段。 此作虽无年款,但综上所论,加上考察落款:“吴俊卿”的行书风格,可知其大概应为1882至1886这一时期,吴昌硕时年38岁到42岁前后所书。

本场其它拍品

  • 竞价阶梯
  • 快递物流
  • 拍卖规则
  • 支付方式
竞价区间 加价幅度
0
1,000
10,000
2,000 5,000 8,000
50,000
5,000 10,000
100,000
10,000
200,000
20,000 50,000 80,000
50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
2,000,000
200,000 500,000 800,000
5,000,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
+

价格信息

拍品估价:50,000 - 80,000 人民币 起拍价格:50,000 人民币  买家佣金: 15.00%

拍卖公司

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中纺大厦8层
电话:
向卖家提问